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門寺商業化開發遭诟病 明建景區暗做房產
日期:2016/12/13 23:24:46   編輯:古建築紀錄文化向左資本向右 寺廟景區投資方的融資敗筆
有著“關中塔廟始祖”美譽的法門寺曾一度希望赴港上市,然而時隔一年之後,這次宗教領域的資本市場嘗試於今年5月宣告擱淺。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調查發現,過度商業化的宗教文化旅游開發模式,既是法門寺上市融資的動力,也是陷入發展困境的主因。究其原因,是景區投資方的一次融資敗筆。
明建景區 暗做房產
從扶風縣城向北驅車10公裡,一片氣勢磅礴的建築映入眼簾,高大的門樓上掛著金色的“佛光”牌匾,前面是“法門寺”的石碑。由於不是節假日,園區內的游客稀少,遠遠的望過去,長長的佛光大道盡頭是一座造型別致的合十捨利塔。
與宜人的景區一牆之隔,村子裡有個年頭頗久、有些破舊的法門寺賓館,法門寺文化景區管委會就在院裡的一座二層小樓裡辦公。中國證券報記者見到了管委會副主任張衛東,他自2005年以來一直參與法門寺景區的籌集、建設。
張衛東介紹,法門寺因供奉佛指捨利聞名於世,是北方著名古剎之一。1987年重修寶塔時,在塔下地宮發現了釋迦牟尼佛指骨捨利,同時出土的唐代珍貴寶物多達上千件。2001年,陝西省決定將法門寺打造成“世界佛都”,定位為繼兵馬俑之後的“陝西第二個文化符號”。2007年,法門寺景區引入曲江文投的管理團隊負責經營,管委會負責政府事務溝通,景區三期建設分別將建成“佛”、“法”、“僧”三區。
不過,定位如此之高的法門寺如今發展卻陷入了僵局。“2011年游客數量大概140萬人,門票收入1億多元,扣除銀行利息、管理費用,基本上實現盈虧持平”,張衛東表示,“目前看到的景區是一期,建設資金中的銀行貸款有十幾億,現在經營情況支付利息還可以,償還本金還談不上。二期建設早在2009年就應該開始,拖到現在主要是缺錢”。
通過走訪管委會和景區管理公司,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法門寺景區文化產業集團由曲江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寶雞法門旅游開發建設公司、陝西延長石油公司、金堆城钼業集團、陝西煤業化工集團和陝西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等多家企業共同出資,注冊資本為11億元。法門寺景區一期投資規模遠高於政府披露的25億元,達到了32億元。巨大的資金缺口主要是依賴於銀行貸款,一期建設的貸款金額達到了15億元,每年的利息支出在億元以上。此外,據景區工作人員透露,法門寺景區由於缺少資金,至今仍拖欠建築企業應付款,金額高達6億元。
根據寶雞市政府提供的資料,2011年5月,法門寺景區文化產業集團曾與當地政府簽訂二期建設工程項目協議,預計總投資45億元,占地4000畝,將建設靈境項目、法區、禅修林、管理中心等。在一期貸款尚且無力償還的情況下,法門寺景區顯然無力籌集二期建設所需的45億元資金。
曲江文投既是法門寺景區的大股東,也是實際的經營管理者。公司旗下曲江文旅擬借殼ST長信(600706)登陸A股市場。
作為曲江文投的代表,法門寺景區文化產業集團公司常務副總唐喆對於當前的處境直言:“當初曲江介入是政府的決策,現在我們是想撤,卻撤不出來”。
曲江文投對法門寺項目感興趣,並非希望通過景區運營獲利。“曲江模式”一般是通過文化景區的聚集做大產業集群,通過餐飲、賓館,以及房地產開發等方式獲得利潤。大雁塔北廣場、大唐芙蓉園等曲江文投擬注入ST長信的經營項目都以這樣的模式進行運作。
