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一片湖與一個鎮 千年黃埭的棲湖宜居之夢

一片湖與一個鎮 千年黃埭的棲湖宜居之夢

日期:2016/12/13 22:39:49      編輯:古建築紀錄
  “金蕩口,銀黃埭”,位於蘇州古城西北部的黃埭鎮,擁有2500多年的歷史,自古一直是蘇州西北部重要的商埠。如今,這個偏安一隅的西北小鎮,正在悄悄蛻變,欲將重現當年的繁華歲月。
  歲月裡的人文重鎮
  漫步在黃埭老街上,斑駁的牆壁,把老式建築渲染得愈加滄桑,卻毫不妨礙萬千思緒的奔湧。
  2500多年前的一天,楚國名相春申君黃歇動員大批民眾於此興修水利,修築堰埭。數年後,堰埭築成。後人為紀念他的治水功績,將其取名為春申埭,後改名為黃埭,沿襲至今。黃埭就此水土豐饒,民聚物阜,成為蘇州一地西北部的重鎮。
 
  古時黃埭鎮,三裡長街,百店琳琅,千葉小舟雲集,八方商賈過往,素有“金蕩口、銀黃埭、白鐵皮皮浒墅關”之稱。尤其是鎮上1300多米長的老街,過去這裡是鱗次栉比的商鋪,有上百余年的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鋪滿了兩旁。民間流傳著一句話:金蕩口銀黃埭,馬口鐵浒市關。此地的繁華從中可見一斑。熱鬧的集鎮也帶來寺廟的興盛,尤以始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四年的興國寺最為鼎盛。黃埭鎮還是著名的“浒關白席”的主要產區,素有“江南席鄉”之稱,宋代時草席已呈作貢品。
  古往今來,黃埭鎮山水毓秀,人傑地靈,尊禮重教,築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繁盛的商貿,帶來了人文荟萃的局面,歷史上黃埭出過眾多進士和文人,據了解,明代文學家、戲曲家,著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的馮夢龍和越國大夫,後輔佐越王勾踐滅吳稱霸的范蠡,均是黃埭人。1929年黃埭鎮設立了吳縣鄉村師范學校,後改名為黃埭中學,是蘇州市相城區辦學歷史悠久、辦學規模最大、綜合實力最強的省級重點中學。
  黃埭老鎮的街區和民居是鎮區最具生命力的組成部分,保留著大量歷史文化的財富。作為黃埭古鎮保護重點的黃埭老街全長1372米,東西向,街寬3-8米。老街上的民居臨河而建,散落著清至民國建築。面街枕河,鱗次栉比,沿河開窗,粉牆黛瓦。


  石埠錯落有致,水色清澈。河上原有13座古橋,具有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水鄉古鎮特有的風貌,有名的“黃埭十八景”就分布在這條一字長街附近。
  “十八景”分別為三層牌樓節考坊、小橋楊柳間枝桃、萬笏朝天寺前墩、雙豎旗桿城隍廟、金鉤釣魚興國寺、釘搭欄桿香花橋、仙人腳印洪墓橋、生意興隆中市橋、塔橋獅子咪口笑、千年古柏三闾廟、香水浴堂老芳橋、滬渎漁舟落水篙、安橋浜內出多嬌、壕場角繁榮樂陶陶、千總衙門石崇大王廟、桂香堤又名相思壩、文昌閣上小會考、廟橋望月映波濤。
  原汁原味的水鄉風情
  穿越歷史的凝重和底蘊,今天的黃埭,原汁原味的水鄉味道,彌足珍貴。
  如今,作為相城區西北的主要組成部分,黃埭正打造成為江南水鄉文化特色、高新技術產業主導的現代化工業商貿鎮。據悉,今年黃埭將啟動黃埭老街歷史街區樣板段建設,以修舊如舊原則,恢復黃埭“十八景”中一批景點,呈現一條濃縮黃埭居民老式生活的風情老街。計劃用三年,完成樣板區改造。同時,啟動西塘河沿線生態景觀綠廊、新巷良蕩港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新建三島公園、河濱公園、埭溪公園。


  歷經2500多年的塵與土,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賦予了黃埭獨特的個性與內涵。尤其是在城鄉變遷大潮中,在“千城一面”越來越普遍的今天,原汁原味地體現“水鄉味道”就顯得更加珍貴,留住“水鄉市井味道”更加任重道遠。
  一片湖的美麗邀約
  有人說,有山有水的地方從來都不缺人氣。的確,看一下位於黃埭鎮南側的春申湖便知道了。這個面積雖然不足2平方公裡的小湖泊,卻在近10年間展現出了無窮的魅力。
  春申湖原名裴家圩,2003年黃埭鎮對裴家圩圍堰抽水取土,在湖北岸的大片灘塗荒地上建起濕地水景,並改名為春申湖,以紀念古代在這裡“築堰成埭”的春申君黃歇。由此,春申湖開啟了黃埭人乃至其他地方人的湖居生活新篇章。
  春日裡的春申湖處處是景,滿眼是花。岸邊垂柳依依,海棠、桃花娉婷婀娜,春申公園廣場的麗水長灘把綠地引向湖中,一幢幢別墅沿著湖岸,由東往西延伸……春申湖公園,已經成為周邊居民茶余飯後的休閒佳處。天暖和了,在親水平台上玩水嬉戲,周末看一場音樂噴泉。
  黃埭鎮對於生態環境的大手筆,吸引了房地產項目紛至沓來。從2007年第一個別墅項目落戶春申湖以來,湖北岸已建起5個高檔住宅小區。據了解,春申湖邊普通的別墅一套要賣到400萬左右,豪華一點的,打底600萬,而且是一房難求。


  “前兩年猶豫了一下,現在是越來越買不起了。”曾想在此置業的馬先生告訴記者,從2010年開始,春申湖北岸的房價一路往上躥,湖景小高層,也從原先的均價4800元/平米,漲到了均價8000元/平米,購房者更多是黃埭之外的,蘇州城區、上海、浙江的都有。“雖然我的新工作在城區,但也樂意為了這風景,每天多跑點路。”打算在春申湖邊安家的徐先生說,等幾年後,蘇州中環線通到太陽路,黃埭人出行也將更方便。
  這幾年,黃埭鎮全力打造生態環境優美居住鎮,2012年投入1300多萬元,新添綠化1272畝,春秋路、康陽路沿線形成了植被豐富的景觀帶,2013年又發力國家衛生鎮創建。優美的人居環境也帶動了黃埭整體房價,黃埭鎮區的商品房均價已經上漲到了7400元/m2左右。
  業內人士稱,從最早的金雞湖開始,到獨墅湖、青劍湖、太湖、陽澄湖再到春申湖,蘇州城市的發展以及房地產業的發展,與湖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特別是蘇州城北的迅速崛起,讓相城這塊區域火熱起來,伴隨著國內城市擴張大潮和經濟的發展,作為相城區經濟重鎮,黃埭迎來了新一輪城市建設的高潮,加之其具有豐富的人文、生態資源,在政府的大力發展下,黃埭的生態人居大環境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城市形象正在不斷提升。春申湖板塊也迎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文/姚臻
    國際新聞聯盟中國城市頻道 中國規劃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