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歲月悠悠 古鎮期待重拾繁華
日期:2016/12/13 18:52:18   編輯:古建築紀錄
九襄石牌坊。 本報記者 肖雨楊
□本報記者 吳曉鈴 王向華
漢源九襄古鎮,矗立老街最南端高約11米的一座石牌坊,總能吸引過往行人的注目。這是當地有名的雙節孝石牌坊,以精雕細刻的48部戲文聞名,如今已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正是這處占地僅有20多平方米的建築,卻成為九襄古鎮保護性開發的靈魂。未來,九襄這個處於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官馬大道上的古鎮,將以牌坊為中心,建成一座茶馬古道民俗博覽園。“幾乎每個來到九襄的人,都會對石牌坊啧啧稱奇,對我們的古鎮老街也很有興趣!”漢源縣文管所所長劉罡自豪介紹。然而以前,當地卻並沒有意識到茶馬古道文化、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等也是可以挖掘利用的寶藏。記者看到,為了保護石牌坊,當地文管部門在牌坊周圍加了柵欄保護。但是環顧四周,卻並無可以玩樂、駐足的任何設施。
這種尴尬,未來將很快破解。在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規劃的大背景下,具有上千年歷史的九襄古鎮,將很快進行保護性開發。
劉罡指著石牌坊周圍的一片荒地介紹,“這是九襄石牌坊的重點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未來,在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全面保存並延續文物真實歷史信息和價值的前提下,牌坊周邊將建成茶馬古道民俗博覽園。”這座博覽園,包含了漢源茶馬古道、南絲綢之路、清嘉道古碑刻陳列館,以及漢源的重點非遺傳承中心和茶馬古道民俗體驗中心等。九襄,將有望留住游客。
除了茶馬古道民俗博覽園,曾經盛極一時的漢源街也有望重現昔日輝煌。九襄古鎮83歲的老人曹啟東說,當年茶馬古道上的背夫從雅安等地翻山越嶺而來,在漢源街的馬店和“幺店子”打尖歇腳,然後再前往康定。“現在古鎮上還有幾十座保留相對完好的老院子,完全可以利用起來。”
據劉罡介紹,九襄古鎮希望借鑒成都錦裡的發展模式,打破文物保護的封閉式傳統,最終讓石牌坊、茶馬古道以及古鎮,都能成為文化產業、文旅融合的有機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