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西塘古鎮:槳聲燈影中的靜好歲月(組圖)

西塘古鎮:槳聲燈影中的靜好歲月(組圖)

日期:2016/12/15 21:37:33      編輯:古代建築

西塘是一個很淳樸的地方。淳樸到什麼程度?賣茨實糕的老板會告訴你,周一到周五來最好,因為不用收門票;馄饨攤檔主則指著某理發店說,這個店子拍照要收錢的,記得要偷拍;飯店薛姐則說,你晚上8點半之來喝茶聊天,免費啊……最最可愛是我們所住客店的老板小鄧,一路上不停給我們發短信:“千萬要搭汽車站的車,別坐那些私人車,他們都是騙子”。然後親自騎著自行車出來接人。

點擊進入下一頁

在西塘,能聽到地道的江南小曲

“吳根越角”佳麗地

和周莊、烏鎮比起來,西塘算是小鎮。或許,因為它的面積只有一平方公裡,深碧色河流蜿蜒在黛瓦白牆間,27座小石橋橫跨在9條河道上,其密集程度比起周莊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西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是吳越兩國交界處,所以有“吳根越角”之稱。

點擊進入下一頁

月下西塘

和那些已經過度開發的小鎮不同,這裡還保留著原生態的生活。鎮上的人們一早就蹲在小河邊的水台上洗衣服,或拎著水桶在河邊打水洗菜,或抱出案板切菜喂鵝。到了中午,便搬來桌子和椅子,在河邊柳蔭下乘涼吃飯,或就著河水洗碗……閒暇時更有老伯坐在躺椅上,半瞇著眼曬太陽、釣魚。一條河,就這樣和西塘人的日常生活融合無間。

莫忘放河燈

西塘河多,套句小學語文書中寫景散文的經典句式就是:“水上架小橋,橋上行人走,橋頭立商鋪,橋下小舟行,水中有倒影。”於是有很多攝影發燒友霸占了每座橋上的絕佳位置,拿著三腳架,扎起馬步比耐力,在長槍短炮間,還夾雜了見縫插針的手機、卡片相機。

點擊進入下一頁

錢塘人家

如果你也覺得橋上無法拍照,那就去放河燈吧。河邊的河燈鋪子是五步一攤、六步一檔,5元就能交易6個河燈,可以選不同款式,另附送一只小帆船。我住的客棧門前擱淺了許多河燈,所以能邊躺著喝茶,邊計算它們的持久度。因西塘河流平緩無波,一只河燈起碼可以亮30分鐘到1個小時左右。

點擊進入下一頁

游船以早上為佳

西塘與其他水鄉古鎮最大的不同,在於臨河的街道都有廊棚,總長近千米,就像頤和園的長廊一樣。所以放河燈這個節目可以說是風雨不改,陰晴皆放。其中北櫥街安秀橋旁邊的小店老板娘最是可親,會幫你用紙圈把小帆船上的蠟燭圍起來,小店同時賣布藝,皆是西塘內頗少見的品種。

百年民居淡如畫

這裡的民居多是依河而建,一般是低調的兩層建築,清一色黛瓦白牆。屋檐下,镂花窗皆朝河而開,門面都是小小的。時至今日仍有鎮民居住其間,鍋碗瓢盆一一陣列,彩電風扇空調並行,看得見女子於這螺蛳殼般小樓中,宛轉自如打點日常,小家碧玉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令人深覺歲月幽深而靜好。

民居前多有長長的廊棚沿河而建,木結構的柱子,一色的魚鱗黑瓦蓋頂,是西塘最獨特的標志,也是眾多江南水鄉中獨一無二的建築。便是烈日暴雨,也可游走不誤。那種同一屋檐下的感覺,令人對日常瑣屑更能包容,因為有了它的存在,大家都是彼此知根知底的鄰捨。不禁叫人想起廣州的騎樓,同樣的歷史悠長,卻已經所剩無幾,即便嶙峋殘存,卻已經無法碰觸到居住其下的故人氣息。

點擊進入下一頁

西塘石皮弄

西塘有100多條裡弄深巷,超過百米的就有5條,最狹的僅半米。據說西塘最窄的是“石皮弄”,這小弄長不過68米,寬不到1米,整條弄的路面由 166塊條石鋪就,條石厚僅3厘米,如石頭的一層薄皮。走在石皮弄,左右兩邊的百年高牆會逼仄得像倒下似的,忍不住想到,萬一有人在裡面打劫,真是連轉身逃跑都難啊!

