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杭州良渚遺址准申遺保護管理條例進入修正階段

杭州良渚遺址准申遺保護管理條例進入修正階段

日期:2016/12/14 20:34:49      編輯:古建築紀錄
良渚遺址“美人地”遺址。
      南宋古都杭州繼西湖、京杭大運河先後走上申遺道路之後,中華文明5000年發源地良渚遺址也緊隨其後。25日,記者從良渚遺址管委會獲悉,2012年加快申遺步伐的良渚遺址已進入修正完善階段。
  此前,浙江省政府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王國平在“世界文化景觀國際峰會暨國際文化景觀科學委員會年會”中提出,杭州要把西湖、運河、良渚、南宋皇城大遺址保護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通過不懈努力,使杭州成為一座擁有四處世界遺產地的城市。
  良渚遺址位於杭州市北郊余杭區良渚鎮,發現於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著名的考古遺址,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傑出代表性的東亞地區史前大型聚落遺址。它以豐富的遺存類型、完整的格局規模,展現了人類文明起源階段的豐富信息,揭示了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特征;它以濕地生態環境和“水城”格局,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發展特征提供特殊物證;它代表了中華文明起源階段稻作農業的最高成就,可視為史前東亞地區稻作文化的傑出代表。
  根據目前考古發現和研究的成果來看,主要分布在余杭區境內的良渚遺址不僅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同時也是良渚文化所有遺址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內涵最為豐富的中心大遺址,由古城、祭壇、墓地、村落、防御工程、禮制型建築基址、水利設施等130多處遺址點以及分布於42平方公裡范圍內的自然環境等有機分組成。
  其中,反山、瑤山是良渚遺址中發現的最高規格的顯貴墓葬遺址,出土了大量玉禮器,表明中國禮制文化中的用玉傳統在良渚文化時期即已形成並達到相當完善的程度;莫角山遺址是良渚遺址的中心遺址,其布局結構和堆積特征都表明,這裡絕非普通的遺址,而是與集權密切相關的禮制型工程;良渚古城(2007)是長江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城址,亦是同時期規模最大、營建最考究、配置最高級的古城,被專家們視為“中華第一城”。
  2011年12月14日,良渚遺址管委會邀請郭旃、陳同濱、陸瓊等國內申遺方面的著名專家,召開了良渚遺址申遺專題咨詢會。
  專家研究論證,良渚遺址是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考古遺址。至少符合世界文化遺產評定的第二、第四、第六條標准。即:以良渚遺址為代表的良渚文化,在中國文明的起源和早期階段呈現出輻射地域甚廣、影響力深遠的現象,並在其後5000年的中國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顯著的影響力。符合第二條能在一定時期內或世界某一文化領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中,產生重大影響的作品。
  事實上,良渚遺址保護申遺工作已經開展多年。
  早在1995年,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的良渚遺址群保護領導小組。2001年3月,成立由浙江省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的浙江省良渚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名錄》領導小組,同年2月,成立了由國內著名考古專家黃景略先生、張忠培先生、嚴文明先生等參與的良渚遺址申報《世界遺產名錄》專家咨詢委員會。2012年良渚遺址繼1994年、2006年後,再次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標志著良渚遺址已經作為中國申報世界遺產的候選名單,邁入申遺准入門檻。
  余杭區區長朱華25日在該區政府工作報告中陳述,2012年良渚遺址申遺步伐加快,再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完成《良渚遺址保護總體規劃》編制,成功舉辦“良渚論壇”。
  良渚遺址管委會申遺處副處長章桂娣介紹,依據申報遺產要求,《杭州市良渚遺址保護管理條例》正式列入杭州市人大2013年度地方性法規修法建議項目;其他相關規定正在修訂完善之中。現階段,良渚遺址管委會正與杭州市人大法制辦溝通修正良渚遺址保護管理新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