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長臨河古鎮將修復

長臨河古鎮將修復

日期:2016/12/15 16:31:37      編輯:古代建築

長臨河古街上的百年郵電。

    游走長臨河古鎮,你或許會在一戶人家門口與600多年前留傳下來的門牌號不期而遇;環巢湖騎行累了,選擇一處村落歇腳,其實,身處的這個村落早在明朝便已被祖先規劃於藍圖之上……歲月是“神偷”,它能偷走容貌,但偷不走的是文化精神的傳承;它能帶走曾經來往奔忙的人,但帶不走滲透在大地上的民族記憶。

    目前,合肥肥東縣長臨河鎮正在進行美好鄉村建設,同時,一支隊伍正在挖掘還原古村落文化。21世紀的美好鄉村將在明清文化骨髓裡發芽開花。

    發現600多年前的祖先已精確規劃村落

    隨著肥東縣長臨河鎮美好鄉村建設的推進,另一項工程也在慢慢鋪開。

    從2012年末啟動,一個尋找長臨河鎮村落文化起源的工作已進行了半年之久。而在尋找研究中,通過史料、村落遺存、族譜各種資料而恢復的一張古代村落地圖顯示——早在600多年前,先人對於這兒的村落早已有了細密精確的規劃。

    “看,這裡是東偏南30度角一條線。很精確,每個村莊0.7公裡,非常均衡,江西、皖南居民相間安插布置。”

    “長樂集,南偏東60度角方向,村莊規劃得很精確,一條線往下,形成一條移民線。”

    “一條線規劃之下,周邊空出的土地,在90度角方向再分插布置村莊,像插秧一樣,非常整齊地安排人口。”

    負責巢湖北岸移民研究的有關學者告訴記者,他們已經恢復出來了明朝洪武三年長臨河地區軍屯分布圖,確切了明代移民的最初位置。

    “目前,90%的村莊還在用明朝留下的名字,丁成三、丁成二,現在還在叫著。這些名字就是他們祖先當時領的戶帖。不過有的在清朝的時候名字就變了。”

    “江淮古村落的建築特色不在單體。”研究人員覺得,由於不習慣建設大房子,江淮古民居的技術工藝、建築體量與皖南等地的古民居相比並無大優勢,但在低調的單體設計外,卻有著精密的整體規劃。

    保護美好鄉村在古村落基礎上綻放

    羅家疃、六家畈……目前長臨河鎮正在進行美好鄉村建設,針對古村落聚集的天然優勢,長臨河鎮的美好鄉村建設將是保護與發揚相結合,將“明代的美好鄉村”延續到21世紀。

    “眼下,我們的研究還在深入。”工作人員說,經過研究,發現當時合肥這一片區域移民很多,北方來自山西、蒙古等地,“其中還有完顏阿骨打的直系後代”;南方移民主要來自江蘇、江西、皖南。

    “合肥人常問自己,合肥文化的源頭在哪裡?通過這樣的挖掘、梳理,我們正在還原合肥歷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長臨河區域的古村落主要是在南部劃定一個30-35平方公裡區域進行研究,預計本月完成調查,將結合文物保護、美好鄉村建設進行修復。下一步,梳理挖掘工作將向北部拓展。

    未來長臨河古街居民爭相恢復祖業

    羅家疃小蘿卜、東巷搾油坊……隨著今年5月1日長臨河古街開街,這座昔日“小上海”的繁華記憶正在蘇醒。

    長臨河鎮古街位於巢湖岸邊,距今有200多年歷史,具有典型的江淮特色,交通便捷,曾是合肥的一個水運碼頭。由於十分繁華,當年有著“小上海”的美譽。

    而受1954年和1991年水災及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影響,這裡的不少古民居年久失修面臨倒塌,有的已被翻蓋成新式建築,古街風味逐漸消失。隨著肥東縣實施美好鄉村建設,長臨河鎮古街整治項目於2012年8月正式啟動。

    整治中,古街房屋還原江淮民居風格,東街和老街鋪設了600米的青石板路面,管線也進行了入地改造。臨街134戶人家,共432間房屋進行了維修改造。

    經過改造,今年5月1日長臨河古街已經開街納客。記者在古街上看到,目前進一步的改造仍在進行。長臨河鎮有關負責人透露,目前游客接待中心等工程正在建設,預計今年9月能開放。

    長臨河古街的改造也點燃了當地居民的熱情。羅家疃小蘿卜、巢湖水產、鮮搾香油……“有的居民已經躍躍欲試打算逐步恢復祖上傳統手藝,復原古街上‘前店後坊’的經營模式。”長臨河鎮負責人表示,針對古街兩邊的商鋪,現在正在培養市場,引導百姓自主經營,讓古街重新綻放光彩……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