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1.0.1為加強對園林古建工程的技術管理,提高工程質量水平,特制定本規程。
1.0.2 本規程適用於園林古建築的維修及復建工程和仿古建築工程的古建項目部分。
1.0.3制訂本規程的依據:
a)、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
b)、《建築安裝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
c)、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
1.0.4文物建築的修繕操作,
除遵照和執行本規程外,還應參照文物建築本身具體的特殊結構和實際情況進行。修繕工程原建築的作法與本標准有異時,在有充分依據的條件下,應按原作法操作。
1.0.5園林古建工程中遇有水、電、現代土建裝飾項目時,應遵守國家規定的有關施工及驗收規范要求。
1.0.6本規程根據北京地區園林古建工程情況制定,在本市園林系統古建工程中執行。
第二章 大木制作與安裝工程
2.0.1施工前操作人員必須熟悉設計要求及古建傳統作法,根據設計尺寸排出總、分丈桿,角梁、檩碗等部位應做出足尺樣板,經校核無誤後方可下料操作。
2.0.2施工前應對材料、工具進行檢查,
所用木材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3.0.3條的有關規定,設計對材料有特殊要求時尚應符合設計要求。
2.0.3現場加工制作宜在專用加工棚內進行,各種機具防護裝置必須齊全有效,電動機具要有專人負責,符合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
2.0.4構件加工完畢後應在平整場地依安裝次序分類用墊木碼放整齊,並用防雨材料遮蓋嚴密,防止日曬雨淋及積水浸泡。
2.0.5工作現場嚴禁吸煙,嚴禁明火作業。消防器具必須配備齊全,符合消防保衛工作的有關規定。每日工作完畢後應及時清掃刨花、锛渣、鋸沫等廢料雜物,並集運到指定地點。
第一節 柱類構件制作
2.1.1施工准備:
按照設計要求,選好柱料,確定上、下頭。根據排出的丈桿適當留荒進行打、截料。
2.1.2主要工序:
a)、在柱料兩端直徑面上分出中點,吊垂直線,再用方尺畫出十字中線。
b)、圓柱依據十字中線放出八卦線,柱頭按柱高的
7‰-10‰收分。然後根據兩端八卦線,順柱身彈出直線,依照此線砍刨柱料成八方。再彈十六瓣線,砍刨成十六方,直至把柱料砍圓刮光。
c)、方柱依據十字中線放出柱身線,柱頭收分宜比圓柱酌減。按柱身線四面去荒刮平後,四角起梅花線角,線角深度按柱子看面尺寸的1/10~1/15確定,圓楞後將柱身淨光。
d)、彈畫柱身中線,按優面朝外原則,選定各柱位置,並在內側距柱腳30cm處標記位置號。外檐柱按柱高
7‰-10‰彈出升線。
e)、按照丈桿及柱位、方向畫定榫卯位置與柱脖、柱腳及盤頭線,按所畫尺寸剔鑿卯眼,鋸出口子、榫頭。
穿插枋卯口為大進小出結構,進榫部分卯口高按穿插枋高,半榫深按 1/3柱徑,出榫部分高按進榫的一半,榫頭露出柱皮
1/2柱徑。卯口寬按柱徑的 1/4。
額枋口子通常為燕尾口,卯口高按額枋高,寬、深各按柱徑
1/4 ̄3/10。燕尾口深度方向外側每邊各按口深的1/10收分做“乍”,高度方向下端每邊按口寬的1/10收"溜"。采用袖肩作法時,袖肩長按柱徑的
1/8,寬與乍的寬邊相等。
饅頭榫、管腳榫各按柱徑的3/10定長、寬(徑),榫的端部適當收溜,並將外端倒楞。管腳榫截面通常做成圓形,大式柱子應在柱腳四周開出十字橇眼。
