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元:簡化粗糙的寺廟建築

元:簡化粗糙的寺廟建築

日期:2016/12/14 18:32:52      編輯:古代建築史

    蒙古貴族統治者建立了一個疆域廣大的軍事帝國。這來自落後的游牧民族的統治,使兩宋以來高度發展的封建經濟和文化遭到極大摧殘,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了明顯的阻礙作用,建築發展也處於凋敝狀態,直到元世祖忽必烈采取鼓勵農桑政策,社會生產力才逐漸恢復。忽必烈時,在金中都北側建造了規模宏大的都城,並由於統治者崇信宗教,使宗教建築異常興盛。尤其是藏傳佛教得到元朝提倡後,不僅在西藏發展,內地也出現了喇嘛教寺院。如北京妙應寺白塔,就是都城內一座喇嘛塔,系由尼泊爾工匠阿尼哥設計建造的。木架建築方面,仍是繼承宋、金傳統,但在規模與質量上都遜於兩宋,尤在北方地區,一般寺廟建築加工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彎曲木料作梁架構件,許多構件被簡化了。這都反映了社會經濟凋零和木材短缺而不得不采用種種節約措施。
    
    山西永濟縣永樂宮是當時一座重要道觀,現存中軸線上一組建築全為元代遺物,正殿三清殿大木做法規整,較多的保存了宋代建築傳統。永樂宮三座殿內都有壁畫,藝術水平很高,是我國元代壁畫的典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