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國書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議並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書法值得稱頌的一件大事。書法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中國書法作為國粹藝術,歷經數千年歲月,長盛不衰。它不僅承載了中國歷史的演變過程,而且各個時代的文字演變,也使得書法更加豐富多彩。實用性與藝術性的雙重價值,使得中國書法藝術無與倫比,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書法申遺的成功,既反映了世界文化對中國文化的認同,也反映了世界各國對中國書法藝術的贊賞。這對於中國書法走向世界,更好地讓世界各國認識中國書法藝術,以及推廣漢語在世界的影響力,有著深遠的意義,也為中國書法與世界其他藝術的交流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
在中宣部、中國文聯、文化部的領導下,中國書協、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經過幾年的精誠合作,克服種種困難,完成了中國書法申遺的各項工作。特別是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的同志們,全心投入,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們的努力為書壇做出了榜樣。在申遺過程中,中國文聯在經費上給予大力支持,文化部在業務上給予有力指導。
中國書法作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當之無愧。它完全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定義和要求。中國書法申遺工程的結束,意味著中國書法保護工程的開始,意味著書法藝術一個嶄新時代的來臨,中國書法申遺成功,是中國書法的一個新起點,需要我們重新審視、高度重視。我認為,書法界目前面臨3個任務。
第一是保護好珍貴的書法遺產。幾千年來,歷代藝術大家為我們留下了一大批彌足珍貴的傳世經典,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對於書法遺產保護比較重視,投入比過去有所增加。但整體上來說,保護還沒有完全到位。特別是有些地方的碑刻,由於缺乏保護,自然風化嚴重,甚至遭到人為破壞。現在中國書法申遺成功了,書法遺產應該得到全社會的保護。從中國書協來說,要全面加強書法遺產的保護。中國書法遺產豐富多彩,雖歷經歲月滄桑,被毀不計其數,但今天我們依然能隨處見到,從古建的題匾、碑刻、刻帖到歷代真跡等,這些都是今後我們需要加強保護的。我們的書法家要當好宣傳員,呼吁全社會重視書法遺產,要積極配合文物部門,進行大力宣傳,使人們認識到書法遺產的珍貴性和不可再生性,引起各界的重視。
第二是傳承好書法藝術。保護的目的是要物盡其用。如何把書法遺產傳承下去,是我們書法家肩負的重要責任之一。現在有些人認為當代書法面臨著一定的危機,由於電腦的沖擊,用筆寫字的人越來越少了。表面看,似乎後繼有人存在著問題。但換一個角度去思考,答案就不一樣了。電腦普及使人們有更多業余時間從事自己的愛好。如何更好地把書法傳承下去,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是必須依靠政府的力量,教育部門盡快在小學階段開設書法課。開設書法課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傳承書法,它的意義更加深遠。目前已經有六七個省市的教育部門要求小學開設書法課,但大多數省份的小學還沒有這樣做。我們希望盡快出台有關法令、法規。二是靠我們專業人員,書法教育機構和廣大書法家、書法工作者尋找更多途徑培養書法人才。這兩方面缺一不可。我們應自覺地承擔起傳承書法的責任。如果對書法文化遺產的意義認識了,又培養了大量的優秀的專業人才,我們的書法藝術就會得到新的發展。書法藝術的繼承是當代書法家所面臨的重要任務,中國書法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任務,古代的優秀碑刻法帖,更是我們學習的源頭。繼承傳統,就要下苦功夫把傳統吃透、研究透,把傳統經典扎扎實實學到手。
第三是努力推動書法藝術的創新。保護書法、傳承書法的終極目的,應該是敢於創新,勇於超越,推動書法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作為有責任的書法家,既要根植於傳統,又要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潛心研究,融古匯今,創作出一批有傳統底蘊又彰顯時代精神及書家個性的藝術精品和代表作。我們要努力培育書法的生態環境,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內外部條件。要把出精品、出經典、出人才、出大家作為我們今後的重要目標,共同推動書法事業的繁榮和發展,以不負時代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本人轉載自:美術—鳳凰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