各類柱子制作中應注意隨時用樣板校核。
2.1.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一節的規定。
第二節 梁類構件制作
2.2.1施工准備:
按照設計要求,選好木料,根據排出的丈桿適當留荒進行打、截料。
2.2.2主要工序:
a)、在梁兩端畫出迎頭立線(中線),依據立線方出平水線(檩底皮線)、抬頭線、熊背線及梁底線、兩肋線(梁的寬窄線)。
b)、將兩端各線分別彈在梁身各面。按線將梁身去荒刮平,再用分丈桿點出梁頭外端線及各步架中線,用方尺勾畫到梁的各面。
c)、畫出各部位榫、卯及海眼、瓜柱眼、檩碗、鼻子和墊板口子線。
d)、鑿海眼、瓜柱眼,剔檩碗,刻墊板口子,刨光梁身,截梁頭。海眼的四周要鏟出八字楞,瓜柱眼視需要做單眼或雙眼,眼長按瓜柱側面寬,深按眼長的1/3。梁頭鼻子寬按粱頭寬的1/2,兩側檩碗要與檩的弧度相符。加工完成後復彈中線、平水線、抬頭線。按各面寬度1/10圓楞,梁頭上面及兩邊刮出八字楞。在梁背上標寫構件部位及名稱。
e)、依照樣板在老角梁上、下面彈出順身中線,點畫出各搭交檩的老中及裡、外由中線,再用斜檩碗樣板畫出檩碗,然後鋸挖檩碗,鑿暗銷眼,鑽角梁釘孔,加工角梁頭尾。
f)、按樣板制作仔角梁。鑽角梁釘孔,加工梁頭梁尾,鋸挖檩碗。在兩側金檩外由中的外金盤線至老角梁頭六椽徑處剔鑿翼角椽槽。復彈各線,標記位置號。
2.2.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二節的規定。
第三節 枋類構件制作
2.3.1施工准備:
按照設計要求,選好木料,根據排出的丈桿適當留荒進行打、截料。
2.3.2主要工序:
a)、在枋料兩端彈出迎頭中線,依設計要求的截面尺寸找方,彈線刨光。
b)、在枋身上下面彈出順身中線,按丈桿分別標出面寬、淨面寬及加上榫長的滿外尺寸線。
c)、依照順身中線,用抽板從柱頭卯口討退確定枋肩及榫頭形狀尺寸。
d)、截去長荒,開榫,斷肩,刮刨圓楞,復彈中線,在枋身上面標寫位置號。
e)、箍頭枋一端做燕尾榫,一端做箍頭榫和霸王拳或三岔頭。箍頭的高、厚均為枋子正身尺寸的8/10,長度做霸王拳時由柱中向外加長
1柱徑,做三岔頭時加長1.25柱徑,榫厚同燕尾榫,搭角處按山面壓檐面刻半搭交。小額枋做大進小出榫。
2.3.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三節的規定。
第四節 桁檩類構件制作
2.4.1施工准備:
依桁檩的使用位置及設計要求,選好木料,根據排出的丈桿適當留荒進行打、截料。
2.4.2主要工序:
a)、在檩料兩端彈出迎頭十字線、八卦線。
b)、順身彈線砍成八方、十六方,直至砍圓刮光。
c)、按檩徑3/10彈金盤線,做出檩底和金盤。
d)、依照分丈桿畫出銀錠榫及口子線,排出椽花。然後盤頭,開榫,鋸口子,復彈中線,標記位置號。一般桁檩銀錠榫長按檩徑
1/4,寬按檩徑3/10,根部每邊按榫寬1/10收分,檩頭按梁頭鼻子寬刻半。搭角檩頭亦按山面壓檐面做刻半搭角榫。
2.4.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四節的規定。
第五節 板類構件制作
2.5.1施工准備:
依構件的使用位置及設計要求,選定板料,適當留荒進行打、截料。
2.5.2主要工序:
a)、墊板按兩端裝入梁頭兩側墊板口子內定長,四面刮平刨光。
b)、博風板厚一椽徑,寬兩檩徑,長度、曲線、頭尾依實樣樣板制作。板的內側鑿出檩窩,深半椽徑。
c)、掛落板(滴珠板)用立板,掛檐板用橫板,四面刨平刮光。與檐邊木連接處做暗銷,轉角處做割角榫。
d)、山花板、圍脊板用錯口縫(高低縫)拼嚴,表面刨平刮光。
