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古鎮旅游發展的"結"與"解"

古鎮旅游發展的"結"與"解"

日期:2016/12/13 20:11:15      編輯:古建築紀錄

  目前中國古鎮數量超過5000個,已開發者約300個,資源潛藏豐富。然而隨著旅游業的發展,繁榮的古鎮旅游正面臨發展模式相似、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缺少回頭客、消費模式單一等發展瓶頸。近日,在由攜程集團和古鎮網主辦的“文化古鎮・智慧發展”高峰論壇上,業界對如何化解古鎮旅游發展的“症結”紛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千鎮一面與保護開發

  古鎮保護與開發一直是社會爭論和關注的焦點話題。中國的古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但是千鎮一面的無序開發,卻將古鎮旅游帶入了發展怪圈。

  “雖說有那麼多古鎮,但是,走了幾個之後,就有一種哪裡都是似曾相識的感覺。”很多游客在游覽完古鎮之後,都會發出如此感慨。一方面,有些古鎮盲目地追求建築必是飛檐翹角、亭台樓閣,古街必是商鋪林立的購物街等單一形式;另一方面,同一區域范圍內的古鎮往往存在主題特色雷同的問題,導致古鎮失去其原有的歷史風貌、地域特色和文化價值。

  “古鎮旅游開發要從當地原住民生活出發,堅持古鎮所特有的整體人文生態系統的綜合保護和整體開發,保證開發的原真性和整體性,從而保證古鎮整體遺產價值得到充分保護。”勁旅網創始人魏長仁在發布《2012中國古鎮旅游發展趨勢報告》時建議。

  以前提到古鎮,更多想到的是周莊、烏鎮等江南古鎮,其實成都古鎮的川西特色也別具風味。據了解,成都市目前有24個古鎮,近年來成都先後投資數億元對古鎮進行保護開發,使市域內歷史文化古鎮基礎設施、城鄉形態、產業布局、城鎮功能、公共服務格局更加完善。成都古鎮旅游資源以“天府古鎮”為品牌整體對外營銷,聯盟成員包括安仁、平樂、黃龍溪、西來、洛帶、街子、五鳳、三道堰等多家特色古鎮。

  “成都市擁有很好的古鎮旅游資源。但是長期以來,各古鎮的管理和宣傳都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聯盟整合了成都市的古鎮資源,使得成都市的古鎮統一品牌,不打散兵仗。”成都市旅游局局長助理范雨表示,“各古鎮聯盟成員從硬件到軟件服務都有統一的標准,古鎮能夠結合本地文化特色來打造,同時又有一個基本的標准。古鎮打造的時候要保留本地特色、原汁原味,不能加入與該古鎮格格不入的元素。古鎮旅游服務標准還從生態、文態、業態等方面規范古鎮聯盟的成員,成員一旦違規,還將受到相應的懲罰。”

  急功近利與文化傳承

  “古鎮的古建築裡面留存了幾代人的生活方式、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反映出文化傳統。但是,中國幾十年來城市化進程中急功近利的傾向對古鎮和古建築毀壞嚴重,經濟發展和古鎮保護矛盾凸顯。” 古鎮網總裁丁德斌指出。

  “在急功近利傾向的大棒指揮下,古鎮旅游會出現過度商業化、開發不倫不類、‘沒文化、偽文化、俗文化’的‘假古董’泛濫的趨勢。” 巅峰智業集團總規劃師、北京達沃斯旅游規劃設計院上海分院院長陳元夫認為,“游客軋鬧猛,盡是人山人海,沒有了古鎮風景;商家鋪天蓋地,盡是燈紅酒綠,喪失了古鎮意境;滿眼古式建築,盡是穿衣戴帽,失去了古鎮價值。”在他看來,古鎮旅游開發可以走生態宜居型、文化景區型及休閒度假型等不同路徑。

  西塘古鎮2011年接待境內外游客334.4萬人次,同比增長24.3%,實現旅游門票收入5100多萬元,同比增長26.3%。“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築,現代的人”是旅游者聽到的關於西塘古鎮最多的一句話。

  在西塘旅游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懷紅霞眼中,西塘鎮1.01平方公裡的核心景區的承載力幾乎達到極限。她表示,在古鎮保護方面,西塘將堅持空間實體和城鎮意向的雙重保護,不僅要保護西塘景區古建築的完整性,還要通過顧錫東戲劇藝術館、九德堂古玉博物館和吳文化書畫研究院等一批項目,使古鎮的非物質文化能延續發展。

  江蘇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鄒軍也與大家分享了一個親歷的案例。“周莊當時為了進一步發展旅游,規劃修建一條公路,准備從周莊的西北側穿鎮而過。在專家的保護下,這條路最終沒有穿鎮而過,而是繞道而行,從而沒有割裂周莊古鎮的文脈發展。”鄒軍說。

  近期,古鎮網還發布了最新出版的古鎮游圖書《中國古鎮精華游》。丁德斌說:“我們希望推出的圖書一方面能幫助旅行者去發現這些美好的目的地;另一方面我們希望旅游主管和景區管理部門在開發、保護古鎮的過程中始終懷有傳承、尊重和敬畏精神,使人類的文化遺產能更好地傳承給子孫後代。”

  走馬觀花與快旅慢游

  “古鎮旅游為什麼會這麼熱?其實,在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古鎮,這就是我們的故鄉。想到故鄉,我們多少人都會熱淚盈眶、異常激動,我們就是帶著這樣的激情去認識、去尋找、去發現我們心中、夢裡的古鎮。”丁德斌的一席話道出了古鎮與旅游者心靈依歸的聯系。古鎮旅游者的旅游動機往往是以休閒和文化體驗為主,因此,在“快旅”的基礎上“慢游”和細細品味是游客鐘愛的旅游方式。

  但是,記者發現,參會的多位古鎮景區負責人卻不約而同地表示:現在古鎮旅游中過夜游客的數量還有待提高。“旅行社組織的旅游團基本上都是走馬觀花式的一日游;而自助游客人卻又因為古鎮缺乏差異化亮點而無奈放棄之。”一位業界人士坦言。

  “隨著旅游者體驗需求的不斷增加,以往那種‘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式的旅游方式已經不再受歡迎,游客更希望以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深入到古鎮旅游中,了解和體驗當地的文化特色,體驗古鎮文化生活帶來的身心感受。” 陳元夫說。

  那如何才能讓旅游者在古鎮多做停留呢?“今後古鎮旅游必須走開發精細化和服務智慧化的發展道路,實現以泛古鎮旅游產業化為主要特征的發展。”魏長仁指出。

  何謂泛古鎮旅游產業化?《2012中國古鎮旅游發展趨勢報告》認為,今後古鎮旅游的發展可以融合文化創意產品、農產品、收藏品等購物消費,並對文化體驗、娛樂活動、運動康體、養生理療、會展培訓、祈福修學等服務進行內涵和外延的豐富,從而呈現產業集群化發展態勢。

  此外,本次論壇還評選出了2012年最悠閒慢生活古鎮、最佳人文古鎮、最佳創意古鎮等多項大獎,朱家角、西施故裡、書聖故裡、瑤裡、開平碉樓等優秀旅游景區獲獎。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