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創建示范區 姑蘇區為古城文化做全面規劃

創建示范區 姑蘇區為古城文化做全面規劃

日期:2016/12/13 20:11:21      編輯:古建築紀錄

社區居民在練習瑜伽。 攝影張健
 

  本報訊(記者周偉蔚)姑蘇區今年將努力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納入政府實事工程,積極開展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這是記者昨天上午,從姑蘇區文化工作會議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推進會上得到的消息。

  記者從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文化商旅發展局了解到,除了創建示范區,2013年,姑蘇區在文化事業方面還將有不少大動作。本月底之前,將編制完成《姑蘇區文化繁榮三年行動計劃》以及《姑蘇區文化事業指南》、《姑蘇區文化市場管理名錄》、《姑蘇區文保建築控保建築名錄》、《姑蘇區非遺保護項目和傳承人名錄》等,為全區文化事業發展進行全面“規劃”;建設“數字化文化服務體系”也是今年該區的重點文化工程之一,將依托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公共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電子閱覽室建設,為市民搭建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全面數字化“文化網”;今年6月,國家文物局和世遺專家將到蘇州對大運河申遺工作進行驗收,姑蘇區將抓緊落實蘇州大運河山塘河/街、平江河/路(含豐備義倉)等城區相關點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各項准備,2013年5月完成古建築整體維修加固和周邊環境整治、風貌整治、駁岸及水環境治理,確保申遺工作順利完成。

  為了把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商旅活動緊密結合,積極創新文化活動形式,姑蘇區將從2月至12月期間持續推出民俗文化旅游節系列活動,形成“月有主題、季有亮點、年有高潮”的姑蘇節慶活動格局,包括:元宵燈會、軋神仙廟會、端午節慶、盛世觀前等活動,增添天賜七夕節慶、桃花塢中秋詩會、夜泊楓橋等活動。同時,加強古城保護,擬邀請24個全國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的文化部門,探索古城保護、文化傳承新模式,規劃籌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合作交流協會,打造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文化藝術旅游節。擬在姑蘇區成立一周年之際,舉行“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姑蘇論壇”。
 

  新聞鏈接>>>

  文化事業為古城發展注入“強心劑”

  姑蘇區“一街一品、一社一特”亮點解讀

  圖書館就建在家門口

  鏡頭:家住嘉業陽光城的王阿爹帶著自己的身份證來辦借書證:“圖書館建在家門口,太好了。早上出去鍛煉身體,下午到這裡讀書看報,身體健康了,精神收獲大了。”同時,他還帶著小孫子的戶口本辦了張少兒借書卡,“有個家門口的圖書館,省下不少費用呢!”

  嘉業陽光城的陽光城分館是蘇州圖書館為市民免費開放的第38個分館。陽光城圖書館設有成人閱覽區、少兒閱覽區及公共電子閱覽區。目前館藏資源包括圖書7800余冊,其中少兒圖書2100余冊,音像資料近1000盤,報刊100種,供讀者免費使用的電腦10台。同時具有免證閱覽、免費辦證、免費上網、通借通還、預約借書等功能。

  解讀:2012年,原平江、滄浪、金阊三區財政共計投入1265余萬元加強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爭取到市級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引導資金100余萬元。區文化館、圖書館均被文化部評定為“國家一級館”,文化館、圖書館、街道文體中心全方位實行免費開放。建成18個市級圖書分館,人均年增新書在0.04冊次以上,人均到館次數0.5次以上。88%以上的街道、社區建有標准配置的公共電子閱覽室,文化設施基本實現全覆蓋。

  文體活動每天不間斷

  鏡頭:下午,家住潤達社區的居民姚銀花和往常一樣,來到滄浪街道文體活動中心,和一群喜愛舞蹈的姐妹們一起跳舞健身。像這樣的活動,姚銀花已經堅持了七、八年。“每周一到周五,沒有特殊情況的話我每天都會來這裡和姐妹們一起跳舞。這裡設備齊全,而且街道工作人員對我們的服務也很到位。”姚銀花高興地說。文體中心開設有乒乓球、舞蹈、健身操等活動項目,也有電影放映、書場、盆景種植等居民喜愛的文藝活動。轄區居民想參加文體中心的活動,只需到社區報名,由社區匯總到街道,再由街道安排活動,每天都不間斷。

  解讀:圍繞“我們的節日”、“家在蘇州”等文化惠民系列活動,姑蘇區加強區域文化資源的整合,充分發揮群眾主力作用,引導群眾自編自演、自娛自樂,精心策劃了“滄浪市民大舞台———快樂民星秀”、“盛世觀前戲劇藝術節”、“古韻平江路系列”、“金阊合唱藝術節”等富有時代特點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把外來務工人員、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文化生活納入公共文化服務范圍。

  一家人可以在社區免費預訂“電影包廂”

  鏡頭:周二中午才吃完午飯,家住姑蘇區四季晶華社區的李根土老人就像過去的每個周二一樣,又開始拎著茶杯往社區生活館裡走去。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每逢周二,他總是習慣到位於生活館二樓的“社區影院”去看一場電影,不管是經典老片還是國外大片,總是樂此不疲。

  老李常去的這個“社區影院”,其實是友新街道為居民特設的一個電影放映廳,擁有120個固定軟座、專業的投影儀和放映屏幕。自從生活館裡的這個“影院”啟用後,每次放映廳內總是人滿為患。在生活館三樓還有“小包廂”,居民只要提前一天預訂,就能以家庭為單位免費在小包廂裡溫馨地看一場電影。

  解讀:今年,姑蘇區將加快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基本形成“15分鐘文化活動圈”。進一步提高區、街、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管理、使用水平,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軟件提升,強化創建過程管理,深化制度設計課題研究,加強省“五星工程獎”、全國“群星獎”的申報。

  本報記者 周偉蔚 杭雷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