2.5.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五節的規定。
第六節 椽、望、連檐制作
2.6.1施工准備:
依據不同位置的椽長、撇向及起翹尺寸適當加荒後下料。做好翼角翹飛椽扭度、撇向搬增樣板及絞尾彈線卡具。
2.6.2 主要工序:
a)、正身檐椽、花架椽、腦椽按設計截面及實樣長度,刮、刨成圓椽或方椽。後尾按舉架剪掌。
b)、正身飛椽一般為一頭三尾,按兩根一對彈線制作。在飛椽脖兩側刻閘擋板口子,椽頭搓三面楞。
c)、翼角椽為單數,長度與正身檐椽相同。方翼角椽用規格板料制作時,先將板刮平刨光,再用活尺及搬增樣板按次序在板兩端畫出各椽的迎頭斜線,並在板面上彈出順線,按線鋸開後,刨光兩側面,分組編號,按號序上卡具分左、右彈線絞尾。
d)、翹飛椽與翼角椽根數相同。各角同編號翹飛椽宜在同一板料上彈線制作。先在順板邊等於椽頭撇度尺寸處彈一條基准線,再用方尺及長度桿在板的大面垂直於基准線,畫出兩端的椽頭線及兩條腰線。用舉度桿在腰線及椽頭線上點畫出翹起高度和椽子自身高度尺寸,連接各點彈線並用扭度搬增板過畫到小面,交到另一大面的邊楞上,照上法在另一大面彈線。固定翹飛板,由兩人用二鋸鋸解翹飛椽,刨光底、側面,標記好編號。
e)、望板按設計厚度一面刨光。順望板頂端做斜搭掌,橫望板兩側刮柳葉縫。
f)、小連檐寬同椽徑,高為望板1.5倍,長隨通面寬加翼角尺寸。大連檐高同椽徑,寬為1.1~1.2倍椽徑。大、小連檐宜兩根相對彈線制作,用手鋸對角拉成直角梯形。大連檐在翼角部位用手鋸水平拉出三或四道口子,
劈成四~五份, 最下一道長約2.5倍步架,以上每道按20~40cm遞減,用繩子捆攏,放在水裡浸泡待用。
2.6.3 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六節的規定。
第七節 大木構架安裝
2.7.1施工准備:
a)、根據建築體量大小及復雜程度,制訂詳盡可能的立架方案。
b)、全面周密地檢查校核各構件數量、尺寸、編號、榫卯情況及台基柱頂石的水平和位置。
c)、適當配備組織木工、架子工、起重工及輔助工,做到分工把口,專人負責。施工前應進行詳細的技術、安全交底。
d)、備好杉槁、戗桿、扎綁繩、小連繩、缥棍、大錘、撬棍、線桿、小線、線墜及常用工具。
2.7.2 主要工序:
a)、支搭大木腳手架。
b)、從明間開始戳立柱子,綁臨時戗桿,再依次立好次間、稍間柱子,安裝柱頭枋、穿插枋。
c)、下架立齊後,驗核尺寸,進行“草撥”,並掩上“卡口”,固定節點。然後支好迎門戗、龍門戗、野戗及柱間橫、縱向拉桿。
d)按先下後上的次序,安裝梁、板、枋、檩、瓜柱、角梁等各部構件。安裝時要勤校勤量,中中相對,高低進出一致。
e)吊直撥正,加固戗桿,堵嚴漲眼。釘好檩間拉桿及角梁釘。
f)立架完畢後,要在野戗根部打上撞板、木楔,並用灰泥糊好標記,以便隨時檢查下腳是否發生移動。
2.7.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七節的規定。
2.7.4注意事項:
a)、腳手架要符合安全要求,應設專人進行檢查,每日作好安全檢查紀錄。
b)、操作人員應戴好安全帽,佩帶安全帶。不得騎、站在枋、檩構件上進行操作。
c)、施工時應設專人"料高",服從統一指揮。雨、雪及五級以上大風天氣應停止作業。
第八節 椽望、角梁、翼角翹飛安裝
2.8.1施工准備:
檢查修正上架各大木構件的線位,驗校補畫各檩上皮的椽花。
2.8.2主要工序:
a)、按設計要求的平出尺寸,在正身部位兩盡端各釘一根檐椽,用木桿校對椽頭高低,並在椽頭盡端上楞掛線,中部再釘一、兩根檐椽,挑住線的中段。然後兩人一擋釘正身檐椽、椽碗、花架椽、腦椽。
b)、在仔角梁下皮,距老角梁頭向裡
