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文化旅游羌寨——北川石椅羌寨
日期:2016/12/14 9:15:00   編輯:古建築紀錄石椅羌寨處處都蘊含著羌族古老的神話傳說,這裡有很多羌族古老傳說中的奇巖異石,其中,有一把偌大的雙人石椅,屬天然之作,形狀逼真,傳說是羌族至高無尚的天神阿爸木比塔的三公主木姐珠和凡間羌族小伙斗安珠成親時,由天爺賜給他倆的座椅,當地羌民稱龍鳳椅。由於羌族人偏愛石頭,加之這裡有一把神奇的天然石椅,因此,很早以前這裡就稱為“石椅寨”了。古老神秘的傳說將凝固的景致變成了直入游人心懷的纏綿意境,於是這裡濃郁的羌民族文化以及迷人的景色吸引了無數的游人駐足流連,也使石椅羌寨探尋出了一條以水果產業為支柱、特色羌文化旅游為主的致富路子。
弘揚傳統羌文化 打造旅游新亮點
“5.12”特大地震使石椅村的羌碉和吊腳樓遭到嚴重破壞,多處出現裂縫、傾斜和局部倒塌。為重建羌文化傳統,石椅村特意邀請了兩位羌文化的傳承和發揚者致力於石椅羌寨羌文化的傳揚,使得石椅羌寨旅游“含金量”更高。
在石椅羌寨裡,有兩位身著羌民族傳統服裝,精神矍铄的老人,他們就是耳熟能詳的羌文化傳承者母廣元和王官全。大地震使羌文化受到了巨大沖擊,正是看到了這一點,北川羌族自治縣石椅羌寨旅游有限公司成立後,石椅村就特意將這兩位北川著名的羌文化傳承者請進村來當“顧問”,向村民和游客講解羌民族的歷史、文化、禮儀以及神話傳說,廣泛普及羌歌羌舞,希望能將羌民族文化繼續發揚。
七十多歲的母廣元老人作為一個對羌族文化很有研究的地方名人,在地震前曾被位於小寨子溝的五龍寨羌族旅游景點聘為“顧問”。他每日穿著羌族傳統服裝,喝咂酒,跳鍋莊,樂在其中。講起羌族文化,母廣元的聲音非常洪亮:“羌民族是中國最古老的一個民族,據有關專家考證,紅山文化距今已經有8000年的歷史了。”在寨子裡,還有十幾個當地的姑娘小伙子,他們既是打工者也是學生。每當有客人到來時,身著五顏六色羌族服裝的他們就是服務員,要按照羌族特有的迎客禮迎接客人,向客人敬上三碗咂酒,再在母老師的帶領下唱上三曲嘹亮高亢的祝酒歌。閒暇之余,母老師就會向姑娘小伙子們講授羌族的歷史文化、神話傳說以及禮儀等,讓羌文化一代代傳下去,大家也很感興趣,都親切都稱呼母老師為“母爺爺”。除此以外,母老師還廣泛搜集整理了羌族民間情歌,並匯集成書,“我就是很熱衷於羌文化,同時,作為一個羌族子孫,我也有義務將羌文化傳承下來並發揚光大”,母老師動情的告訴我們。同時,在母老師的指導下,石椅村新建了具有濃郁羌族特色的“石椅羌寨”寨門和鍋莊廣場,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羌文化氛圍。
晚上如果有客人留宿的話,寨子裡就會是一片歡騰熱鬧的景象:熊熊的篝火燃燒著,身著羌族服裝的姑娘小伙子們在王官全的帶領下圍著篝火熱情起舞,清脆高亢的歌聲伴隨著原生態的鍋莊讓你置身於最純粹的羌風羌韻裡。平時,王官全就會手把手的教寨子裡的村民們跳鍋莊,尤其是年輕的姑娘小伙子們。“羌舞是北川羌族最古老、最具激情和詩意的民族藝術,羌舞要復活、要繁榮,一定要有群眾基礎。”這是身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禹羌祭祀皮鼓舞傳承人王官全的觀點。“肩膀朝前手朝後,肩這樣甩……”王官全在教授羌舞時,總是一絲不苟。目前,王官全正在教北川的老百姓跳由他整理出來的第二套鍋莊,這套鍋莊更突出了羌族特色,強調了羌舞甩肩、轉髋、頂胯等動作特點,動作有了大幅度更新,易學、易跳、易會,便於推廣、普及,還講究羌族原生態形象。“地震帶走了很多人,一些以前一起傳承羌舞的伙伴也走了,我一下子就意識到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帶領大家跳舞也是一種很好的傳承方式。