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藝術家與上海古鎮居民的文化交流
日期:2016/12/16 18:44:36   編輯:古代建築 距離上海市區36公裡的新場鎮在元朝曾是鹽市,後因日益繁榮變為城鎮。如今的新場鎮少了商業味,多了人文氣息。這裡的傳統曲藝形式鑼鼓書被列為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另外,它還是全國著名的農村文化中心先進集體之一。
19日下午,來自德國的策勒狂歡軍樂團和來自俄羅斯的聖彼得堡青年舞蹈團、芭雅青年手風琴團的59位表演者,踏上了這個富於文化氣息的江南水鄉古鎮。這些外國客人曾在很多國家演出過,但是來到社區和居民共同獻藝還是第一次。
“沒想到中國的普通百姓這麼喜歡我們的節目,他們會主動配合我們的鼓點打拍子,並要求我們返場表演。”第一次來中國表演的德國鼓手馬莉安興奮地說。
當地居民還安排了幾個互動項目:教外國人茶藝,制作傳統畫等。
由當地居委會老年舞蹈隊自編自演的扇子舞引起了俄羅斯小姑娘的興趣。17歲的埃爾菲娅和她的伙伴們情不自禁地跟著跳了起來。
埃爾菲娅拿著舞蹈用的絹扇愛不釋手。“我們也有類似的扇子舞,但是扇子沒有這麼長的绫絹。這種舞蹈很新奇,我回去以後要教給其他人。”
晚上,外國藝術家在露天舞台上為當地8000多名觀眾上演了俄羅斯傳統舞蹈、手風琴合奏和軍樂團演奏,新場鎮的業余演員們也表演了歌舞和鑼鼓書等節目。
“文化交流不一定穿著正裝、坐在劇場裡才能進行。我認為,熱鬧的氣氛、面對面的交流更能增近彼此的了解。” 馬莉安對新華社記者說。
為期一個月的第九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將持續到11月18日。作為藝術節群眾文化活動之一,10支外國演出團隊將在藝術節期間走進上海市的8個社區,並獻上16場演出,以期讓更多的普通市民享受到國際藝術家的精彩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