5cm處剔鑿連檐口子,小連檐正身按椽徑1/5留雀台,與椽頭釘牢,兩端插入連檐口子內,使之成為一條沖、翹圓滑的曲線,並點上椽花,然後釘枕頭木、翼角椽。鋪釘望板後,再盤椽頭、擦楞。鋪釘望板時竄檔間距不宜超過80cm。
c)、釘正身飛椽必須與下面正身檐椽對齊,在中部加釘,然後釘大連檐。大連檐外皮與飛椽頭按1/4椽徑留雀台,將椽檔調勻後把飛椽與望板、檐椽釘牢。
d)、將大連檐灑頭端交待在仔角梁頭連檐口子上,然後隨沖翹曲線在連檐及翼角望板上點翹飛椽花,依次釘好翹飛椽,盤頭、擦楞,最後安閘擋板,釘飛椽望板及壓尾望板。
2.8.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八節的規定。
第九節 大木一般維修
2.9.1施工准備:
全面細致地進行勘察,做好文字及圖片紀錄,確定技術措施,制訂施工方案。
2.9.2主要工序:
a)、柱子劈裂:用舊木條嵌嚴粘牢,嚴重者加箍1~2道,嵌入柱內,外皮與柱面齊平。
b)、柱根糟朽:根據設計要求,輕微者可用干燥舊木料按原樣尺寸補配整齊,嚴重者須將糟朽部分截掉,用同質新料墩接。接頭宜做刻半榫或抄手榫,榫長為柱徑的1~1.5倍,外周用鐵箍箍緊並嵌入柱內。
c)、抽換柱子:柱子嚴重糟朽時,需用千斤頂、牮桿、戗桿將梁、枋支頂起來,撤去朽柱,換上與原狀相同的新柱。
d)、大梁劈裂:用舊木條嵌補嚴實,用膠粘牢,嚴重者加箍2~3道,嵌入梁內,外皮與梁面齊平。
e)、承椽枋扭閃:應在椽尾上部加一根壓椽木,用鐵箍與下面承椽枋連為一體,上面與額枋之間用短柱支頂。
f)、桁檩拔榫:將桁檩歸回原位後,加鐵锔或扁鐵拉牢。轉角處用十字扁鐵加固。
g)、桁檩外滾:將外滾桁檩復位後,在桁檩兩端換兩根新椽作拉桿椽,用螺栓將椽子頭尾分別與桁檩連接,直至腦椽尾部。不更換椽子時,可加鐵板椽依此法自下而上通長連接。
2.9.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九節的規定。
2.9.4注意事項:
鐵件應及時做防銹處理。榫、卯歸位應逐漸反復進行,避免另一端榫頭折斷或劈裂。起椽釘時要輕,避免椽頭劈裂。
第十節 大木歸安
2.10.1施工准備:
揭除瓦面、望板及椽子,將各構件接頭的榫、卯內清理干淨,暫時去除或松開加固的鐵件,復彈中線、升線。
2.10.2主要工序:
a)、綁好各部位的戗桿,支好牮桿、臥桿、墊木。在臥牮另一端加壓,或用千斤頂分步逐漸頂起梁、枋,使立牮桿升起,底部用抄手楔墊實,抽換或墩接柱子,抬平下沉構件。
b)、打牮後用絞磨、撬棍對歪閃構件進行歸安、撥正。然後重新掩上卡口,堵嚴漲眼,並在各接頭結點處分別加上相應的加固鐵件。
2.10.3 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十節的規定。
2.10.4 注意事項:
a)、同"大木構架安裝"要求。
b)、操作時應隨時注意周圍構件的情況,如出現特殊聲響或其他未預計的情況,應及時停止工作,查明原因,采取相應措施後再繼續進行操作。
c)、歸安撥正後構架須用戗桿支戗牢固,待屋面和牆身工程完成後,再撤去戗桿。
第十一節 翼角維修
2.11.1 施工准備:
揭去瓦面,清除灰、泥背,拆除望板,將椽子拆下,逐一量出尺寸,寫好編號,記明位置。根據情況確定修補加固方法,備好配補構件的木料。
2.11.2 主要工序:
a)、椽子劈裂深度小於1/2椽徑時,可用木條嵌嚴後,圍鐵腰子加固。糟朽深度小於椽徑2/5的椽子,可砍淨朽木,用舊干木料粘補平齊。
b)、老角梁頭糟朽不超過挑出長度的1/5時,可鋸掉糟朽部分,用新料刻榫粘接。超過上述限度時,宜自糟朽處向上鋸成斜口,更換新料搭接粘牢,並用螺栓或鐵箍加固。
