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雅典衛城:諸神傑作的當代命運

雅典衛城:諸神傑作的當代命運

日期:2016/12/14 0:05:16      編輯:古建築紀錄

  雅典娜勝利神廟(資料圖)

    2009年年,一部名為《我的廢墟生活》的美國愛情喜劇上映,這部由湯姆漢克斯投資拍攝的低成本電影本來平淡無奇,卻很快成了各大娛樂新聞的頭條,因為電影的取景地在希臘的雅典衛城。這是雅典衛城第一次向好萊塢敞開大門。影片《我的盛大希臘婚禮》主演、希臘裔加拿大演員妮娅瓦達拉斯對媒體訴苦說,自己花了幾個月時間,向希臘政府闡述出租古跡用於電影拍攝的種種利好之處。
    這種艱難的游說今後也許不會出現了,因為債務纏身的希臘政府日前宣布,將向廣告公司或其他商業機構明碼標價出租部分古代遺跡,以籌措古跡的養護費用,而首先開放的,就是雅典衛城,租用雅典衛城用於專業攝影,每天費用至少1600歐元(約合1.3萬元人民幣)。
    雅典衛城是古希臘最傑出的公共建築群,位於今雅典城西南,建造在海拔150米(另一說為156米)的石灰巖山岡上,是祭祀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聖地。現存遺址主要包括山門、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雅典娜勝利神廟等,主體建築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將這樣古老而神聖的地方用於商業目的,考古學家們激動地大聲疾呼:這是一種亵渎!
    為紀念戰爭修築衛城
    雅典,希臘語為“阿克羅波利斯”,意為“高丘上的城邦”。大約公元前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這裡已經有人居住了。進入青銅時代後,邁錫尼王在這裡的山丘頂部建造居所。現代考古成果顯示,當時的城市被厚硬的巨石牆包圍,修造有箭塔用以對抗入侵者。邁錫尼時代,一場大地震造成城市的東北角開裂,人們在這裡開鑿水井,作為城市被包圍時的寶貴飲用水。
    公元前490年,強大的波斯帝國為擴張版圖出兵攻打希臘各城邦,波斯大軍打著勝仗一路奔襲,卻遭到雅典軍隊的頑強抵抗,在馬拉松平原受到重創,無奈退兵。雅典城邦取得馬拉松戰役的巨大勝利,他們將城南頂點的邁錫尼遺跡清除,開始建造舊帕特農神廟。雅典人用8000個兩噸重的石灰巖磚塊找平地基並加高,這些石頭將原先最深達11米的大坑都填平了。他們懷著極大的敬畏之心,一點點修建對神供奉之地,長達10年都沒有完工。
    前480年,雅典城邦被波斯人再次入侵,20多萬波斯軍隊占領了希臘三分之二的國土,但當他們打到雅典時,雅典人已經全部撤離。波斯統帥薛西斯下令焚城洩憤,尚未完工的“老帕特農”和其他古代神殿一起被夷平。雅典人決定不再重建,讓廢墟“作為紀念碑來警示那些在不敬的野蠻人走後,來衛城憑吊的人”,直到贏得戰爭的勝利。
    此後,希臘各城邦結成同盟,共同抵抗波斯的進攻,盟軍以雅典為首經過30年的抗擊終於打敗波斯帝國,前449年,波斯與希臘簽訂卡裡阿斯和約,承認希臘各城邦的獨立,並撤出愛琴海與黑海地區,波希戰爭結束。
    為了紀念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希臘人決定修築衛城,當然也為了感謝希臘的保護神雅典娜。但雅典衛城的修建計劃,起初並不那麼順利,它遭遇到的挑戰不是外敵入侵,而是民主。
    民主投票產生的國家工程
    伯裡克利的時代是希臘古典文化高度繁榮的時代。雅典執政官伯裡克利年輕時即主辦戲劇演出,主政後又通過了給貧苦公民觀劇津貼、舉行節日音樂競賽和修築奏樂館等措施。他畢生致力於經營奴隸主民主政治,擴張雅典勢力,伯裡克利死後,雅典失去了堅強的領導,經過長期較量,終敗於斯巴達和波斯的聯合力量。
