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泉州提出將古城與古港、新區串聯起來 促成文化多元

泉州提出將古城與古港、新區串聯起來 促成文化多元

日期:2016/12/13 19:24:56      編輯:古建築紀錄

 

“希望官方開通東亞文化之都微信,方便公眾查詢文化景點和文化活動。”

“泉州面粉廠元宵節將要舉辦的開幕式活動,會邀請國際友人觀看嗎?”

……昨天,海峽都市報閩南版啟動“東亞文化之都”大型策劃第三階段,剛搭建起話題討論的文化大平台,就有不少市民踴躍建言,熱心為“文都”出點子。我們將及時把讀者這些意見、建議反饋給“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建設發展委員會;委員會方面也表示,希望能有更多的市民參與互動,當一把“編外委員”,為泉州未來的文化建設出謀劃策。

與此同時,值2014年泉州市兩會即將召開之際,海峽都市報閩南版今起一並開通“兩會前哨”,為泉州作一場文化前瞻。只要您有好點子、好創意,您的建議對“文都”發展有“實質性、建設性和可操作性”,都請大膽地講出來,我們將把這些意見、建議選登在報紙上,並反饋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以供參考。

請持續關注海峽都市報閩南版泉州兩會相關報道,在兩會召開期間,想向兩會建言獻策的市民,還有機會與代表、委員面對面交流。

文化觀察·城市提升篇

文化塑造一座城市。“東亞文化之都”這塊新增的文化牌,將給泉州城市帶來怎樣的變化?

規劃先行。循著塑造“東亞文化之都”的思路,泉州規劃部門提出“文化更新、城市提升”的發展思路。

昨天,泉州市規劃局局長黃世清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為我們描繪了未來這座城市在文化帶動下,新區與古城如何相得益彰、發展謀變的美好前景。

以新文化建築塑新文化形象

文化如何帶動城市建設?黃世清說,剛結束赴韓國光州的考察,其間,他們參觀了金大中國際會展中心,這裡雖是城市新區,離老城區有一定距離,但通過新穎的文化建築模式,如文化振興研究院,引進先進的3D、4D電腦技術等產業,帶動了周邊城區發展。這些都可以為泉州新區建設提升提供借鑒參考,佐證了文化可以帶動城市提升。

黃世清說,未來,泉州新區的文化著力點將集中在東海市民廣場。作為泉州文化的新一代載體,周邊圍合的四棟建築,即“四朵盛開的刺桐花瓣”,分別是城市規劃建設與成就展示館、工人文化宮與大會堂、文化圖書與非遺博物館、歌劇院,分別代表著未來、文化、音樂和知識,寓意泉州多元文化並存、匯聚、交流的現代城市新形象。目前,“四朵花瓣”規劃方案已通過評審,再借由此次“東亞文化之都”宣傳的契機,新區建設在細節上還會再進行整合提升。

未來,新區文化建設還有另一看點,就是毗鄰東海的後渚港區。黃世清透露,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他們規劃刪減部分後渚港區的生產性內容,提升文化旅游的功能,如發展水上游艇項目等。

古城串聯新區促成文化多元

古城文化復興,同樣是未來城市規劃提升的一大重點。黃世清說,對於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泉州原來也做了很多研究,也有較為清晰的脈絡,但一直沒有一個抓手、提升的基本契機。此前,泉州嘗試了各種模式,但古城仍在衰落,人們居住的熱情也逐步衰退,古城老齡化、產業低端等現象突出,文化旅游等新業態,仍沒有融入古城。

今年,泉州獲評“東亞文化之都”,作為“東亞文化之都”的一種展示,泉州古城復興可再塑強音。去年,泉州市全委會上已明確,將推動泉州古城區整體性保護開發,事實上就是希望通過業態的提升來復興這座城市,帶動文化的更新、保護,而不只是盯住幾個旅游景點。尤其是一些老城老街的保護整治,目前已有初步思路。

如,泉州再度提出以西街片區為核心的“古城文化復興計劃”,將古城與古港、新區串聯起來發展,擬建設多元文化城市。

坊間爭鳴

藝術展示,對城市發展是一種無形的推進

泉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楊條沯:

今年9月,作為泉州唯一代表,我有幸受邀參加韓日中書藝展,去展示泉州5名書法家的作品。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光州國際雙年展。光州借助這個舞台,不僅提高了城市的整體藝術水平、觀念得到更新、活躍了文化的發展,而且提升了作為“文化之鄉”的國際影響力並開拓了文化視野。

這正是展覽對於提高城市軟實力的體現,也是文化帶動城市提升的最有力說明。泉州也要加緊對藝術館的建設,堅持長期的、高水准的藝術展示活動,對城市發展是一種無形的推進。

委員聲音

文化宣傳應把握流行,借勢用力

泉州市政協委員朱林果:

一個城市需要文化來添光彩,文化又以城市為展示平台,才能進一步發展。如何更多地去展示閩南文化,泉州做得還不太夠。

去年,泉州相關部門曾經舉辦過“穿越唐宋”歷史之旅,這是挺好的泉州城市展示,可以提升泉州的知名度、美譽度,但後來就沒聲音了。是市場的緣故,還是沒有運作,值得相關部門商酌。

文化宣傳應該多借助一些時勢機會去用力發揮。《康熙王朝》熱映時,片子裡的李光地很出名,安溪就有李光地故居,卻沒有趁勢炒起來;蔡國強如今已是國際文化名人,泉州也沒能充分利用他的名氣,叫響泉州的名號。

人們不可能在短期內對一個地方的歷史資源有清晰的了解,現在3D流行,建議官方拍一部泉州的3D動畫宣傳片,或許是點亮泉州城市文化名片的好辦法。

讀者建言

昨天,海峽都市報閩南版“文化大平台”剛搭建起來,就有市民踴躍參與,為“文都”出點子,這裡擇選一二。

楊先生:“東亞文化之都”的宣傳方式可以與時俱進。現在微信火熱,官方可以開通“東亞文化之都”微信,讓公眾查詢相關景點和文化活動的具體情況。

李先生:泉州應該多多利用節日,如元宵、“五一”等,堅持組織南音、拍胸舞、踩街等充分展示民俗文化元素的活動;多邀請國際友人觀瞻。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