c)、梁尾出現劈裂時,可用木條嵌補粘牢後,在梁的外皮用兩道鐵箍加固。
d)、損壞嚴重的構件,應按原式樣配制構件樣板,按樣板制作新件安裝更換。
2.11.3 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三章第十一節的規定。
第三章 斗拱制作與安裝工程
3.0.1施工前操作人員必須熟悉建築總體情況及斗拱傳統作法,根據設計要求及建築年代特征做出足尺樣板,經校核無誤後方可下料操作。
3.0.2施工前應對材料、工具進行檢查, 所用木材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四章第4.0.3條的有關規定,
設計對材料有特殊要求時尚應符合設計要求。
3.0.3斗拱制作宜在加工車間內進行, 所用各種機具防護裝置必須齊全有效,符合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
3.0.4斗拱分件加工完畢後應分組分類在室內碼放整齊,遮蓋嚴密。三才升、十八斗等宜按數量的1%制備余件,並應碼放在不易碰撞的地方。保存期超過三個月時,宜將構件先過一遍桐油,控淨後再行碼放。
3.0.5斗拱安裝應支搭平安全網,防止工具及升、斗等構件墜落。每日工作完畢後應及時清理木渣鋸末,集運到指定地點。
第一節 斗拱制作
3.1.1施工准備:
按照要求選好木料,根據斗拱各分件尺寸,加工成套做或單件的規格木料。
3.1.2主要工序:
a)、按樣板在加工好的規格木料上畫線,鋸解斗拱各個分件。
b)、鋸鑿斗拱分件各部位的榫卯、卡腰、刻袖、卷瓣,頭尾按要求雕刻出花飾和刻線,昂嘴刮出凹度。
c)、溜金、如意等構造較復雜的斗拱,宜先試做一攢組裝無誤後,再成批畫線制作。
3.1.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四章第一節的規定。
第二節 斗拱安裝
3.2.1施工准備:
平板枋安裝平正後,校直順身中線,排好攢擋,在平板枋上點畫出每攢斗拱的十字中線。“草驗”斗拱各分件,按攢臨時捆綁固定後運至安裝現場。
3.2.2 主要工序:
a)、在平板枋斗拱中心上栽好暗銷,安裝大斗。斗底十字線須與平板枋上十字線對正對齊。
b)、在大斗之間安裝墊拱板,然後在大斗上安裝正心瓜拱,並搭扣安裝頭翹。在拱、翹兩端分別用暗銷安裝槽升子、十八斗。
c)、安裝正心萬拱、槽升子、裡外拽單材瓜拱、三才升。掛線安裝頭昂,上裝十八斗。
d)、向上逐層按山面壓檐面作法交圈安裝斗拱,各層相同構件應出進、高低一致。同時安裝正心枋、內外拽枋、斜斗板、蓋斗板、井口枋、挑檐枋、檩碗等各構件。
3.2.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四章第二節的規定。
3.2.4 注意事項:
a)、安裝時要按草驗時的組合重新組裝,不要調換各構件的位置。
b)、施工中不得蹬踏昂頭、耍頭,安裝翼角連檐時不得捆缥斗拱。
第三節 斗拱維修
3.3.1施工准備:
備好更換或修補構件所需用的干燥木料,按構件原狀或設計要求制作要更換構件的足尺樣板,並描繪出細部紋樣。
3.3.2主要工序:
a)、斗件劈裂,斷紋能對齊的,可粘結後繼續使用。斗腰被壓扁超過0.3cm的應在斗口內用硬木片塞嚴,0.3cm以內可以不補。
b)、拱件劈裂未斷的可灌縫粘結,並用鐵釘釬牢。
c)、昂觜斷裂、脫落,照原樣用干燥硬雜木補配,與舊構件平接或榫接。d)、更換構件時,需用標准樣板進行復制,精心雕刻細部紋飾,但不開榫卯,待安裝時隨更換構件所處部位的情況臨時鋸鑿,保證搭交嚴密。
e)、落架進行“地上修配”時,應分攢檢查,逐件修配或更換。進行試裝後原地妥善保存。
