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真的就是教挖寶嗎
日期:2016/12/14 10:49:46   編輯:古建築紀錄提到考古,現在好多人第一反應可就是《盜墓筆記》、《鬼吹燈》,僵屍、“粽子”、土夫子、洛陽鏟……似乎滿是各種靈異和鬼怪的故事。然而真正的考古學會講什麼呢?真有降魔除妖的法術嗎?來自南瓜學堂的小伙伴用十本書為大家介紹一個真實而精彩的考古學世界。
既然不是“鑒寶”,作為一門專業的考古學,究竟在研究些什麼呢?
張光直 著,三聯書店,2009年
推薦理由:蘇教授在該書中提出,根據考古文化氛圍,可將全國分成六大區系,各大區系不僅各有淵源、各具特色和各有自己的發展道路。這對中華民族是單一源頭、單線發展的觀念形成很大沖擊。 所以,作者認為把黃河中游稱為中華民族的搖籃並不確切,它更多的是起到匯融諸部落的作用。
馮恩學 主編,吉林大學出版社,2003年
推薦理由:考古其實更像破案,只不過它要復原的現場太過久遠。它雖沒有盜墓小說裡的神聖儀式,但也有自己的規程和方法。馮教授主編的這本書堪稱考古工作者的挖掘操作指南,全書分11個章節,主要對田野考古學的地層學和類型學方法和理論進行了闡釋,具體內容包括探方法發掘、幾種重要遺存類型發掘與清理、考古繪圖與拓圖等。
《奪寶奇兵》、《國家寶藏》、《古墓麗影》,域外的考古發掘在影視中更多體現成超能力者的浪漫探險。但下面幾本書會告訴你,域外考古也無關風月,卻更能講述人的毅力和情懷。
科林·倫福儒、保羅·巴恩 著,文物出版社,2004年
推薦理由:本書就是了解世界考古學發展的百科全書,它是英美世界最流行的考古學教材,現在已更新到第5版,每一版都把全球考古最新的重大發現和研究融入其中。全書600余頁(包括600余幅圖版),涉及從水下考古到炭14測年、從農業起源到文明衰退等諸多領域,並簡要總結了30個有影響的發掘實例,展示了考古學理論方法在實際中的應用。書後還附有考古學專業名詞解釋及大量的參考文獻。
馬丁·瓊斯 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
推薦理由:這部科技考古的代表作,展示了現代考古學方法如何復原古代飲食行為,可以極大滿足吃貨們的好奇心。當然,作者也有更深一層的思考,食物是生物界一切爭奪的源頭,但人類卻能和平地坐下來共享食物,這在自然界是個不尋常的現象。這種現象對人類社會的進化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餐桌上共享食物如何成為了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呢?本書也將予你答案。
(德國)C.W.策拉姆 著,三聯書店,1992年
推薦理由:這本書不是干巴巴的考古學術著作,每篇都在講故事。謝裡曼意外挖出了特洛伊;卡特發掘了完好無損的圖坦卡蒙墓;湯普森從聖井裡撈出了瑪雅殉葬女郎的屍骨。這也是關於毅力的頌歌,重大考古發現,很多都是在幾近絕望時才有突破進展,很多研究者為此耗費了一生心血。“如今自命不凡的人類,若想知道自己的渺小,無需仰視深邃無垠的蒼穹,只要檢視幾千年前就存在過、繁榮過,並且已湮沒了的古代文明就足夠了”。封面上的一句話,點出了策拉姆生花妙筆背後的深沉關懷。
考古就是挖墓嗎?下面三本輕松有趣的書,可幫助普通讀者了解專業考古與“淘寶”的區別。
巫鴻 著,施傑 譯,三聯書店,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