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的古村 河防口
日期:2016/12/14 17:19:11   編輯:古建築紀錄 這是一個美麗的村莊。背靠蜿蜒雄偉的北斗峰長城,西南側緊臨雁棲湖,連綿的燕山在這裡戛然而止,成為平原與山區的分界。111國道穿村而過,通過長城關口直通塞外。河防口即是懷柔區懷北鎮的一個大村,也是一個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
長城腳下的古村古風仍在,古韻猶存。北斗峰的煙雲掩映了秦時明月,夾扁樓的夜空璀璨著歲月星辰。這裡有河防城堡、古寺神祠,吏隱石刻、貢元宅第,每一處遺存都刻寫著滄桑的歷史,每一片磚瓦都記載著古村的神奇。
為了挖掘整理古村文化,我和同事們一起,在河防口村查資料,與老人座談,現場察看,覓跡尋蹤,踏勘古村的歷史風貌。
《懷柔縣志》記載:“河防口,明初建村,明永樂年間建關並建城堡一座。”據說村內城堡原有匾額一塊,有“河防”兩個陰刻大字。當時城堡主要用以屯兵,屬薊鎮石塘路管轄。有了城堡便有了村子。當年堡內有三街六巷,北高南低,戶數雖不多,但十分規整。可惜古城堡早在晚清和民國時期相繼倒塌,後被逐漸拆毀。
今年,河防口村復建了一段古城堡。站在古堡的城門前,撫今追昔,尋蹤覓跡,歲月遺撒的斑斑痕跡,都隨著城牆上的一磚一石鋪展在眼前。
河防口村南距懷柔城13.2公裡,從這裡向北出關,就是塞外山區了,所以被稱為“口裡第一村”。村裡84歲的老人馬德全告訴我們,河防口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村民的姓氏以李、劉、王、高、黃、孫、馬為主,據傳先祖大都由山東搬遷至此,還有些戶由山西大槐樹移民而來,因年代已久,已無從查考。自己推算,大約已經在村裡繁衍了十二三代。現在全村已有900多戶,1500口人。
幾百年來,村民勤勞樸實,和諧相處,相互幫襯,形成了特有的古韻民風,也出了不少能人和手藝人,特別是清朝光緒年間,考中貢生的劉慶堂就是河防口村人。劉慶堂18歲時考中“秀才”,20歲時晉升為“廪膳生員”,考取“貢生”後,到國家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有了貢生的資格,就可以出任官職。劉慶堂曾被任命為管理縣學的正教官“教谕”。他一生留下了大量詩作,深刻地反映出當時社會現實,是一百多年前的社會風景畫、民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