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傳統紫砂壺必須在平時要做好保養措施

傳統紫砂壺必須在平時要做好保養措施

日期:2016/12/14 22:02:10      編輯:古代建築史
  喝茶的時候會見到使用沸水給紫砂壺“淋浴”,喝完茶還需要時不時的拿出紫砂壺進行擦拭,如此繁瑣的程序到底為了啥?不要說大眾不明白,恐怕就連一些接觸紫砂壺 時間不長的人也不能准確理解這一過程。其實,不論是“洗澡”,還是“搓背”,都是在進行養壺。而這個養壺的過程,則是收藏紫砂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 正確養過的壺,才是一把真正的好紫砂壺。

 

     好壺必須“養”

  養壺其實就是對紫砂壺進行生活的保養。真正的好紫砂壺,僅僅是泥好、工好、款好還不夠,還必須通過‘養’來改變其內在構造,使紫砂壺更溫潤、更細膩。”

  一 把紫砂壺燒成後,紫砂結構會變得松散,材質上會變得很脆,容易受熱脹冷縮的不良影響。通過養壺,養壺人可以改變這些不好的地方,使紫砂壺越來越光亮。一把 好紫砂壺,如果不“養”,也會失去光澤。同時,養壺還是一個提高紫砂壺鑒賞水平的過程。一件紫砂壺的好壞,在養壺過程中能很容易地看出來。

  養壺先開壺

  一把完全沒用過的新紫砂壺,首先要開壺。開壺的方法很多,比較簡單的是放進茶葉水中煮。

  開壺前先要用水或棉布擦拭去壺外表的灰塵和內部的陶屑,但一定不要用力擦拭或打磨,以免傷到壺的表皮。擦好後要把紫砂壺和茶葉一同放進鍋中,用小火煮沸。水沸後用小火續煮10分鐘左右即可熄火。等水冷卻後把壺取出,置放於干燥無異味處陰干後即可。

  經過開壺的紫砂壺就沒了新壺的土腥味,可以正常使用了。在開壺的過程中,要注意紫砂壺必須隨水溫一同升高,不能等水溫高後再放壺。還要注意壺必須完全浸入水中,避免受熱不均而破裂。

  養壺是慢工

  開壺之後,是真正的養壺階段。這個過程很漫長,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工夫。

  養壺方法是五花八門,但養壺的總體原則不變,即要徹底清洗壺內外,切忌接觸油污,要用茶水滋潤壺表,要適度擦拭紫砂壺,壺用過後要清理晾干,還要讓壺有休息的時間。

  具體說,養壺可以分為紫砂壺的使用和休息兩個階段。在用紫砂壺沖泡茶葉的過程中,首先要用沸水澆在壺外,而後再往壺裡沖水,這就是潤壺的過程。在泡茶的過程中,可以用浸有茶水的棉布對壺體進行擦拭,即清潔紫砂壺,又使茶水滋養壺體,促使茶壺胎質發生變化。

  每次使用後,要及時清理紫砂壺。對壺內的茶銹可定期用棉布擦去。清潔完後,要把壺蓋和壺體分開放置於通風、干燥、無異味處保存。紫砂壺每使用一段時間,要停用三五天,使壺徹底干燥,以便讓壺胎吸收茶水,更好地改變胎質。

  養壺要走出誤區

  紫砂壺自古就有“泡茶不走味,貯茶不變色,盛暑不宜馊”的特點,有人因此便不及時清除壺內殘存的茶葉和茶水,希望以此來養壺,這其實並不對。紫砂 壺雖然可以延長茶葉、茶水的保質時間,但時光過長,尤其是氣溫過高時,茶葉、茶水依然易變質。變質的茶水必然會影響養壺的效果,且不衛生,所以泡過茶後一 定要及時倒掉壺內的茶葉、茶水。

  有些人泡什麼茶葉都用一把紫砂壺,這樣其實並不可取。因為紫砂壺的紫砂結構易於吸收茶味,所以一把養好的紫砂壺即使只倒入沸水,也能喝出淡淡的茶香來。如果一把紫砂壺什麼茶葉都泡,那就破壞了這種特點。用紫砂壺泡茶,應盡量做到一把壺只泡一種茶。

  養壺是個漫長的過程。養壺一年,可以見到壺表顏色的變化。養壺兩年以上,紫砂壺才會出現內外色調一致的變化。養壺市場越長,紫砂壺的“感覺”就越濃。大家在養壺時,一定不能急功近利,急於求成。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