我們參觀的水揚樓,外表看起來是一棟很小的兩層樓,進去便是個小花園,然是堂廳。堂廳過去,左手是面河的書房兼棋室,隔壁則是個有月洞門的小花園。從棋室上去,就是臥室和書房,另一側則是面向小庭院的小書房……負責講解的當地人說,這個其實是他家,而這種水平在西塘只能算小康,因為他們只用得起榉木家具,而非紅木!由此可見,西塘人的生活水平還是蠻高的。

槳聲下飯格外香

西塘美食多,老品芳、錢塘人家、丁記、木錘糖、陸氏馄饨、老馬粉蒸肉、森林茨實糕店、阿龍一口粽子等餐廳小吃攤兒遍地是。當地美食屬於典型的江浙菜風格,味道偏甜,芡汁清透若琉璃,某些菜式的口味近似上海的濃油赤醬。最難得的是,這裡的餐廳無論出品好壞,都很少在菜裡下味精與雞粉,淳樸自然。

點擊進入下一頁

西塘特色菜——肉餅蒸蟹

逢到飯市,便會有年老歌者來問你聽不聽江南小曲,也有拉二胡的阿伯問你聽不聽小調,10元便能聽三首,聲音清亮,即便隔著一丈河面也能聽得清清楚楚。而唱歌的多是阿姨,手上拍打著梨花板,以越劇《白蛇傳》最有味道。

最特別的地方在於西塘的餐廳多開在古色古香的民居裡,一邊是客人吃飯,一邊是普通人家,完全沒有一般旅游景點的造作感覺。

雅致小吃隨時令

至於西塘小吃,品種約有十來種,綠豆湯、荷葉粉蒸肉、豆腐花、小馄饨、熏青豆、扎肉、一口粽、芡實糕、橘紅糕……價格多在10元以內,多在水邊有售。

這裡最出名的小吃是茨實糕,三五步便能看到一家有賣的。比這更多的是麥芽糖、毛豆和菱角。麥芽糖顏色很深,近似琥珀色,三支竹簽子一繞便成一口的大小,咬下去能扯出長長的絲來。

午後家家戶戶都坐在門前剝毛豆

午後家家戶戶都坐在門前剝毛豆

西塘是個遵循節氣的地方,毛豆是春夏兩季的特產,盛產時清一色女子操作,剝干淨了炒青豆。在8月到10月間,則是綠菱和紅菱角盛產的季節。菱角在西塘是比栗子更受歡迎的果子,用牙咬中間凹下去的部位即可掰開,輕輕一咬兩端尖兒,粉白菱肉就被擠了出來。菱肉清淡微香,久嚼帶甜。隨處可見男人把一筐筐菱角抬出來,剝開再蒸熟,清氣混合著滿大街煮大頭菜的甜香味,說不出的家常味道。

西塘還盛產粽子,做法和湖州的差不多,糯米綿柔,料足,用箬葉和草繩捆扎。粽鋪的老婆婆邊看鋪,邊包粽子,餡兒壓得實實的,末了一旋一勒一咬,宛然便是只玲珑香囊般的粽子。一口粽有七八種口味,如鮮肉、豆沙、豬油、赤豆等。

到了安境橋頭,就是“陸氏馄饨”。這裡的馄饨皮薄得透光,撒開如金魚尾,全用人手搓出。陸氏從爺爺一代已經開始賣馄饨,足有60多年了,連帶著那副祖輩傳下來的馄饨挑子都被摩挲出黃玉般的溫潤質感。挑子一邊是4個小抽屜,放著馄饨、零錢、碗碟筷子,另一邊挑著風爐子,上湯裝在暖水壺裡,口感類似雲吞面湯底,口感屬於清淡型。其實坐在橋頭吃馄饨,味道不再重要,情韻已足夠動人。

在永寧橋頭“燒香港”的牌子下,就是錢氏豆腐。豆腐花有鹹、甜兩味,鹹的是淋上醬油,撒上紫菜和蝦皮,喜歡的話還可以加上辣醬、搾菜等。

交通Tips

上海客運南站和上海客運站都有班車到嘉善,半小時一班;到達嘉善,直接從汽車客運站坐K215或去西塘的班車;到達西塘後,走路進入西塘古鎮區只需10分鐘左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