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旅游做文章 千年古鎮正青春
日期:2016/12/13 22:39:46   編輯:古建築紀錄一品古鎮、十裡長街、百年風雲、千載文脈、萬裡長江,這是千年古鎮的真實寫照。
松溉古鎮位於區南端,因松山溉水而得名,擁有與重慶菜園壩、兩路口等街道同名的老街—中國西部最長的十裡青石板老街,有明清時代四合院、古縣衙、飛龍洞、長江溫中壩等文化遺產與自然景觀。
在新型城鎮化和五大功能區域建設背景下,千年古鎮如何才能重生,實現“老樹發新芽”,重溫千年前的繁華?
“打旅游特色牌,喚醒千年古鎮。”松溉鎮黨委書記劉春平說,松溉鎮將通過發展旅游,探尋古鎮保護開發與可持續發展新路徑,讓古鎮重新煥發生機。
在保護中發展,在守與變之間,松溉古鎮這朵長江邊的睡蓮,慢慢蘇醒,等待綻放。
1 26條老街 鋪滿鄉愁的青石板路
“石板路、串架房、小青瓦……這些兒時通過照片看到的情景和記憶,沒想到依舊如許。”去年年底,跟隨央視欄目組來到松溉古鎮的著名演員陳沖走在青石板路上,尋根問祖。
陳沖1961年4月26日生於上海,祖籍永川松溉,是著名外科專家陳文鏡的孫女。“松溉古鎮很有生活味兒,不像有些古鎮,由於開發過度,商業味兒太濃而沒了生活味兒。”這是“老家”松溉古鎮給陳沖留下的印象。
其實,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的松溉古鎮,不只有生活味兒,更有文化味兒,以及現代人苦苦探尋的那股鄉愁味兒。
這股鄉愁味兒,是記憶裡的四合院,是神聖的古祠堂,是母親做的鹽白菜,更是那一條條無數次跑過的石板路……
千年古鎮松溉,曾於明朝萬歷21年和清順治18年兩度置縣衙。古鎮規模宏大,古建築保存較好,以明清建築為主,至今仍然保存著能夠完整體現一定歷史時期傳統風貌的人文遺址、建築特征、地方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觀。
古鎮宗教文化源遠流長,在明清鼎盛時期有20個廟宇,融匯著儒、道、佛三教的宗教文化。松溉古建築中最具特色的是祠堂和廟宇,有“九宮十八廟之稱”,如紫雲宮、天後宮、東岳廟、羅家祠堂、張家祠堂、樊家祠堂、陳家祠堂等,在眾多的寺、廟、宮、觀中,尤以東岳廟最為著名。
松溉名人輩出,幾乎占了永川名人的三分之一。曾是南宋經學大師陳鵬飛、近代微生物專家陳文貴的故裡。宋美齡抗戰時期在松溉興辦“新運紡紗廠”,並曾親臨視察。
松溉的傳統美食,以抗戰時期得到宋美齡贊譽的“長江松溉魚”和“九大碗”最為出名,還有松溉鹽白菜、炒米糖、烤紅薯、帽兒頭、古泉酒等。
松溉的鄉愁味兒,更多地體現在青石板上。松溉古鎮至今仍保留有26條老街,油光可鑒的青石板路長達十裡,是中國西部最長的青石板老街。
在坊間看來,千年古鎮松溉的特色概括起來便是“三清五寶七絕”。清幽的街道、清潔的石板路、清新的江風,謂之三清;鹽白菜、高粱酒、松溉醋、長江魚、鹽花生,謂之五寶;明清建築、祠堂和廟宇、石板路、夫子墳、古縣衙、陳公堰、溫中壩,謂之七絕。
漫步古鎮老街,有孩子在吊腳樓下嬉戲,慵懶的老人睡在躺椅上,散漫地搖著蒲扇,一條小路伸向長江邊……在這裡,古韻遺風,時光仿佛慢了下來,帶我們走進歷史深處,踏進兒時記憶。
2 保護與利用 提升古鎮的承載功能
千年古鎮松溉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如何才能利用資源,實現重生與可持續發展,避免在沉睡中與歲月一起衰老、流逝、消亡?