只要肯跳,就說明他們想擺脫受災的回憶,”王官全說,他們跳得最多的要數歡快的鍋莊舞,因為音樂一響,就能把人帶到愉快的氣氛中。去年,王官全走進了中央電視台“非常6+1”節目,春節的時候溫總理來擂鼓鎮吉娜羌寨慰問,他帶領勝利村鍋莊隊為總理表演了羌族鍋莊。今年和明年,王官全所努力做的就是讓羌舞走出板房區乃至北川,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歡它。他正讓羌舞煥發出嶄新活力。
石椅子村村主任陳華全告訴記者,作為石椅羌寨的“顧問”,王官全為設計、打造石椅子村旅游文化費盡了心血。今年9月,王官全和德高望重的羌族民俗文化傳承人母廣元在石椅村組建了專門的民間歌舞隊,歌舞隊裡除了王官全和母廣元,其他都是村裡的當地人。這是一支集表演與服務為一體的隊伍,平時是服務員,穿上民族服裝就是舞蹈、歌唱演員。王官全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教授這些村民跳最好的羌舞、唱最動聽的羌謠。為了能把羌文化的魅力很好地展示出來,王官全創造性地把羌族傳統祭祀中的一些文化元素融進舞蹈,把原始的祭祀場景用皮鼓舞搬上舞台,形成獨具特色的舞蹈節目。“我希望這些娃娃的素質不能老停留在民間業余水平,一定要發揮出他們的潛質,跳出專業水平的舞蹈,在傳承中學會創新。”王官全說著他的教育設想。
經濟和文化產業雙重建 雙“盈利”
震後,百廢待興,經濟和文化都面臨著重建的問題,石椅羌寨找准了切入點,正全力發展特色羌文化旅游產業。同時,除了傳統的漫山遍野的枇杷和李子這一水果產業以外,他們一改震前分散的農家樂經營模式,由全村集資,建立了農家樂“統一體”——北川羌族自治縣石椅羌寨旅游有限公司,統一打造文化旅游品牌。隨著災後重建步伐的加快,羌民陳華全(村主任)邵朝金等10多戶人,用自己的積蓄對損壞的石雕房和吊腳樓房子進行加固、維修,現已基本恢復了原貌,共花掉資金百萬余元。為了進一步保護、傳承、展示古羌文化,石椅村一社十戶羌民,籌集資金40余萬元,加之山東省青島市援建曲山鎮指揮部的幫助,村民們在羌碉和吊腳等羌族建築物集中的文化廣場規劃區內,新建了一幢960多平方米的羌族非物質文化保護中心。目前,村裡正大興土木,統一修建用於接待客人的客房以及鍋莊廣場等。村主任陳華全家也是一片忙碌,正在裝修客房,一棟三層樓房,外觀別致、寬敞明亮。據陳華全介紹,目前石椅羌寨正在統一打造旅游品牌,整合全村資源,依托水果產業,發揚羌族文化,集中興建富有民族特色的接待中心和羌寨寨門,一方面可以更有特色,吸引游客進寨,創造良好的經濟收益,比單純的搞農業生產效益更好,同時也可以更好的傳承和發揚羌文化,兩者兼顧。在山東省青島市援建曲山鎮指揮部的幫助下,目前工程已接近尾聲。
據王官全介紹,震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古老的羌族文化,在重建羌文化的過程中,如何重建羌舞,讓其回歸到羌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當中去?這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王官全一直想把羌舞作為旅游產業的要素與村民的經濟發展結合起來。王官全說:“這樣做是想給羌舞找到長期生存的土壤。像石椅羌寨這樣,既發展旅游,搞好經濟,帶動村民致富,同時也發揚了羌族文化,文化產業和經濟產業相結合,互相促進,何樂而不為呢?”
(編輯:申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