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積極行動 守護文化遺產

積極行動 守護文化遺產

日期:2016/12/14 9:46:04      編輯:古代建築史

古文化遺址、古墓葬、歷代建築、石刻巖畫、近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民族民俗文物、20世紀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我區文化遺產種類齊全、數量眾多,地域民族特色鮮明,是名符其實的文化遺產大區。

近年來,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也還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艱巨。

對此,自治區政協選擇以“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為主題,於5月下旬召開專題協商會,為加強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出謀劃策。

自今年3月份以來,自治區政協就組成專題調研組,進行實地考察,召開座談會,深入了解我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4月份,專題調研組赴陝西、山西、河南3省考察,並專程到北京向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原局長、現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征詢意見。同時,自治區政協充分發揮各級政協組織的整體優勢和政協委員的智力優勢,開展了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情況系列調研活動。

5月22日,自治區政協組織召開“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專題協商會。自治區政協主席陳際瓦在會上指出,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是一項由政府主導、各方參與的工作,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要充分利用好這次協商會成果,加大對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力度。全區各級政協要充分發揮人才優勢、智力優勢、資源優勢和渠道優勢,主動參與到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中,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民族文化強區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1

調研現狀:

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刻不容緩

“廣西歷史悠久,是名符其實的文化遺產大區。”單霁翔如此評價我區文化遺產資源狀況。

“我們在史前文化遺址方面的地位極其重要,比方說,百色盆地舊石器遺址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被認為改寫了人類進化史;我們擁有世界級的文化遺產瑰寶,現有興安靈渠、寧明花山巖畫2個項目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蔣培蘭介紹專題調研情況時說到,我區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在嶺南獨占鳌頭,歷史建築數量眾多,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相互交融,民族文化邊疆文化遺產獨具特色,近現代文物遍布全區。這些鮮明的特點,都顯現出我區作為文化遺產大區的地位和價值。

然而,當前我區的文化遺產及其生存環境並不盡如人意,面臨著嚴重威脅。調研組在深入分析、研究基礎上形成的報告中指出:“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門在文物保護與發展經濟發生沖突時,往往以犧牲文化遺產、自然資源和包括人文環境在內的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眼前的經濟利益。”

調研組認為,文化遺產的“開發性破壞”危害嚴重,這是我區目前文化遺產保護中遇到的最大威脅。同時,一些重點保護單位現狀堪憂。“民族文化遺產資源流失嚴重,文化遺產資源開發利用率較低,管理機構隊伍力量薄弱,文化遺產事業經費嚴重匮乏,這些都是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的突出問題。”調研組成員憂心忡忡地指出,“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搶救和保護我區文化遺產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2

建言獻策:科學保護與合理利用並舉

“科學保護、合理利用文化遺產,促進民族文化強區建設!”在通過調查研究和赴外省考察學習,調研組對如何加強我區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有了新認識。

針對一些地方對保護傳承文化遺產以及對利用文化遺產資源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調研組認為,應進一步加強對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的領導。建議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列入自治區黨委中心組專題學習內容;出台我區《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決定》,將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納入民族文化強區建設重要任務目標;從現在起至“十三五”期間,形成較為完備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建成一批標志性的重大文化遺產工程項目。

針對我區存在文化遺產保護缺乏科學規劃、開發利用水平與文化遺產大區地位極不相稱的問題,調研組建議,應進一步做好規劃,實施重點項目帶動戰略新舉措。建議自治區政府組織有關部門在“十二五”規劃的基礎上,結合民族文化強區建設的要求,專項制定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發展規劃。通過科學規劃,整合資源, 把我區一些分散在各地的同類型文化遺產打包組成大項目;以文物本體為核心,拓展景區規模,挖掘文化內涵。

針對一些體制機制不夠順暢、專業人員素質不高、經費匮乏等制約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的種種問題,調研組提出,采用引進與培養提高相結合,努力造就一支具有創新型、復合型、科技型專業人才的文博干部隊伍;與文化遺產強省建立深層次合作關系,加強與區內外高校、文化遺產科研機構的合作,推動我區文化遺產事業發展;進一步完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積極拓展籌措資金新途徑等。

在專題協商會上,桂林市政協負責人就加快建設桂林靖江王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提出,建議進行機構整合,統一管理和協調;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確保項目順利啟動與實施。北海市政協負責人建議,大力支持合浦漢墓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盡快促進該項目的立項。

“應以體現廣西歷史文化精粹為主要內容,在首府南寧建設民族文化博覽城。”自治區政協常委吳文賈道出自己的觀點,“將來,人們要看南疆民族特色歷史文化,就到南寧和廣西。”

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民族博物館館長王頠建議,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正確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他說:“保護少數民族物質文化遺產是前提,只有保護好才能合理利用。合理利用又能促進文化遺產更好的保護,但利用的同時不能損害文化遺產。”

3

部門反應:結合職能有針對性開展行動

在專題協商會上,自治區副主席李康認真聽取自治區政協專題調研的情況介紹以及專題發言後表示,自治區政府將認真研究吸納這次會議的意見和建議,協調相關部門,履行職責,抓好我區的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

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以及自治區編辦、發改委、住建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文化廳、旅游局8個部門負責人也紛紛現場表態。

“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們將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增進全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的認識。”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明確有關部門職責,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遺產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

“我們支持制定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發展規劃,並建議該專項規劃由自治區文化廳牽頭,自治區發改委作為配合單位之一參與到其中。”自治區發改委負責人介紹,目前,經過積極爭取,桂林的靖江王府和王陵、甑皮巖遺址以及合浦漢墓群、興安靈渠初步列入國家“十二五”專項規劃儲備庫。

就如何有效保護和挖掘歷史文化遺產的問題,自治區住建廳負責人表示,該部門正積極推進歷史文化名城名鎮保護專項規劃編制和審批工作;嚴格執法並制定相應的地方規章、辦法;公布歷史文化街區,有效實施規劃建設管理等。

“我廳將積極研究制定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推進重大項目的實施。同時,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和我區文化遺產宣傳力度。”自治區文化廳積極表態。

與會的其他部門負責人也都結合職能,從機構編制、財政資金保障、土地政策運用、旅游開發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具體舉措,以非常積極的態度助推我區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工作。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