例如在二期開發項目中,只有法區是屬於景區開發項目。在一份二期建設規劃資料中,靈境項目名目為人文紀念性觀光園,實際上是利用當地土葬用地名額,建設的祭祀用墓地。禅修林則是曲江文投計劃在合十捨利塔周邊東、西、北三側,建設四個禅修主題的類似房地產項目。
曲江文投“想撤”,主要是由於靈境項目、禅修林需要依附於法門寺二期項目,加之法門寺景區位置偏僻,聚集效應短期內難以實現。如今資金難以落實導致建設時間一再延後,曲江文投的土地成本和投資周期等風險加大。
商業化開發遭诟病
“2011年法門寺提出上市有兩個目的,一是爭取世界佛教論壇的永久會址,二是獲取二期開發資金”,一位對法門寺景區運作熟悉的人士透露,“由於法門寺景區主要是曲江文投管理,以商業化的模式經營,從一開始就遭到了佛教界和僧人的反對,最終在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的爭奪中落敗於無錫靈山”。
目前,國內的佛教名山雖然都有商業開發的內容,包括像少林寺、普陀山等,不過建設開發和運營主要是以佛教團體為主導。而在法門寺景區,法門寺古寺只是獲得部分門票分成,經營和管理由曲江文投來運作,這成為了遭到宗教界诟病的主要原因。
舉一個例子,當游客進入法門寺景區之後,基於宗教信仰的原因向功德箱內捐獻了現金,但是這些錢實際上並不是捐獻給了法門寺,而是由景區獲得。只有古寺內的功德箱,才屬於法門寺所有。
法門寺事務管理小組的一位法師介紹:“2009年景區開放時,曲江文投曾經想連古寺內的功德箱錢款也一並收繳,不過由於僧人極力反對才最終作罷”。
在上述人士看來,法門寺上市可謂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法門寺景區沒有國家頒布的佛教宗教場所資質,如果是以一個企業的形式上市,景區內供奉的佛指捨利等國家文物算誰的資產?從事佛龛供奉、佛像供奉等銷售行為與宗教事務管理條例也有沖突”。
針對法門寺上市的話題,唐喆表示,以他這樣的級別從來沒有看到上市的相關文件。唐喆回憶了2011年5月舉辦的法門寺國際文化旅游節時的場景,“當時沒聽到總經理劉兵談到上市,只是後來在媒體上看到了相關內容。上市沒那麼簡單,應該需要很多條件和資格限制”。
在文化產業開發方面,曲江文投有著豐富的經驗,不過宗教文化旅游資源的利用有特殊性。大唐芙蓉園、大明宮遺址公園和大雁塔休閒景區等景觀,與佛教、道教宗教場所有著本質的區別,商業開發應該避免逾越宗教信仰的底線,這也是為何近期市場對於曲江文旅旗下的財神廟打包注入ST長信爭議頗大的原因。
在法門寺景區內,曲江文投進行了招商,一些與佛教有關的鋪面實際上屬於承包性質,商人的逐利與佛教徒、游客的信仰產生了不可避免的沖突。走在合十捨利塔內,一些穿著僧衣的僧人在佛像前參拜,法門寺景區管委會的人員直言:“這些僧人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反正肯定不是法門寺的僧人。這裡不是宗教場所,他們絕對不會來”。
管委會人員指了右側的抄經處,“這些地方都是個人承包的,以前除了抄經,還有解經的業務。游客來這裡抄寫經書,收取一定費用是可以的,但是假冒僧人幫助解說經文,就違反宗教事務條例了”。
據寶雞市旅游管理部門介紹,2009年5月開業到2011年5月的兩年期間,法門寺景區的旅游投訴次數占全市95%。在全省的主要旅游景點中,法門寺投訴也排在首位,幾乎成為了“重災區”,主要是承包商戶假借佛教名義收取大額錢財。法門寺景區管委會人員介紹:“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我們進行了集中整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今年五一假期沒有一起投訴。不過,近期違規行為有所抬頭”。