    伯裡克利與傑出的哲學家阿納克薩哥拉斯、雕刻家菲迪亞斯和悲劇家索福克勒斯等,都交往甚密。雅典衛城的設計者、雕刻家菲迪亞斯、伊克蒂諾斯和卡利克拉等都是由他召集的。
    當時,雅典城邦作為希臘的盟主,人口達40萬,而同時期的科林斯有9萬人口,阿各斯約45000人,有些小的城邦只有5000人或更少。強大的雅典剛剛贏得一場戰爭的勝利,有富足的財力和充滿智慧的工匠,野心勃勃的伯裡克利想要建造一座史無前例的衛城的計劃,有足夠條件變為現實。
    但在民主的雅典城邦,即使作為領袖,也不能隨意向民眾施加自己的想法,這項宏偉計劃並不能由伯裡克利一個人說了算。每一項具體工程,都必須經過民主大會的批准。在當時的雅典,凡父母均為雅典人的自由男子稱為雅典公民,有資格在民主大會上投票,投票制度很簡單:黑石子表示反對,白石子表示贊成。
    起初公民大會反對伯裡克利建造雅典衛城,公民們對所需的巨額資金感到不安。對此伯裡克利稱他可以自掏腰包,但整個建築必須用他的名字命名。最終,雅典公民投票通過了所有關於雅典衛城的建築方案,整個建築群采用白色大理石建造,不僅為了美觀,更象征了雅典純潔的民主社會。
    從公元前447年開始,到大約公元前405年衛城建築群才修建完畢,前後長達40多年時間,其主要修建工程都是在雅典執政官伯裡克利當政時期完成的,伯裡克利一手促成了這項偉大的人類建築橫空出世。
    石頭建築天衣無縫
    修建雅典衛城的大理石采石場位於希臘的彭代利孔山,距建築工地約20多公裡。從山上撬下一塊重40噸的巨石頭需要10個人10天的工作量,而采下來的石料只有50%能用於建築。為建築雅典衛城,從彭代利孔山共開采了18萬噸的大理石。
    整個衛城建築是靠石頭與石頭之間的精確咬合以達到堅固與耐久程度的。一些石塊之間的縫隙只有一毫米的二十分之一,每一塊石頭都是通過狹糟連接在一起,然後用工字型的鐵條固定。雅典衛城的整個建築就像一個巨大的三維拼圖,精確度之高無人能及。要想看清石頭之間接合處的縫隙,需要放大60倍。在整個建築過程中,他們甚至沒有施工圖。
    雅典衛城主體建築由一座山門和三座神廟(帕特農的雅典娜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雅典娜勝利神廟)組成。建築物分布在山頂的天然平台,在沿坡而下的低處砌上圍牆,這些建築物基本沿周邊布置,互相之間既不平行也不對稱,而是利用地形把最好的角度朝向人們,這樣從山上可以俯視雅典全城,從山下可以仰觀全城,無論從哪個角度,人們都能欣賞到衛城的絕大部分建築。
    元老院、議事廳、劇場、俱樂部、畫廊、旅館??雅典在戰後進行的大規模建設中限定使用奴隸的數量不得超過工人總數的25%,這給自由公民工匠帶來了就業的機會,因此自由工匠的積極性很高。古羅馬的歷史學家普魯塔克寫到衛城建設時說:“大廈巍然聳立,宏偉卓越,輪廓秀麗,無與倫比,因為匠師各盡其技,各逞其能,彼此競賽,不甘落後。”
    並不筆直的帕特農神廟
    帕特農神廟是雅典衛城的中心建築,費時9年,於公元前438年完成。帕特農神廟為長方形周柱式建築,建在50厘米高、70厘米寬的三層階梯基座上,東西長約70米,南北寬不足31米,原高超過13米。神殿四周由48根帶半圓凹槽和錐形柱頭的多利克式大理石圓柱支撐,圓柱直徑1.9米,高10余米。3層柱廊上支撐的大理石條石額枋屋檐,由帶豎條的石板和帶浮雕的石板間隔組成。神廟的內部分成兩個大廳,正廳又叫東廳,內有雙層疊柱式的三面回廊,通過兩道柱廊,人們可以進入神廟內的“百步大廳”。
    “帕特農”在希臘文中是“處女屋”的意思,帕特農神廟用來供奉的希臘神話中的雅典守護女神雅典娜。前438年,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在神廟的“百步大廳”中建成了高大的雅典娜神像。雅典娜神像高12.8米,頭帶飾有戰車飛鷹的頭盔,左手持帝盾,右手托勝利女神。通體用金片包裹,面部、手臂和腳趾用象牙裝飾,雙眼則以寶石鑲嵌。為了緊急情況下便於轉移運輸,神像主體用香木制作。今天,神像原作已經不存在了,許多大理石和青銅的雅典娜塑像卻是仿照它制作的。古代雅典人相信,正是由於女神雅典娜的保護,他們才在戰爭中收獲勝利。