3.3.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四章第三節的規定。
第四章 木裝修制作與安裝工程
4.0.1施工前操作人員必須熟悉建築總體情況及裝修傳統作法,根據設計要求及建築時代特征做出必要的樣板,經校核無誤後方可下料操作。
4.0.2施工前應對材料、工具進行檢查,所用木材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
5.0.3條的有關規定,設計對材料有特殊要求時尚應符合設計要求。
4.0.3裝修構件制作宜在加工車間內進行,所用各種機具防護裝置必須齊全有效,符合安全生產的有關規定。
4.0.4裝修構件加工完畢後應分組分類碼放整齊,注意墊平、防潮,適當遮蓋,防止翹曲或碰撞。每日工作完畢後應及時清理木渣鋸末,集運到指定地點。
第一節 檻框、榻板的制作與安裝
4.1.1施工准備:
按照設計尺寸及傳統作法要求,刮好規格料,適當留荒後打截備用。
4.1.2主要工序:
a)、下檻長按淨面寬加抱肩,兩端頭居中剔鑿溜銷口子,上面鑿出各抱框卯眼,外邊楞起八字線口,下面做門枕石口子。安裝時刻去與柱頂石相抵的部分,在柱根栽溜銷榫,用上起下落方法安裝。
b)、抱框長按門窗口高加兩頭榫長,上下做榫與橫檻相交,外側宜做卯眼與柱用溜銷結合。安裝時貼柱子將裡口吊直,然後岔活畫墨線,取下抱框按墨線刨豁,裡口外邊楞起線後,再安裝就位。
c)、中、上檻做倒退榫,剔肩、起線。在柱上鑿眼時上面要鑿出漲眼,以便安裝抱框。就位後將長榫一頭夾榫空隙處用木塊擠塞嚴實。
d)、榻板長按面寬減半柱徑,寬按檻牆厚加裡外噴頭(3cm),厚按
1/4板寬或設計尺寸。兩端用岔板岔活做柱碗、退八字,外上楞倒小八字。榻板靠柱碗與柱結合,不做榫卯。
4.1.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一節的規定。
第二節 邊框制作
4.2.1 施工准備:
按設計尺寸刮好規格料,適當留荒後打截備用。
4.2.2 主要工序:
a)、按檻框空檔適當考慮上下左右分縫,確定扇活邊框的外皮尺寸。
b)、抹頭兩端出榫,邊挺鑿眼,上、下抹頭用大割角,中抹頭用合肩角,均做雙眼雙榫。
c)、邊框裡口起線,打槽,與絛環板、裙板一起制作組裝。
4.2.3 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二節的規定。
第三節 仔屜、棂條、花心制作
4.3.1施工准備:
按設計規格及傳統作法要求將料刮好備用。
4.3.2主要工序:
a)、根據扇活邊框裡口實際尺寸,畫出仔邊(仔屜)外皮線及裡口尺寸。
b)、復雜花心、棂條應按照仔屜裡口尺寸放樣制作。平直正交的棂花可用線桿分檔定位制作。
c)、棂條鑿半眼,引肩用小鋸,蓋面要中、正、深淺一致,開榫同時進行飄肩。
d)、仔邊相交用夾皮榫,棂條相交刻馬蜂腰,仔屜與邊框結合用木銷或做上起下落頭縫榫。
4.3.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三節的規定。
第四節 大門制作
4.4.1施工准備:
按照設計規格尺寸將門料刮好,適當加荒後打截備用。
4.4.2主要工序:
a)、實榻門按門洞尺寸加肘,加上下左右掩縫為門扇的實際尺寸。板間拼縫用龍鳳榫,整體拼裝應穿暗抄手帶,其根數及位置應與門釘的路數及位置相對應。
b)、攢邊門的板厚一般為邊厚的1/3,掩縫通常在2.5cm左右。門邊四角分別作大割角和合角肩線,試攢後找皮楞、竄角,打截心板、刨光。門心板應企口拼縫,做頭縫榫,並用四根穿帶攢在一起。穿帶兩端做出透榫,在門邊對應位置鑿眼,最後攢邊使膠夾楔淨活。
c)、灑帶門畫線,分帶、鑿眼、計算碰頭和掩縫、讓門肘均同攢邊門,只是穿帶僅一端做榫交在門邊上,另一端灑頭。
