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青瓷發展史 上虞禁山窯址入圍十大考古發現
日期:2016/12/15 15:16:02   編輯:古代建築【摘要】昨天揭曉的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入圍十強。在該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從東漢至西晉序列完整瓷窯,同時出土了上萬件越窯瓷器,為研究早期青瓷的起源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龍窯爐發掘現場
浙江在線杭州4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吳振宇 編輯/胡芸)“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唐代詩人陸龜蒙這樣描繪美輪美奂越窯青瓷。
而就在昨天揭曉的2014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窯遺址,入圍十強。在該遺址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從東漢至西晉序列完整的瓷窯,同時出土了上萬件越窯瓷器,為研究早期青瓷的起源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禁山越窯遺址,憑什麼入圍?
禁山早期越窯遺址位於紹興市上虞區上浦鎮大善村,地處曹娥江中下游地區。參與禁山窯址考古發掘工作的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建明在接受浙江在線采訪時說,正因為窯址所在位置偏遠,在歷史上沒有受到盜掘和生產活動的破壞,使其整體面貌較為完整。
2013年,當地的一位村民意外發現了這處窯址。
去年5-10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對禁山窯址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800平方米,揭露了窯爐、灰坑、灰溝等在內的豐富遺跡現象,並出土了大量高質量成熟青瓷器。其中,發現的3條龍窯,分別是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的窯爐,保存都較為完整。3條龍窯由火膛、窯床、排煙室三部分組成,並且在窯床的坡度、長度、裝燒的窯具等方面,有一個不斷成熟完善的過程,代表了窯業技術的不斷提高的發展過程。
“這次考古發掘出土了上萬件瓷器”。鄭建明告訴記者。這些均為成熟青瓷器,種類豐富,包括樽、簋、洗、盆、燈、罐等近30種器型。器物胎體細膩致密,青綠色釉瑩潤飽滿,裝裝飾華麗繁缛,造型復雜多樣,制作與裝燒工藝成熟而高超,代表了成熟青瓷發展的第一個高峰。
因為當時的政權中心在南京,鄭建明說:“許多高質量的大型器物,都是為南京地區的社會上層專門燒造,因此在南京一帶大型墓葬與城址中也都有出土。”
出土的瓷器
上虞曾經是世界制瓷業中心
研究表明,禁山窯址堆積豐厚,持續時間長,從地層疊壓上解決了東漢、三國、西晉三個時間段的前後發展過程,為認識青瓷在東漢起源後向三國西晉第一個高峰的發展這一前後重大轉折過程,提供了考古學上可靠的依據。
鄭建明說,作為漢六朝成熟青瓷的生產區,在前後數百年的時間裡,上虞一帶就是全世界制瓷業的中心,其產品不僅在江南地區廣泛使用,甚至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傳播至東北亞。
值得關注的是,考古發掘中發現的窯爐遺址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燒制瓷器的三段式龍窯。此後近兩千年間,這一類型的龍窯一直是瓷器燒制的主流瓷窯類型,為後世的大量著名窯系所沿用。
上虞的瓷窯發掘成果,和慈溪上林湖窯址、龍泉青瓷窯址,構成了浙江兩千年青瓷發展的完整譜系,代表著浙江大地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發展史上的時空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