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峨嵋山報國寺

峨嵋山報國寺

日期:2016/12/14 17:29:08      編輯:古建築紀錄

    報國寺坐落於峨嵋山麓,是山下的第一座寺廟,峨嵋的進山門戶。該寺建於明萬歷年間,為全山八大名寺之一,寺內正殿原供奉著佛、道、儒三教的代表,曾名“會宗堂”,有“三教會宗”的意思,清康熙帝取佛門“報國主恩”意,改為報國寺。山門懸有康熙書“報國寺”匾額;正殿懸有“寶相莊嚴”匾。殿宇雄偉,有彌勒殿、大雄殿、七佛殿和藏經樓四重屋宇,依山而建,逐級升高。 

    七佛殿下矗立一座十四層高(約7米)的紫銅華嚴塔,為明朝萬歷年間鑄造,塔身鑄有小佛4700尊和“華嚴經”全文,佛像歷歷在目,字跡清晰可見,是中國現存最大銅塔。 

    寺內還有高2.4米的永樂瓷佛,是明永樂年間江西景德鎮燒制的瓷佛像,佛身上有許多小龍,每個小龍中都放有一個小金佛,各具神態。寺門正對的小山上有一鑄於明代的蓮花銅鐘,“峨嵋十景”之一的“聖積晚鐘”即指此鐘。此鐘高2.8米,直徑2.4米,重量達到12500公斤,號稱“天府鐘王”。鐘身鑄有61600字,有《阿含經》及其他佛偈、銘、疏和晉唐以來歷代帝王和高僧的名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