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同一個黎裡,不同的面貌

同一個黎裡,不同的面貌

日期:2016/12/13 20:00:14      編輯:古建築紀錄

  蘇州11月23日電(記者 曾雅文 通訊員 周媛婷)秋意正濃的時節,若是擇個秋高氣爽的午後到黎裡古鎮走走,你會驚喜的發現市河北岸的水泥電線桿沒了,錯綜交叉的線不見了,沿街的老房子換了新顏,粉牆黛瓦,連門面窗棂都散發著黑漆漆的光亮,沿街的廊棚仿佛讓人穿越回那個“長廊三裡復,無須墊角巾”,“晴天不打傘,雨天不濕鞋”的年代……經過了一年多的精心雕琢,黎裡古鎮這顆擁有豐富歷史遺存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江南“水鄉明珠”正在拭去身上的灰塵,展露出古色古香的水鄉氣息。
  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但對於古鎮保護開發這一篇大文章來說,只是起筆。汾湖高新區(黎裡鎮)近日召開古鎮保護開發推進會,要求以蘇州市委市政府、吳江區委區政府三年攻堅計劃的要求,排出工程進度表,一刻不松地推進工程建設,加快所有已開工項目建設,確保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要以更加主動的姿態加快推進項目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確保古鎮保護開發項目早謀劃早動工; 強化城鎮管理,提升古鎮綜合環境和古鎮居民樂居環境。
  區委常委、汾湖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吳新明,汾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吳吉祥、呂偉峰,黎裡古保委黨委書記周山南等參加會議。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黎裡古鎮核心區各項工程正在穩步推進中,繼端本園後,周宮傅祠的修繕工程已基本完成,正在進行內部的布置;二、三期三線入地、污水截留,春節前將全部完成; 游客接待中心木構架搭建已經過半; 利用原影劇院地塊占地約4畝、建築面積為1800平方米的古鎮展示中心工程已完成前期設計工作,爭取年前動工。
  除了古鎮核心區的風貌修復,其他重點工程及民生配套工程也正緊鑼密鼓地穩步推進:緩解古鎮區交通壓力的南環路已於10月1日正式通車; 人民路東延和攬橋蕩大橋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建成後實現與蘇同黎公路的對接; 人民路立面改造、黎民南路、浒泾北路立面改造,人民路、興黎路污水管網等道路綜合改造工程也在加緊步伐,12月中旬將全部完成。
  “明年是古鎮保護開發攻堅之年”,吳新明認為,從高新區管委會分管領導到黎裡古保委的每一份子,都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盡心盡責,以“趕緊趕早”的開發區精神,全力以赴加快推動各項工程的開工建設,對已確定的項目要排出時間表,責任到人,分工落實; 規劃是所有保護開發工作的指南,要進一步完善各類規劃設計,主動與規劃設計單位對接,盡早盡快做好包括開發、修復、道路等各項工程規劃,掌握主動權; 已經開工的古建修復工程按照既定方案抓緊推進,力爭在春節前後開門迎客。
  吳新明強調,要及早謀劃明年,將工程量進一步細化,明確時間節點和分工責任,分步分期實施。同時要加強黎裡古鎮環境衛生、交通巡察等日常管理工作,要緊盯歷史文化名鎮的申報工作,為旅游開發早作准備。
  鏈接>>>
  黎裡古鎮形成於南宋,古鎮核心保護區內積澱著宋、元、明清和民國眾多的歷史遺存,素顏朝天,展現著原始的水鄉市鎮風貌。2012年1月30日,總投資4.1億元的黎裡古鎮綜合開發啟動後,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先後兩次到古鎮調研並強調,古鎮資源豐富,價值很高,一定要把黎裡保護好、利用好,提出了要把更具江南水鄉特色風韻的黎裡古鎮,打造成在全省、全國有影響力的又一張歷史文化名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