對於松溉古鎮,乃至西部大多古鎮來說,蘇州周莊、同裡是一個很好的模板。
“重慶古鎮資源雖多,但過去幾十年受到的損毀、破壞嚴重,在保護上欠賬太多。”重慶市村鎮建設與發展研究會專家指出,重慶古鎮需要走保護與利用並重、互動的道路。
也就是說,古鎮要實現重生與可持續發展,需要圍繞旅游做發展文章,守與變之間,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
松溉古鎮的重生之路,保護走在了前面,旨在恢復古鎮昔日風貌,提升古鎮的承載功能。“保護古鎮是第一要務,沒有保護,甭談發展。”劉春平說,古鎮通過保護開發發展旅游,保護是前提。
為此,松溉鎮成立了古鎮保護管理委員會,確定新建項目必須經過區級部門批准,凡是不符合古鎮保護要求的一律否決,不准修建。
同時,先後編制完成了《松溉古鎮保護與開發策劃方案》、《松溉古鎮修建性詳規》、《松溉鎮控制性詳細規劃》等保護與開發方案,規劃靠前保障古鎮保護力度。
在恢復古鎮昔日風貌方面,松溉鎮共投資4000多萬元,對祠堂和廟宇進行保護恢復,還原古鎮真實歷史面貌。如2007年對古鎮的清潔寺、東岳廟、羅家祠堂、陳家大院等建築行進修復;2009年恢復和建設古縣衙、湖廣會館、樊家大院等。
提升古鎮的承載功能方面,近年來,松溉鎮先後完成了場鎮新區風貌改造、道路“白改黑”、休閒廣場、水廠擴建等一系列工程建設,城鎮各項功能漸趨完善,古鎮承載能力顯著提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松溉鎮新港繞鎮公路正式竣工通車,古鎮保護跨上一個新台階。
此前,由於松溉鎮毗鄰長江,是一個“水碼頭”,是沙石、煤炭和水泥企業的主要運輸通道,重載貨車通行必須貫穿整個場鎮,路面被軋壓,破損不堪。新港繞鎮公路通車後,重載貨車不再出入古鎮,既減輕了場鎮交通壓力,又從根本上解決了古鎮保護的一大難題。
保護,是一種相守,相守古鎮的記憶、相守古鎮的韻味,更是相守那份恬靜淡然,悠閒幸福的品質生活。
3 打旅游牌 讓古鎮重新煥發生機
古鎮走保護與利用並重、互動的道路,除了保護,更需挖掘、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旅游特色品牌,讓古鎮重新煥發生機,實現可持續發展。
“今年年底,重慶西三環高速路即將通車,今後從松溉古鎮到重慶主城區只有60余公裡,僅1小時車程。”劉春平說,交通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在前期保護基礎上,松溉鎮圍繞旅游做好發展文章,進入了戰略機遇期。
據介紹,松溉鎮按照“量力而行、有序推進”的思路,以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為契機,制定了《松溉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松溉古鎮旅游開發規劃》和各項景點規劃,確定了松溉古鎮以祠堂文化、歷史文化、創意產業和休閒娛樂為主的發展方向。
發展古鎮旅游,基礎在抓好景點設施配套建設。松溉古鎮基礎設施項目即將動工,將新建旅游廁所、旅游接待中心新建旅游賓館,同時,將繼續改造古鎮內道路、給排水管網、電力、天然氣、通訊管網,新鋪設消防管網,安裝消防設施等,通過設施配套建設,進一步提升景區接待服務功能。
發展古鎮旅游,核心在於“端出名菜”。通過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松溉將推出名人文化、物質與非物質文化、宗教文化和祠堂文化、創意文化和江岸風情文化五大盤文化盛宴。
其中,創意文化為以創意產業為引領的多元文化產業體系,如是四川美術學院等大專院校的寫生基地,是電視連續劇《望龍門客棧》拍攝基地等。江岸風情文化主要為正啟動的1.4公裡松溉濱江路,擬建設長江溫中壩觀光休閒娛樂島。
此外,還通過舉辦“羅氏清明會”、民俗文化活動等旅游文化活動,提升古鎮影響力和知名度。如去年舉辦的首屆松溉古鎮傳統婚俗文化旅游節,將千年古鎮的深幽與傳統婚俗文化相結合,通過觀婚俗表演、品傳統喜宴、享古鎮風韻,展現古鎮魅力。
而2012年舉辦的中國龍舟公開賽(重慶·永川站),創造了永川鎮級承辦國家賽事的先河,獲得國家體育總局贊揚,吸引10多萬名群眾前來觀看比賽,在古鎮感悟傳統文化。
在保護中開發發展旅游,是一種謀變,變的是發展思維,是發展方式,更是沉睡千年古鎮的未來。松溉古鎮的守與變,即將喚醒這朵長江邊的睡蓮……
國際新聞聯盟中國城市頻道 中國規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