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呂梁:清明小長假眾多游人踏春醉游碛口古鎮
日期:2016/12/13 20:10:18   編輯:古建築紀錄4月5日,清明小長假第二天。山西碛口古鎮游人如潮,整條古街上踏春旅游的游客絡繹不絕。黃河在眼前流淌,人們在古鎮穿梭,踏著斑駁的石板路,賞著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建築,人們在春風的沐浴中品味著厚重的歷史和古碛口的繁庶。
鎮內的明清時期建築沿街而建、數量豐富、保存完好,主要有貨棧、票號、當鋪等各類商業性建築以及廟宇、民居、碼頭等。深灰色的房瓦,曲曲折折的小巷,典雅古樸的小院以及院內的閣樓,還有牆角裡堆砌的大甕、油水簍子,一切的一切都在訴說著古碛口的繁華與富庶。院內棗樹初發嫩芽,梨花、桃花絢爛綻放,院子還是那座院子,主人卻早已遠去,不少游人在觀賞中發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
臨街小攤上古鎮老藝人親手縫制的布老虎、小毛驢、耳枕等工藝品小巧玲珑、栩栩如生,鋪子裡的傳統小吃碗禿、涼皮散發著誘人的清香。走累了歇歇腳品著古鎮小吃,看著靜靜的黃河水在眼前流淌,剎那間心曠神怡,一身輕松。彎著腰在黃河灘上撿拾幾塊心儀的石頭,很有回歸童年之感。不時有老鄉牽著駱駝和毛驢徘徊在古鎮街巷,游人也可以騎著毛驢賞古民居、拍照。
正午時分,記者驅車來到不遠處的李家山歷史文化民村。古院落臨山而建,依勢而修,大大小小有百十來院,400多間屋捨。街道高高低低,用條石砌稜,用塊石鋪面。仰視、俯瞰、遠景、特寫,攝影愛好者變換著角度記錄著古村的迷人倩影。
據了解,碛口古鎮興起於清乾隆年間,西北各省的大批物資由運河運至此地,由於大同碛的驚險,商人們轉陸路由騾馬或駱駝把物資運到太原、北京、天津、漢口等地,主要經營油類、豆谷、雜糧、鹽等。回程時再把碛口當地的物資轉運到西北,因此,碛口古鎮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美譽。近年來,不少高等院校也把此地作為學生們實踐寫生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