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武漢市將出細則高標准打造漢派“明星古鎮”

武漢市將出細則高標准打造漢派“明星古鎮”

日期:2016/12/13 20:10:38      編輯:古建築紀錄

  51處歷史鎮村

  納入保護

  我市將出細則高標准打造漢派“明星古鎮”

  武漢將有自己的漢派“明星古鎮”。記者昨從市政府常務會上獲悉,武漢將對51個歷史鎮村施行保護,並將出台實施細則,在保護基礎上,重點開發1―2個歷史名鎮。

  由於武漢歷史鎮村保護與利用工作幾近空白,保護意識仍然不足,申報工作比較滯後,保護和利用舉措缺乏。目前,住建部和國家文物局公布了五批次共計350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武漢市僅有大余灣一處入選。

  為改變現狀,我市將出台《武漢市歷史鎮村保護名錄規劃》。根據該規劃,共推薦江夏區金口街道和新洲區倉埠街道2個歷史文化名鎮,均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歷史文化名村49個,其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4個(黃陂區雙泉村,江夏區營泉村、夏祠村、浮山村),省級歷史文化名村共20個,市級歷史文化名村25個。

  規劃部門相關人士介紹,同時,將對歷史鎮村合理利用和產業開發進行引導,大力發展歷史鎮村旅游業,打造文化生態旅游品牌。

  武漢新城區有文保單位近600處

  鏈接>>>

  武漢新城區共有區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近600處,分布於394個行政村。其中,秦漢以前時期的共167處,三國至唐時期的共12處,五代宋元時期的共126處,明清時期的共188處,民國及以後時期的共96處。可見武漢歷史鎮村呈現從古至今的文化連續傳承,從商周時期到秦漢直至明清,每個時段都在鎮、村發展中留下印記,承接著長江上游的巴蜀文化、下游的吳越文化、北方的中原文化、南方的嶺南文化,加上其本源的荊楚文化,眾多文化類型在武漢地區交匯、摩擦、融合,形成了武漢地區文化的包容性。武漢3月27日電 記者羅偉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