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洛帶新定位 中國藝術重鎮
日期:2016/12/13 22:38:54   編輯:古建築紀錄
正在洛帶古鎮街頭寫生的畫家
是時空轉換,是客家人那份濃郁的情感,抑或是古鎮留存至今的山水、會館、老宅使然?行走於“中國西部客家第一鎮”,一街七巷子、各領風騷的會館之間,你只需要靜靜地、潛心地聽著“半鹹淡”、帶廣東色彩的客家語言,在陶醉中,在朦胧中追尋,歸鄉的情結就油然而生。
寧靜的表象下,醞釀著更加深刻的變革。牢記國家旅游總局關於“北有平遙、南有麗江、東有周莊、西有洛帶”的期望,洛帶古鎮確立了未來的發展方向:打造藝術重鎮,在客家文化的根脈上,培育出璀璨的藝術之花。
體驗
客家元素構築起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11月6日,深秋時節的一個周六。暖洋洋的陽光給洛帶古鎮帶來更旺的人氣,滿街都是熙來攘往的人流,滿街都是讓人垂涎欲滴的客家美食,江西戲台上客家山歌好戲連台,五鳳樓廣場上客家花轎抬出歡笑陣陣。
洛帶是一處會館荟萃之地,從上街到下街,依次是廣東會館、江西會館和湖廣會館,它們或氣勢恢宏,或典雅精巧,靜臥於古鎮“一街七巷”中。至於上場口的川北會館,那是2000年從成都臥龍橋街異地搬遷至此的,這使“會館之鄉”洛帶更加實至名歸。“一街七巷子”、“五館一園”形成了整個洛帶古鎮的旅游觀光畫面,融合了移民、會館等元素的客家文化是洛帶文化的主流:客家人、客家話、客家建築、客家風俗一起構築了一道獨特的文化風景線。
游玩洛帶,走馬觀花是不合適的,需要花時間慢慢尋覓,才能在牆角屋頂發現歷史的遺跡;細細品味,才能品出歲月的韻味。
這不,游客小楊這個周末在洛帶一番閒逛下來,有了一個意外的收獲——在下場口,不期而遇了藝術糧倉。有著50多年歷史、已被閒置的老糧倉搖身一變成現代的LOFT風尚的現代藝庫。梁克剛、梁平、郭燕……一個個鼎鼎大名的畫家,將畫室搬到這裡,在古鎮上潛心創作,在他們的帶領下,30多名藝術專業的大學畢業生,在這裡安營扎寨,舉起藝術創業的大旗。藝術糧倉的五個展廳內,上百幅當代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在這裡展出,引起眾多藝術愛好者前來學習參觀。
古鎮的文化內涵在迅速集聚和提升,古鎮的外圍環境也變得更美、更靓。黃家河一期生態景觀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成洛路綠道工程正加快建設,三峨山800畝生態恢復、金龍湖山體綠化、洛帶濕地公園等生態項目正加快規劃設計……
未來
建客家文化和當代藝術
精彩紛呈的“大觀園”
歷史滄桑巨變,客家文化的傳承和發揚為洛帶古鎮帶來了許多榮譽,“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未來,洛帶將向中國藝術重鎮強力挺進。
洛帶鎮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戰略部署和區委、區政府“兩個帶頭”的總體要求,圍繞把洛帶打造成藝術重鎮的新定位,堅持“西部第一、全國一流”標准,邀請陳可石、黃漢民、陳世松等知名專家,組織專門的工作團隊,遍訪全國知名古鎮,歷時三年完成《洛帶鎮概念規劃與城市設計》、洛帶文化藝術村規劃等相關規劃,為古鎮保護與開發提供了科學指導。
記者在洛帶鎮采訪時看到,與五鳳樓廣場相距不遠的一片土地,已成為一個熱鬧的工地。“這裡將崛起洛帶文化藝術村(中國博城),這將是一個以客家移民為線,濃縮全國各地客家建築的大觀園,一個集懷古、休閒、度假、博物、館藏於一體的博覽城,一個改寫和引領全國古鎮旅游格局的旅游目的地。”洛帶鎮黨委副書記雍峰告訴記者,洛帶文化藝術村總投資20億元,將集中展示“走西口”、“填四川”、“闖關東”、“下南洋”等移民歷史,創新復制山西大洪洞、麻城孝感、江西瓦屑壩、福建石壁村等全國各地有名的客家建築,打造中國客家建築大觀園。明年7月一期工程就將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中街商業廣場等項目正加快建設,可容納上千名藝術類大學生創業的創業園項目已完成拆遷,計劃11月動工;金龍長城景區已啟動創建國家AAAA級景區工作,隨著這些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千年古鎮洛帶將煥發出新的活力。而等到這些項目落成之後,走進洛帶,就走進了商貿繁華又閒適優雅的生態田園,走進了曲水流觞的江南水鄉,走進了客家文化和當代藝術精彩紛呈的“大觀園”。成都日報記者 趙一 攝影 張鳴 成都12月2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