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晉祠:承載著豐厚的文化與歷史的變遷(圖)

晉祠:承載著豐厚的文化與歷史的變遷(圖)

日期:2016/12/14 17:32:12      編輯:古建築紀錄

    晉祠是我國三大古典建築群之一。比北京故宮,晉祠的周柏隋槐宋大殿有更長久的歷史;比曲阜孔廟,晉祠見證了更為驚心動魄的中國歷史。幾乎歷次改朝換代,都在晉祠留下印記。中華文化傳承與自然演變,都在晉祠留有磨痕。從這座唐宋之際已經繁榮鼎盛的園林考察三晉歷史文化,是一般園林旅游遠遠不能比擬的文化探索。那麼,晉祠到底隱藏了什麼文化信息呢?

北方園林

晉祠園林

    晉祠屬古代的晉國。《周禮》記載“求福曰禱,得求曰祠”。可見,晉祠是古晉國祈求洪福、獲得保佑之所,是我國最古老的祠堂建築群。它有著古老的山水結構特征,一派北方古典園林景致,卻也頗具江南園林風韻,歷代都被譽為“三晉第一名勝”。

    晉祠東北方向有古晉陽城,因山南、水北為陽,晉陽城在晉水以北因此得名。晉祠古建築群整體呈現出唐宋風格的散點式布局,依山傍水、錯落有致,亭橋點綴,泉水環繞,一派北方園林雄渾壯闊,自然流暢的風韻。清末維新人士梁啟超之子、建築學家梁思成為此評價“晉祠又像廟觀院落,又像華麗的宮苑,全部兼有開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樓閣在古樹婆娑池流映帶之間,實像個放大的私家園亭。”

    晉祠占地十公頃,有祠堂,殿宇、寺廟、道觀等各類古建築近百座,宋、金、元、明、清代代不絕,殿、堂、亭、台、樓、閣、橋、榭樣樣俱全,堪稱古建築博物館。

推薦閱讀:

樂山凌雲寺修復:350年來的“大手術”

中秋話月壇明月證興衰

考古發掘認定永州柳宗元愚溪“三記”遺址(圖)

中日舊石器考古學者考察河北泥河灣遺址


    整體格局惟中心軸線建築最具特色。越過牌樓、三橋進正門,經水鏡台、會仙橋、金人台、對越坊、鐘鼓樓、獻殿、魚沼飛梁到聖母殿,晉祠主體建築排在一條軸線。按幾乎所有的晉祠文獻資料,這條中軸線都記載為貫穿東、西方向,這使我們在闡述晉祠方位時,也不得不沿用相同的方向稱謂以保持統一。但經羅盤測量,實際為准確的東南與西北走向。

    古代風水家認為,“地脈之行止起伏曰龍”,系舟山為龍角,懸甕山為龍身,天龍山為龍尾,晉陽正當蟠龍中心,是“藏風”“聚氣”的寶地,龍氣所出。晉陽稱“龍城”,一定意義上與此有關。 

難老泉

    到晉祠沿著流水,就能找到晉水源頭——難老泉、善利泉和魚沼泉。難老泉噴湧而出,如白練飛展,聚散不定,飛湍流急,瀉入百尺清潭,激起萬千水花,晶瑩透徹,長流不息。

推薦閱讀:

樂山凌雲寺修復:350年來的“大手術”

中秋話月壇明月證興衰

考古發掘認定永州柳宗元愚溪“三記”遺址(圖)

中日舊石器考古學者考察河北泥河灣遺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