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一百多年歷史,經歷十一個古王朝的西安可以說是古跡遍地。然而,論芸芸文物古跡中,與古都居民息息相關的古建築文物莫過於西安古城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西安人確實懷著一股深厚的感情。因此,古城牆既成為中國十三朝古都的標志,也是西安市的市徽圖案。
廿多年前第一次踏足西安,還記得當時被眼前出現宏大而古老的城牆震懾了。如今,因探親經常往返西安,每次見到城牆還感覺到一股無可抗拒的吸引力,彷佛每一磚塊正在細述中原大地的歷史。
公元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加固、修建及擴展該城牆,規格僅次於明代都城南京。西安古城牆最大的特色是厚度大於高度,大大加強了防御能力及其牢固性,使這座巨大的建築物經歷六百多年關中平原的風沙仍然屹立不倒,而且成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古代城垣。一九六一年被列為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世紀八十年代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修繕工作。
“明城牆”實際上以隋唐時代的長安城牆為基礎,如今還保存不少唐朝城垣的影子。除各城門外,西南城角是其中一處明顯的痕跡。如果不是當地人的提點,外地游客不會知道及留意。
西南城角的外形以圓形城堡為主,給人柔和的感覺。與其它另外三個明朝修建的稜角形城角有所不同。但無論那一種外形都不失其堅固的牆體及美觀,不,應該加上宏偉和莊嚴。
(摘自《澳門日報》 作者:陳力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