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車上,我在想,開封開封,開開封封,究竟有何獨特魅力。及至親臨其境,不由耳目一新。灰樓瓦屋,古老城牆,清澈湖泊,大街小巷,無不散發神韻。於是,一頭扎進宋都御街,扎進了繁華東京。在一代又一代的變遷與爭奪中,開封終成規模,亨譽“七朝古都”之稱謂。從南門進入古城,乘著公交車沿著古城中軸線走著,心裡還想像著千年前的樣子,眼前便闖入了大相國寺。這裡原是戰國四公子之一,竊符救趙的魏公子無忌,也就是信陵君的故宅,從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公元五五五年)開始,那裡創建寺院。宋代,大相國寺成了全國最大的皇家寺院。《水浒傳》裡“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事就發生在那裡。香火不斷,一直延續到今天。

大相國寺正門
十大佛教寺院之一的開封大相國寺,在歷史上,北宋時期是相國寺最鼎盛時期。相國寺作為宋代都城最大佛寺,自宋太宗起,幾代皇帝大興土木,增修寺院,終於成為中外聞名的最大的佛教活動中心,占地五百十多畝,分為六十四個禅院,殿宇高大無比,壯麗絕倫,古人稱贊其“大相國寺天下雄”。北宋相國寺號稱“皇家寺院”。北宋各個帝王都多次巡幸,帝王生日時,文武百官要到寺內設道場祝壽,重大節日,祈禱活動也多在寺內舉行,新科進士題名刻石於相國寺為北宋慣例。寺院著名的和尚都獲得過皇帝賜封號的榮譽。

門口石獅
我站在大相國寺的門外,看著寺門前醒目的“大相國寺”四個大字,不勉好生奇怪。在建國寺重建時,唐睿宗為這個寺院親筆書寫了“大相國寺”的匾額,這就是相國寺的來歷。歷來的寺廟都是隱於山林之中的,也許深山老林更易於出家人修身養性,也更容易逃避世俗的種種誘惑吧。但奇怪的是,大相國寺卻立於紅塵之中。而且,這一立,竟然立了有一千多年,我想,它一定不是一個平常的寺院。

正門背面
隨後我進入寺門了,首先看到的是同所有佛教寺院一樣的鐘鼓兩樓。晨鐘暮鼓是我國佛教寺院用來報時的定律。值得一提的是相國寺鐘樓中懸掛的銅鐘乃是清乾隆年間的遺物,重達五噸,高2.23米,口徑1.81米,上鑄“法輪常轉,皇圖永固”“帝道暇昌,佛日增輝”十六個大字。鐘聲響亮優美,尤其是秋冬霜天叩擊,聲音清越,響徹全城,“相國霜鐘”是汴京八景之一。這樣我想起來大學時候,老師讓做的汴京八景3D圖,原來有一個真相在這裡!

鐘樓
我們進入的第一座大殿是天王殿。直對殿門的是一尊體態胖大,開口盈笑的彌勒是釋迦牟尼的法定繼承人,故也稱之為未來佛。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形象,其實是彌勒的一個化身而已。因為這個布袋和尚的樣子親切可愛,慈眉善目,故各地寺院都把他供養在第一個佛殿中,以求香火旺盛,所以他也就被稱為“歡迎佛”了。請注意看佛像兩邊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不同的人生觀對這幅對聯的解釋也不盡相同,依我看,它讓我們更客觀的觀察世界,更冷靜的面對人生。多看幾眼,你就會變得心胸開闊,忘記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