d)、屏門一般用
4.5cm厚木板做企口縫拼攢。門板上下兩端做透榫,裁割角,拍抹頭,中間開燕尾槽穿四根明帶,其高出門板部分用刨子刮平。
4.4.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四節的規定。
第五節 大門、隔扇、檻窗安裝
4.5.1施工准備:
檢查核對扇活,備好銅鐵飾件。
4.5.2主要工序:
a)、安裝大門應首先嚴好門扇,調驗分縫。然後倒出門軸安裝上下套筒,釘牢踩釘,並釘好門釘、獸面、包葉等飾件,最後裝護口、穩海窩,將門扇安裝就位。
b)、安裝隔扇、檻窗應先將上下左右分縫調驗合適,然後裝套筒,釘踩釘及面葉飾件,再裝護口、海窩,安裝就位。
4.5.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五節的規定。
第六節 座凳、吊掛楣子、欄桿制作與安裝
4.6.1施工准備:
按照設計規格尺寸將料刮好,適當加荒後打截備用。
4.6.2主要工序:
a)座凳按各柱間淨尺寸及設計高度、形式制作。凳面兩端做柱碗,退八字。楣子由邊框、棂條構成,安裝時應拉通線,控制各間高低進出一致。
b)吊掛楣子一般由邊框、棂條、花牙子構成。長度以各柱間淨尺寸為准,高度、形式依照設計要求。安裝時應拉通線,控制高低進出一致。
c)無論尋杖欄桿或花欄桿,均應按柱間淨尺寸及設計高度、形式加工制作。欄桿地伏下面要鑿刻排水口,望柱與檐柱結合面要砍抱豁、剔鑿溜銷槽,檐柱上栽溜銷,用上起下落法安裝入位。
4.6.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六節的規定。
第七節 什錦窗制作與維修
4.7.1 施工准備:
按設計要求放出足尺大樣,套出筒子口、木貼臉、邊框和仔屜的樣板,按樣板備好木料,並按要求厚度刮好。備料時應考慮使構件盡可能套拉。
4.7.2 主要工序:
a)、按樣板畫線拉出各個分件,用鐵刨刮順刨平。邊框裡口起線,並鑿出銷子眼,以便與仔屜結合。各分件端部開榫咬接,按大樣比正後用膠粘牢。筒子口框兩側釘板條組裝成筒子口待裝。
b)、什錦窗安裝應在牆體砌到下鹼以上時進行,以窗的中心為准,排列窗間距離和窗子高度。牆體全部完成後,最後安裝貼臉。
c)、如筒子口采用磚套時,外口也應貼磚制貼臉,隨牆體砌築同時安裝。
4.7.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七節的規定。
第八節 天花制作與安裝
4.8.1施工准備:
按設計尺寸及傳統作法要求將料刮好備用。
4.8.2 主要工序:
a)、井口天花:天花板排列應為單排,每排亦宜為單數。沿天花梁兩側釘貼梁,中間縱橫相交安裝支條。支條上面裁口,內裝天花板。一般沿面寬方向每兩井天花施用通支條一根,上面裝帽兒梁,兩端搭置於天花梁,中間用鐵拉桿吊在檩木上。通支條間進深方向用連二支條,連二支條間卡單支條,均用鐵釘釘牢。天花板背面穿帶二根,正面刮平刨光。
b)、海漫天花:按每間面寬、進深淨尺寸分成若干扇制作木頂格。木頂格通常每扇寬60~90cm,長120~180cm。邊梃一般寬6cm,厚4~5cm,棂條寬3cm,厚同邊梃。棂條間空檔通常為六倍棂條寬。頂格下面刮平糊麻布、頂紙,上面吊掛在檩木上,四周交於梁枋側面,與上面貼梁釘牢。
4.8.3質量要求:應符合《文物建築工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第五章第八節的規定。
第九節 木樓梯制作與安裝
4.9.1施工准備:
按照設計要求及實際尺寸放出樓梯足尺大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