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藏混合式寺廟
日期:2016/12/14 17:32:13   編輯:古建築紀錄內蒙古呼和浩特的席力圖召
這類寺廟多建在北方地形平坦之處,喜歡采用軸線布局,主要建築大經堂往往用簡化的藏式裝飾,其他附屬建築及塔幢的形式選用漢式藏式不一。呼和浩特市的席力圖召是這類寺廟的典型,其主要建築按軸線排列,完全采用漢族傳統佛寺的制度,但在中軸線的後面布置了藏傳佛寺特有的大經堂。大經堂重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平面分為前廊、經堂、佛殿三部份,全部建在高台上。屋頂為漢族建築的構架形式。但整體平面及空間處理仍是藏傳佛寺經堂的特有規制。建築外牆鑲嵌藍色琉璃磚,門廊上面滿裝紅色格扇窗,牆上鎏金飾物也很多,這些都使大經堂在外形上顯得很華麗,而無藏族寺院雄偉的氣質。
推薦閱讀:
北京暢春園
地毯——改變家居風水的最簡單飾品
風水方位布局是如何旺財催財的
高句麗古墓群
大乘閣四周有小型藏式塔、台
承德藏傳佛教寺院是漢藏風格結合的另一種情況。清代皇帝為了鞏固其統治和抵制沙俄侵略,推行團結蒙藏少數民族政策,在熱河建造避暑山莊的同時,圍繞離宮的東面和北面的山地上建有十一座藏傳佛寺,現存八座,簡稱外八廟。即溥仁寺(建於1713年)、普寧寺(建於1755年)、溥佑寺(建於1760年)、安遠廟(建於1764年)、普樂寺(建於1766年)、普陀宗乘廟(建於1771年)、殊象寺(建於1774年)、須彌福壽廟(建於1780年)。這些寺廟的建築形式是吸取了西藏、新疆,以及蒙古族居住地許多著名建築的特點,集中了當時建築上成功的經驗而創造出來的。
河北承德的須彌福壽廟
推薦閱讀:
北京暢春園
地毯——改變家居風水的最簡單飾品
風水方位布局是如何旺財催財的
高句麗古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