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蘇州制成最大單件缂絲品

蘇州制成最大單件缂絲品

日期:2016/12/14 20:11:3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全圖體量巨大,氣勢不凡。
      3年畫稿、5年缂織,昨天,蘇州祯彩堂耗時8年制作的缂絲《觀無量壽經圖》終於完成。這幅長、寬均為260厘米的精品不僅是目前尺寸最大的一件缂絲藝術品,而且其稿本源於佛教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善導繪制的《觀無量壽經圖》,繪於唐朝的原圖已在國內失傳,祯彩堂此次的制作可謂填補空白。

     《無量壽經》是一部佛教經典,淨土宗第二代祖師善導(613—681年)對此經典研讀頗深,善導同時又是一位佛畫高手,相傳他以此經內容繪制了《觀無量壽經圖》(又名《觀經變相圖》),後此圖東傳日本,被奉為國寶,現收藏於日本奈良當麻寺。由於今年是善導大師誕辰1400周年,當麻寺目前正在展出這張《觀無量壽經圖》(縱394.8厘米橫396.8厘米)。
      祯彩堂負責人陳文表示,《觀無量壽經圖》富麗堂皇、嚴謹精致、布局完美、技巧高超,被認為是佛教藝術的無上神品,但是,唐朝版本的此圖在國內各大寺院中均無流傳。8年前,陳文得到了一張當麻寺藏品的圖片,“圖片不過30厘米見方,色彩斑駁,復制難度相當大。”後來,祯彩堂的藝人們根據當麻寺提供的明朝版本的《觀無量壽經圖》,完成了2件尺寸較小的缂絲品,“但我們還是非常想按照唐朝祖本的規制和風格,重現這張神品的風采。”

       從2005年開始,畫師依照唐朝祖本的風格,依照《無量壽經》的經文內容,繪制畫稿,3年後大功告成。2008年起,兩位技術熟練的資深藝人開始了缂織工作。
      佛教藝術品不同於一般的傳統繪畫,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造像要求,極富挑戰性。《觀無量壽經圖》 主圖表現阿彌陀佛極樂淨土,計有舞樂、見佛、寶池、樹下、三尊、寶樓寶殿、虛空等七會,其中的見佛、樹下、寶樓寶殿等三會是左右相互對稱的;而舞樂等四會是在圖的正中央按照從下至上的順序逐次描繪的。在主圖的左、右、下三邊,還有總共31張小圖,配有說明文字的這些小圖頗似“連環畫”,講述著佛經中記錄的各類故事。
      整件《觀無量壽經圖》共有近千個大小不一的人物,位於畫面中央的阿彌陀佛像最大,高約35厘米,最小的一些孩童不足10厘米,在紋飾繁麗的畫面中,人物的比例、開相、姿態等都必須和諧統一,按照內容進行主次分明,疏密得當的布局。不僅如此,出現在其中的建築、服飾、樂器、香具、餐具、植物等,都是千年之前的唐朝生活中的真實形象,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