現代青年心目中最美的中國建築都有哪些?近日,北京某市場調查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長城、故宮和蘇州園林三大建築位居榜首。此次調查共有2876人參加,40歲以下青年占96.4%。三大建築的得票率分別為49.2%、48.1%和41.6%。據該市場調查機構相關負責人透露,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很多青年人對蘊含著深刻文化內涵的文化古跡情有獨鐘,這說明古建築在人們心中占有重要位置。
水立方、鳥巢為什麼落選?
在本次調查中,66.8%的青年表示喜歡中國古代建築,喜歡中國近現代建築的僅為18.6%。一些專家在設計這項調查時曾認為,當代青年會比較支持現代建築,然而調查結果卻令他們吃驚。一些青年人坦言:鳥巢、水立方、國家大劇院固然宏偉壯麗,它們以現代的雄姿見證著中國的崛起,但類似的建築只要精心設計,在世界各地都可以進行復制,它們不具備不可再現性,也不能代表中國獨有的文化。
“我們並不是簡單地否定新建築,但新的城市肌體與歷史肌體在文化基因即文脈上應當有著必然的聯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朱自煊認為,“城市的魅力來自於其文化內核,而不是來自於其經濟實力。建築是城市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城市文化活的載體,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是文化、歷史的述說者,都時時在與市民交流。然而,現在許多新式建築多是商業性的、時髦的、缺乏精神內涵的。
三大古建築成為最愛
故宮、長城、蘇州園林,三大古建築為何成為公眾心目中最美的古建築?它們是否能代表中國的城市名片?朱自煊認為,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長城、故宮、蘇州園林等,是千百年來中國文化的結晶,它們融中國的儒、道、佛各家思想精華為一體,是物化的具象的中國文化。如今,許多城市為了商業利益,紛紛建設明清仿古一條街等,雖然建成後的街道顯得呆板、生硬,甚至不倫不類,但它至少反映了古典建築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說明人們仍然對古典建築情有獨鐘,喜愛古典建築的藝術表現形式。
“公眾心目中最喜歡的是這3座古建築,足以證明其建築歷史在人們心中的價值。”一位業內人士表示,長城凝聚著民族感情,它代表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堅強品質,代表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抵抗外敵的英雄氣慨,但更重要的是它已經在人們心中升華為偉大的精神長城,物化的長城和精神長城已經合而為一,成為中國力量、中國意志的象征。故宮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則是中國古文化的博大精深,9000多個房間組成的龐大建築群,向世人訴說著中國古代思想家和建築師們天人合一的歷史觀。故宮中的一磚一瓦、一字一畫、樓台亭閣、花園水榭,已經凝聚成一部立體的中國文化百科全書,許多中國文化的元素都可以在故宮中找到其存在。蘇州園林如同一幅別開生面的中國水墨畫,在世界園林建築中彰顯其幽靜典雅之美,蘊含著某種精神上的寄托和依戀。堅強、博大、靜美典雅使三大建築成為代表中國文化的獨特名片。
善待歷史文化遺產
如今,不管走到哪座城市,都能看見豪華的辦公樓、寬闊的馬路、巨大的廣場、大片的彩屏、新移栽的小樹……洋化的格式,洋化的名稱充斥眼簾。“商業街+飲食街+仿古一條街+美國小鎮+英國鄉村+德國莊園”的城市化格局絕不在少數。中國的城市在大拆大建中將一座座歷史建築、一個個歷史記憶毀為永遠難以復原的瓦礫,城市中的文化遺產日漸消失,歷史難以保留記憶。在當前城市化進程中,“舊城改造”“危舊房改造”使歷經千年風雨的大型古代城市遺址遭到遠比戰火和自然災害更為嚴重的損害。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不無擔憂地指出:“急功近利的舊城改造方式,使現代建築的藝術性被大打折扣,大量的建築根本沒有藝術性可言,片面地求洋、求新、求大的心態,使一些歷史名城風貌蕩然無存。”
“城市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延伸,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建築在轟轟烈烈的建設熱潮中被拆掉,實在令人痛心疾首。拆掉一座牆,如同挖去一塊肉,剝去了外城的城磚,如同剝去一層皮。對於維護和承襲祖先留下的這一筆古今中外獨一無二的遺產,我們這一代人負有不可推诿的責任。”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骥才表示。
“歷史缺席了,傳統的民族文化不自信了,城市雖然已更新,但已千城一面,歷史的脈絡已割斷,傳統的神韻已消失,留下的是一座座受傷的城市”,朱自煊認為,一個城市的形象是它個性的外化,絕不是一種景觀。中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地域多樣,每個城市都有著獨特和鮮明的城市形象。可惜,現在660個風情各異的城市形象基本上消失了,即使有也是支離破碎、殘缺不全的,很難呈現出一個整體的城市形象。
網友“龍的傳人”在某網站跟帖中說:“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古建築則是歷史遺留給今天的立體文化。所有的文化遺產都有時間的跨度和歷史的深度,我們要對歷史保持敬畏和尊重。謹慎對待歷史文化遺產,是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具備的素質。在威尼斯,你可以看到幾百年以上的建築群保存得都很完好,不論現代化的進程如何推進,他們都沒有推倒這些不可再現的文化珍寶,這一點我們一定要有所借鑒。我國的城市化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城市的建設和發展日新月異,每座城市都在拆舊建新,每座城市都在迅速擴大。在這個過程中,舊城保護、城市規劃、城市趨同、城市發展、城市生態等一系列問題應統籌考慮。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文脈發展過程,對這些城市文化我們應該如何傳承,在突飛猛進的現代化進程中,我們應如何去描述、整理、規范、重塑古文化,如何讓現代化建築更好地與古建築相融,從而真正構建起一脈相承的城市文化,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有些城市建築凝聚著傳統精神,提煉這些傳統的文化基因有助於城市文化建設的發展。豐厚的歷史底蘊和先進的現代文明,才是構成中國城市名片的要素。”
對於問卷調查中“中國現代建築是否可能超越古代建築成就”的問題,更多的青年(42.9%)表示樂觀,認為“有可能”,也有36.4%的人覺得“不好說”,認為“不可能”的只有20.7%。對於中國建築的未來,63.5%的青年充滿信心,認為中國現代建築有可能成為未來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