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禅銀塔 循化文都寺
日期:2016/12/14 17:30: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文都寺,亦稱“邊都寺”、“邊垛寺”,藏語稱“文都貢欽扎西科爾朗”,意為“文都大寺吉祥法輪洲”,位於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城西南17公裡處,在今文都張西南5公裡的拉代村之北側山坳。該寺坐西向東,依山而建,是循化地區最大的寺院。
文都寺屬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其初建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元朝以前,按《安多政教史》、《如意寶樹史》的記載,作為格魯派寺院,該寺始建於明建文四年(1402年),創建者為宗喀巴大師弟子噶希巴喇嘛喜饒堅贊。後經拉薩哲蚌寺高僧切巴拉和傳為四世班禅、達賴弟子的夏卜浪俄然巴弘化,該寺於明末臻於完備。17世紀未,文都寺以曲結扎巴堅贊為首的僧俗將該寺獻給葉雄活佛中央羅哲(1651-1733年),從此,歷輩葉雄活佛成為文都寺寺主。此外,該寺還有堪布倉、尕得合倉、賽卡倉、初麻倉、格西倉、拉依倉、華旦倉、魯染倉、加那化倉等活佛,合為十大活佛,合為十大活佛。1958年以前,全寺建築占地80余調,主體有大經堂、三世佛殿、東科爾、多居嘉措靈塔殿(我哇賽東殿)、香維拉康、十一面觀音殿、彌勒殿、護法殿等十座殿堂,建築宏麗。並曾轄有七座屬寺。寺中設有顯宗學院,共分九個等級。該寺是十世班禅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大師幼年學經的地方,也是他回鄉後進行宗教活動的主要場所。
1958年以後,文都時留僧七人,1962年因十世班禅大師回鄉,入寺僧人增至103人,成立了民主管理委員會。1963年當地撥給130畝耕地,寺僧自耕自養。1967年年寺院被拆毀。1980年,該寺批准開放,成立了由11人組成的寺管會,在葉雄活佛主持下,重樹法幢,復修殿宇,日益壯觀。現該寺主要建築有修復的大經堂、三世佛殿、多哇賽東殿、觀音殿、彌勒殿、護法殿等,以及新建的班禅行宮、小經堂、十世班禅大師紀念塔等。其中大經堂格尊、釋迦牟尼佛、大威德、十世班禅、噶希巴、無量壽佛、文殊菩薩等塑像和銅像,是青海省重修大經堂中最宏偉者。寺中有塔三座,多時天塔最為古老,而以十世班禅大師靈截最為重要。靈塔建成於1996年,高七米,純銀制作,寶光交錯,天工華構,極盡清淨莊嚴之能事,是十世班禅大師愛國愛教、普度眾生的無邊行願的象徵。塔中供有捨利13利,塔前立有漢、藏、蒙、英文的十世班禅大師紀念塔碑共四塊。此外,該寺形藏《甘珠爾》《丹珠爾》等佛經四千余部。
文都寺寺主葉雄活佛,青海省循化縣文都鄉人,自幼出家,師從才旦夏茸活佛、羊增活佛。曾任青海省黃南州長人大副主任;青海省佛教協會常務理事。於1996年圓寂,享年51歲。
推薦閱讀:
武漢珞珈山
敦煌雅丹 美麗的夢境
大理崇聖寺
山西五台山上的古建築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