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4日電 記者汪志民 張苗 在第二屆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由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隆重推出的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備受國內外各界人士關注,反響強烈。廣播、電視、平媒、網絡媒體頻頻亮相,此次活動新聞報道鋪天蓋地,成為本次京交會上的一大亮點。
由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創意在全球征集春節符號,旨在讓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東方文化、傳統文化、節慶文化。成為凝聚全球華人的橋梁紐帶,在全球征集春節等號可更加表現出春節的傳統性和群眾性。征集到的符號能夠喚起人們對春節的記憶,喚起對春節的熱情,從而真正推出代表老百姓心目中自己的春節符號,使之成為世界人民耳熟能詳的國際文化品牌。
一、啟動儀式聲勢浩大、激動人心
5月31日上午中華春節文化“走出去”國際主題會暨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啟動儀式如期召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原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陳平,文化部原副部長潘震宙及聯合國教科文官員、北京市商委、文化部有關司局和知名專家、教授共300多人出席了會議。
顧秀蓮在會上宣布:“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啟動”全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接著主席台前擺放的象征地球儀的圓球迅速滾動,啟動儀式圓滿完成。
二、專家對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給予高度肯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官員杜曉帆論述了文化全球化要當心失去文化獨特性、多樣性;文化部外聯局副局長趙海生及非遺司副司長蔣明清闡述了春節文化走出的重大意義;國家非遺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陶立璠就春節文化應結合現代生活適當改變發了言;著名文化學者,中國民協節慶研究會主任李漢秋簡要論述了春節文化根本在於“人倫感情”;北京大學教授、中國民協節慶研究會常務副主任陸地講述了“春節符號應全方位包裝”。
三、反響強烈、震撼業界,更為普通老百姓所關注
當打開電腦開啟31號的網絡,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啟動儀式的報道鋪天蓋地,新華網、人民網、央視網、中國網、BTV在線新聞、中國經濟網、人民電視人民網等100多家媒體網站刊發了新聞報道。北京電視台衛視頻道、藍海電視台、中國網絡電視台等電視廣播節目中進行了宣傳報道。國際商報、北京商報等平面媒體給予了報道。
連日來,活動辦公室電話應接不睱,好多人說“這才給咱老百姓,給咱中國人辦了件大好事,大實事”。有人參加了啟動儀式後認為:有看頭、有意思、有品味、有特色。還有的人來電話急切探詢設計創意方案的形式、投送等有關問題。還有更多的人表示要積極投入到征集創意設計中,讓它結出碩果,讓天下的中國人共同享受春節文化給我們帶來的祥和、幸福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