    帕特農神廟利用了光學畸變原理使人產生錯覺,從而強化美感。從山門的大門口向上看,帕台農神廟十分完美,沒有任何瑕疵。但其實這座建築的任何一條線都不是筆直的。建築師伊克蒂諾斯使用了這些光學幻覺,使人們從地面向上看時這座建築不至於走形。為了防止這座建築的長邊看上去沒有凹陷的感覺,伊克蒂諾斯讓它從中間略有突起,比兩端高出11公分。
    新舊分明的女神廟
    雅典娜勝利神廟位於山門右側,又名無翼勝利女神廟,神廟采用愛奧尼亞柱式,台基長8.15米,寬5.38米。早在公元前1000年這裡只不過是一個外圍的城堡,到公元前528年,在希臘歷史上大興建築和藝術繁榮的時期,前420年左右重建,是雅典衛城最早的愛奧尼亞式建築。愛奧尼奧式建築柱身颀長秀雅,柱子高寬之比保持在8-10:1,柱身凹槽更細,柱身沒有鮮明的稜,柱頂由兩個左右對稱平列的大渦卷紋組成。
    神廟屬於廊柱式建築,正面和背面各擁有四根愛奧尼亞圓柱,圓柱的柱基被安置在從地面向上的第一級石級上,連接各圓柱低部的是一組飾有淺浮雕的大理石欄。神廟的整體曾用一條有浮雕的楣飾聯結,浮雕表現的是雅典人同波斯人的戰斗情景。在雅典衛城博物館中可以欣賞到許多浮雕的原作。
    雅典娜勝利女神廟內有一尊沒有翅膀的尼姬女神像。尼姬在希臘神話中是勝利女神,她通常是以插有雙翼的形象出現的。據說在征戰中力求勝利的雅典人,故意將勝利女神翅膀切下,以求留住勝利的榮光。從那時起,勝利女神在希臘藝術中總是同雅典娜在一起的。雅典娜勝利神廟的位置很特殊,俯視著薩拉米斯海灣,在這裡,希臘海軍曾大敗波斯艦隊。
    在古希臘傳說中,特修斯王子和父親愛琴國王約定,在成功殺死克裡特島上的牛頭人身怪物米諾塔後,回程時會將船上的帆換成白色,以示勝利。但在凱旋時,太過興奮的王子忘記了這項約定,老國王看到掛著黑帆的船進港,以為王子任務未成,悲痛至極便從那高高的懸崖上縱身一躍跳入大海。
    1687年,土耳其人在同威尼斯人爭奪雅典衛城的戰爭中拆毀了這座建築,只剩下那幾根11米高的圓柱和那讓人暇思的平台。1835年,考古學家們在這裡細致地收集起了無數大理石碎片,在幸存的完整地基上拼湊起了神廟遺址,修復時除了殘石之外,還運用了許多現代材料,但它們之間的區別一目了然,這樣便於人們更好地欣賞古跡。
    少女像柱的優雅頸部
    山門北邊,是以古雅典國王伊瑞克提翁命名的伊瑞克提翁神廟,神廟建於公元前421-405年。荷馬史詩中,伊瑞克提翁是雅典娜的養子。這是雅典衛城建築中最後一個完工的神廟。神廟依山勢而建,坐落在三層不同高度的基礎上,平面為多種矩形的不規則組合。
    神廟中有6尊高2.3米、體態豐滿、朝向南面少女像柱,這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頂起石頂。為了能讓她們支撐起沉重的石頂,像柱的頸部必須設計得足夠粗,為了不影響美觀,聰明的建築師給每位少女像住的頸後保留了一縷濃厚的秀發,然後在像柱的頭頂加上花籃,從而實現了建築與美學上的雙重成功,成為舉世聞名的設計。
    鑒於嚴重的空氣污染腐蝕,如今暴露在室外的這6根少女石柱全部是復制品,原作中的五根保存在衛城博物館充滿氮氣的陳列櫃裡,而另一根則被英國人埃爾金帶回了英國,現存於大英博物館。
    在古希臘傳說中,雅典建城時,海神波塞冬和智慧與戰爭女神雅典娜都想做這座城池的保護人,於是宙斯決定,誰能給人類一件他們認為有價值的東西,誰就做保護人。波塞冬用三叉戟敲了一下身邊的石頭,裡面跑出一匹駿馬,而雅典娜用長矛敲一下身邊巖石,石頭上長出一株橄榄樹。雅典人認為駿馬象征戰爭,橄榄樹象征和平和富饒,於是選擇了雅典娜作自己的保護人,神話中二人智斗的地方就在伊瑞克提翁神廟。
   “埃爾金的大理石”
