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新大昌古鎮

新大昌古鎮

日期:2016/12/16 18:29:23      編輯:古代建築

新大昌老風景 

  溫家大院裡的天井。 

  翹角飛檐的明清建築原汁原味。 

  大昌古鎮游人如織。 

  重達15噸的黃葛樹在南門安家。 

  “樹幺,什麼時候回來的?”“樹幺,回來看哈新鎮?”“樹幺”是我的小名,街坊鄰居、任課老師、兒時玩伴總愛這麼叫我。 

  今年十一黃金周,大昌新鎮迎來了眾多游客。我回了趟老家,站在新鎮東門城牆下,遇見打扮成清兵模樣的兒時玩伴這麼喊我,顯得特別親切。 

  大昌湖包圍著大昌新鎮,湖中露出的一片陸地,那是興隆街上比較高的地方。坐在船上還能夠看見陸地上的瓦礫、石頭、磚塊。 

  大昌小學位於古鎮東盡頭、解放街,我家住在古鎮東盡頭、興隆街。那時我上學時,就得背著書包穿梭整個古鎮,走在青石板街上,走過東、西城門,看著翹角飛檐的明清建築和青磚黛瓦的四合院,坐在雕梁畫棟的城隍廟裡搖頭晃腦讀書,好像是穿越在遠古時代。解放街和興隆街都很窄,最寬處不過3米,印象最深的是兩邊約高1米的街沿、1.5米的屋檐,小時候上學,我可以不帶雨傘或斗笠。 

  夏天上游泳課,我們要到清澈見底的大寧河去。我們要經過南門,那裡有棵古老的黃葛樹、生長在南門城牆裡。這棵據說重達15噸的黃葛樹已移植到了五公裡以外的大昌新鎮南門城牆。 

  為了保證古建築搬“舊”如“舊”,古建築專家把大昌古鎮裡的古民居逐一拆卸下來,給每塊磚、每片瓦、每根梁棟都標上記號,再原樣運輸到了新鎮復建。一些年代久遠而無法完整遷移的部件則采用仿古材料替代。在新鎮,古鎮的原貌基本沒有改變,也顯示著現代人的痕跡:鋼筋混凝土,轎車,空調,社區居委會,李寧專賣店,開往縣城的班車。 

  我的街坊鄰居也搬遷到新鎮的仿古建築當中,兒時玩伴有的裝扮成清兵,拿著長矛,“朝九晚五”地站在復建後的東西南門城牆下,為古鎮旅游盡點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