中國證券報記者得到了一份2012年6月7日的報案材料顯示,一位哈爾濱政府部門的游客隨團赴法門寺游玩,在參觀捨利塔過程中,有“僧人”給其念咒淨身,並游說進行供燈。游客講述,“僧人”引導他做了中圓滿,收費39999元,在劃走銀行卡中的29999元之後,由於余額不足才作罷。
慈善基金會藏玄機
在尚未進入法門寺景區之前,售票處兩側各立著一個牌子,左側種植的樹木被稱為“天樹”,右側的樹木被稱為“地樹”,每棵供養的金額為每年4800元。牌子上寫明:“‘天樹’、‘地樹’供養是法門寺慈善基金會為眾生搭建的廣種福田”。在景區內,以法門寺慈善基金會名義籌集善款的地點有很多,包括了功德箱、佛龛供養、佛像供養等,最大的一筆是某企業家捐贈了1100萬元。
實際上,這個以法門寺為名頭的慈善基金會,既是法門寺,也非法門寺。法門寺一位法師介紹,幾年前寺廟曾經想申請成立慈善基金會,但是由於房子、人員的問題未能落實而暫時擱置,當時和民政部門簽訂了協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法門寺的名義成立基金會。但是,後來隨著景區成立,在政府的推動下,法門寺慈善基金會得以成立,它雖然掛著法門寺的名字,卻是由曲江文投實際管理。
唐喆介紹,法門寺慈善基金會是由省佛教協會發起設立的民間慈善組織,2009年5月成立以來,接受了海內外各界捐贈數千萬元。對於基金會的運作,唐喆坦言:“基金會人員是由曲江文投向其推薦。基金會獲得的資金,一方面用於慈善事業,另一方面用於償還景區文化產業集團的銀行貸款。”
慈善基金會為何替景區管理公司償還貸款?唐喆解釋,曲江文投等投資人屬於代建性質,未來景區是要歸還給法門寺的,因此慈善基金會有義務用善款支付建設資金。對於景區歸還寺廟工作,唐喆表示公司正計劃將合十捨利塔轉交,不過轉交的對象並不是法門寺古寺,而是以曲江文投人員為主的法門寺慈善基金會。
宗教文化獨善其身
在法門寺景區佛光大道的一側,一片古色古香的仿唐建築是古寺的所在地,隨處可見身著土黃色和青色樸素僧衣的僧人穿行,與不遠處華麗的合十捨利塔形成了一新一舊、一動一靜的鮮明對比。
從2007年開始建設算起,5年的商業化給古寺帶來了哪些變化?一位法師介紹,在2009年之前,法門寺的僧人最多時有260余位,而由於對商業化開發不理解,部分僧人陸續離開。目前除了佛學院的學生,法門寺現有的僧人只剩下了70余位。以前,法門寺的門票28元,現在漲至120元,門票價格過高使得一些主要以進香為目的的居士不再前來。
此外,景區的開發也並沒有讓古寺的收入增多。景區管委會介紹,法門寺在2009年之前的年游客量約40萬人,2011年達到了140萬人。但是,2009年景區文化產業集團與法門寺簽訂的協議,卻是以2008年古寺收入為基礎,每年遞增5%,為期三年。也就是說,如果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法門寺古寺的實際收入反而下降了。
與景區的協議已經在2012年5月中旬到期,雖經對方多次催促,法門寺依然未進行續簽。當中國證券報記者問及新協議該分成多少合適時,陝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法門寺監院智超法師擺了擺手:“這不是錢的問題,我們更看重法門寺的聲譽、僧人的名譽”。
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園持法師表示,文化作為人類智慧的傳承,由外在和內在兩個范疇組成,如佛、儒、道闡述的思想道德價值觀屬於內在精神范疇。為了經濟利益大搞“文化產業”,在不能對內在精神加以尊重的情況下,歷史文化遺存的真正價值尚不能正確認識,繼承發展也就成為無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