    歷史沒有在雅典城邦的輝煌時期停住腳步,這些偉大的建築和雕刻藝術,跟隨戰爭和侵略,遭受了各種粗暴的對待。
羅馬帝國興起後,基督教傳入雅典,帕特農神廟被改建為基督教堂,聖母瑪麗亞的塑像取代了雅典娜的塑像,神廟內部貼滿了基督徒的彩繪,女神像被羅馬皇帝運往君士坦丁堡,從此下落不明。
    羅馬帝國滅亡後,雅典成為土耳其的領地。1456年,帕特農神廟又被改成清真寺,一切有關基督教的東西都被清除,更換為伊斯蘭教的信物。1687年威尼斯人與土耳其人作戰時,炮火擊中了神殿中的一個火藥庫,炸毀了神殿的中部。屋頂和廟牆也不見蹤影,大火燃燒了48小時才熄滅,大約300名婦女和兒童在爆炸中喪生。
    1799年,埃爾金家族的第七代傳人托馬斯埃爾金勳爵出任英國駐奧斯曼帝國大使。他在雅典參觀時,用7萬英鎊從土耳其當局手裡買下了一大批帕特農神廟殘破的裝飾物和雕塑,包括神廟三角牆上割下的19個浮雕、15塊牆面、56塊中楣、1個女性雕像、13個大理石雕頭部雕像以及其它碎件。1803年埃爾金任滿回國時,把這批東西裝船運回英國。文物在倫敦剛一亮相便引起轟動,成為人們口中“埃爾金的大理石”(幾十年後,這位埃爾金勳爵的兒子詹姆斯布魯斯又一把火燒掉了圓明園)。
    關於“埃爾金的大理石”的合法性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詩人拜倫專門寫過一首小詩諷刺他,但是更多的文化人對這批希臘文物來到英國表示熱烈歡迎。詩人濟慈寫了一首十四行詩來表達看到“埃爾金的大理石”的喜悅,遠在德國的歌德把埃爾金的收購行為稱作是“一個偉大藝術新時代的開始”。
    7萬英鎊在19世紀初不是個小數目,這筆開銷幾乎讓埃爾金破產。他開始動員國家收購這批大理石,1816年,英國國會中一個專門負責為國家收購高質量藝術品的委員會經過考察和討論,通過了收購這批文物的決定。200年來,這批大理石一直安放在大英博物館。
    帕特農神廟的浮雕成了英國與希臘外交史上的傷痕。世人甚至以埃爾金勳爵的名字衍生出名詞埃爾金斯主義,代表一切的文化洗劫者。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立了國際文化遺產回歸促進會,英國婉拒成為會員國,理由是“為避免某些特殊環境下的尴尬”。
    守護衛城的旗幟
    除了文物流失,在雅典歷經幾百年的殖民統治中,衛城建築也被破壞得十分嚴重。1833年希臘建國時,破敗的衛城更成了貧民居住的棚戶區,直到150年前,這裡還有人居住。周圍住戶紛紛到神廟來撿石塊和破雕塑回去蓋房子,來自歐洲各國的旅游者也帶走這裡的雕刻,如今從哥本哈根到斯特拉斯堡的博物館裡都有來自帕特農神廟的文物。
    如今的衛城平台東北角飄揚著一面希臘國旗,1941年德軍占領雅典,曾命令在此守衛國旗的希臘士兵摘下它換上納粹旗。一名士兵從容摘下希臘國旗後,把它披在身上縱身跳下懸崖,這名士兵作為“衛城旗幟的英勇守護者”被希臘人永遠紀念。
    1941年5月30日晚上,兩名18歲的希臘左翼青年偷偷爬上衛城,將納粹旗撕碎後。這是4月27日希臘被德國占領後,希臘乃至全歐洲的第一個針對納粹侵略的反抗行動,它激起了全歐洲反對納粹的勇氣。這兩個青年被納粹政府缺席判處死刑,其中一人第二年被抓獲,飽受折磨,兩年後成功越獄。在衛城國旗的旗桿附近,現在仍然釘著一個銅牌,上面記載了他們1941年那個晚上的英勇行為。
    1987年,雅典衛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如今的帕特農神廟依然穩居整座城市的最高點,附近建築被規定不能高於8層樓(當然這也是出於防震考慮)。衛城僅剩一些石柱林立的外殼,那些令人歎服的建築和雕琢藝術依稀可見,這裡布滿修復施工的腳架。期望用文物拯救經濟的希臘,將這樣脆弱而飽經磨難的遺跡明碼標價,帶來的將不僅僅是亵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