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浙江新增1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

浙江新增1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

日期:2016/12/14 18:40:38      編輯:古代建築史

龍宮村

寧海縣深甽鎮龍宮村

    從省文物局獲悉,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近日公布了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全國71個鎮、107個村入選,我省共有4個鎮和14個村上榜。至此,我省共有2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和28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這18個鎮村是:嵊州市崇仁鎮、永康市芝英鎮、松陽縣西屏鎮、岱山縣東沙鎮,蒼南縣橋墩鎮碗窯村、浦江縣白馬鎮嵩溪村、缙雲縣新建鎮河陽村、江山市大陳鄉大陳村、湖州市和孚鎮荻港村、磐安縣盤峰鄉榉溪村、淳安縣浪川鄉芹川村、蒼南縣礬山鎮福德灣村、龍泉市西街街道下樟村、開化縣馬金鎮霞山村、遂昌縣焦灘鄉獨山村、安吉縣鄣吳鎮鄣吳村、麗水市雅溪鎮西溪村和寧海縣深甽鎮龍宮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從2003年起開始評選,對象包括保存文物特別豐富且具有重大歷史價值或紀念意義的、能較完整地反映一些歷史時期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的鎮和村。至今,我省入選的村鎮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浙江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鎮的傳統風貌。

    以本次入選的寧海縣深甽鎮龍宮村為例,這個小村建村已有千余年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村落布局完整,建築錯落有致,自然山水和田園風光渾然一體。發源於鎮亭山的龍宮大溪穿村而過,遠處群山連綿,近處水土豐茂,充滿山水田園的幽靜閒適。小村至今仍保存著大片形態完整、傳統風貌連續的歷史街巷和古建築群,營造出一幅“秀山碧水,古樹小橋,深巷人家”的唯美畫卷,堪稱浙東桃花源。

    保護歷史文化村落,也就是保存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軌跡和記憶。可惜的是,在過去一些年中,在自然毀損、盲目拆舊建新、過度商業開發、保護意識淡薄等多重因素影響下,許多古村落已受到破壞,當地的特色文化、民俗、傳統技藝等也隨著古村落的消失而瀕臨失傳。

    自2013年起,我省啟動了第一批43個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和217個一般村的建設。其中,給予每村15畝建設用地指標支持,專項用於搬遷安置,即遇到保護區范圍內有建房需求的村民可到新區建房。此外,還計劃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對重點村分別給予每村500萬元至700萬元左右的資金扶持;對一般村,每村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主要用於古建築、村內古道的修復與改造。力爭到2015年,徹底改變一些歷史文化村落整體風貌毀損、周邊環境惡化的狀況。

    為留住桃花源,各地也在探尋保護之道。江山市廿八都鎮采取“政府獨資,公司經營”的方式,掛牌成立保護與旅游開發領導小組及獨資公司,分期修復古建築,旅游產業走上正規化。溫州則引導、鼓勵和支持國企、村集體、村民和熱心人士等多種主體,采用捐資、投資、合作開發、認保認養等方式,參與歷史文化古村的保護和利用。民間資本的參與顯然為古村保護注入了新鮮血液。

    芳草鮮美,落英缤紛,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就是人間仙境。如今,在城市化進程中,桃花源般美景在我省逐年呈現:素樸的民居、古雅的祠堂、精雕的門窗、玲珑的路亭……散落於鄉土的古村落,在歷史的交匯點上熠熠生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