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白石街,古建築的房屋牆面已經嚴重破壞。
棲霞仙館
新聞“事”後新聞“人”
180年前,淇澳村民自主抗英成功,並索得3000兩白銀鋪設的白石街,見證了中華民族抵御外敵入侵的光輝歷史。但這條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街道在如今的城市化進程中遭遇了村民自主違建,相關部門尴尬執法等諸多問題。
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田野調查統計數據顯示,珠海市共調查登記不可移動文物415處,擁有省級文保單位16處,各級文物保護單位36處。在對各級文物實施保護工作中,參與單位是否也遇到了白石街相似的困境,有沒有什麼解決對策?有什麼經驗借鑒?南都昨天邀請文物保護相關單位工作人員及民間文物保護人士,對此進行探討。
關於私有文物保護涉及產權糾紛保護阻力多
南都:南都於上月報道的《唐紹儀故居產權之爭》中,唐紹儀故居因後人的產權糾紛被迫關閉。珠海另一名人故居古元故居,去年以來,也因未完成管理權轉移面臨無人維修的局面。請問下,在珠海,私有文物的保護工作是否難度很大?
潘恆:文物分為國有的、集體和私有的,一般來說,國有的和集體的都比較容易處理,私有文物在產權方面也沒有問題,政府僅是接手管理權,產權還是屬於私有。
按照文物法規定,私有文物應該是由產權人保護,但現在很多的私有文物產權人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因此自行改變了文物的功能。有一些有保護意識的產權人,又可能在技術上、經濟上有困難,造成了私有文物保護困難。
有一些名人故居或是老宅子,後人多了,產權所有人也多,確實需要家族有一個牽頭人,統一產權所有人的意見。在這方面,暫時的確遇到過一些困難,比如唐紹儀故居產權糾紛,以及特色建築棲霞仙館,但只要政府部門把後人的工作做細一些,做好疏導工作,涉及土地的,則做好土地置換工作,這個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但這條路還很長。
匿名人士:在高新區,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古建築,從價值上判斷,應該是可以納入文物的,但依據現行的法規,私有財產在納入文物之前必須征得產權人的同意。有些產權人也可能認為納入文物後會影響個人利益,拒絕納入文物保護單位。上述情況均需要政府在制定政策時做全面考慮。
關於執法現狀缺乏統籌單位執法有法難依
南都:珠海當前的文物保護工作中,文體旅游局、規劃局、國土局、城管局等多個單位均有參與,但目前存在一個情況,各部門均各行其是,依據各自單位執行,這是否導致文物保護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漏洞,會造成哪些麻煩?
徐曙光:目前來看,如果僅按照文物保護的相關規定,我們的執法難度是非常大的,這不是無法可依,而是有法難依。文物保護單位內的居民要修(建)祖屋,規劃部門應該給他們辦理手續,明確規定他們怎麼建,建多大的規模,建成什麼樣子,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風格,在他們建設過程中,還要引導他們去執行。
城管作為執法部門,是沒有權力提要求的,我們只認可規劃局的同意,如果規劃局同意了,我們就讓他們建;規劃局不同意,我們就不允許他們建。如果強制禁止他們修建,勢必會造成暴力抗法,此前也不是沒有發生過。但是現在不讓居民建設,又沒有疏通渠道,城管執法過程中也是進退兩難。
潘恆:文物保護工程實際上算是一個系統工程,按照現在的體系,每個部門各有其責,文體旅游局也沒有權力給人家規劃、報建,但需要各部門在自己的職責范圍承擔責任,相互協調,形成合力,加強溝通,推動文物保護工作。
曾某:當下存在有法不依,違法不究,權大於法的現象,這毀掉了不少珍貴的文物。畢竟文物保護部門在政府序列裡,也是弱勢部門,他們對其他部門是沒有直接的領導關系。文物管理不是垂直管理,不是國家的文物局領導地方文物局,只是業務指導,文物保護單位大部分都是受地方領導的。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把土地賣給房地產,開發商追求利益最大化,把文物保護置之度外,地方政府與開發商建立了利益聯合體,這種現狀導致文物保護無從進行。
南都:那麼,各部門各行其是的現象如何才能改變呢?
潘恆:這涉及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問題。珠海此前有一個文物管理委員會,在遇到重大問題時承擔協調工作,但這個部門還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在前兩年撤銷了,這個事情,我們也感到很遺憾。當前的文物保護工作,文體旅游局難挑統籌重任,需要市級以上單位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牽頭,成立協調機構,統籌各部門的工作。
匿名人士:珠海需要充分利用立法權,制定專門的法規,只有這樣,相關的文物保護部門才能有法可依。並且通過一個高一級的政府權力部門,把規劃、國土、文化、行政執法、公安等部門聯合起來,統籌各方面的規劃。比如南都報道中的白石街違建問題,如果禁止居民重建祖屋,那是否應該給一塊地來置換呢?這些事情不是單一的文物保護部門可以完成,必須通過統籌才能做好。
此外,在文物保護區域內,如果涉及到名鎮、名街等項目,還需要政府能夠將保護文物與城市建設、更新工作結合起來,政府投入基礎設施的建設經費,在不損害當地居民利益的基礎上保護文物,這些工作都需要有專門的權力部門來統籌。
關於執法經驗文物部門下設文物執法隊
南都:有哪些城市或地區的執法經驗值得借鑒?
曾某:在北京、沈陽等市或區一級,文物部門下設有專門的文物執法隊,會對文物保護工作進行監督、糾察、罰款,是明確規定的具有監管職能的行政部門。一旦市民發現有侵犯文物保護的行為,可直接向文物部門舉報,文物部門也會在5天內給予回復,並安排執法隊去現場查看、執法。
關於文保區居民去留發展名鎮周莊做法值得學習
南都:淇澳島抗英遺址是珠海高新區內6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日前,文體旅游局提供的《淇澳島抗英遺址保護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提出,中期將會開展居民的搬遷置換工作。這相當於,把居民請出來,把游客請進去,不知道這是否有利於文物保護呢?
羅玉芬:“把居民請出去,把游客請進來”的確是當下的一種古鎮、古村保護利用的方式,但我個人不太認可。游客喜歡的是一種民風,有“民”才有風情,如果把“民”搬遷了,那風情也蕩然無存,人與自然、文物、生態的和諧更是無從談起。
現在的烏鎮,作為一個旅游點是非常成功的,看起來很美,但是只是一個電影、布景的樣子,因為項目在策劃時候,沒有考慮村民的利益,導致村民與景區的關系非常緊張,需要很多的保安維持當地的秩序。
相對而言,周莊、西塘是鼓勵居民在裡面居住、做生意的,當地政府做得很好,所有的商業活動都經過一個名鎮管理委員會來策劃、管理,鼓勵居民融進名鎮的發展,這個保護方法值得我們借鑒。
潘恆:我對此不是很認同,居民搬出去就變成一個空巷子了,失去了原有的氣息,這不是我們追求的。如果是私宅,我個人認為,可以以土地置換的形式把地征下來,鼓勵居民再建新房。但政府在報建費上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條件或是經濟補償,蘇兆征故居的重建就是采取這個方式解決。
但是,涉及到古鎮、古街的保護,最好保持原住居民,保留原來真實的生活狀況,你所拿到的《淇澳島抗英遺址保護規劃》,暫時也只是我們通過招標聘請廣州一個設計公司制定的征求意見稿,還不是報送稿,我們還將要做完善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