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紅楊一動一靜總相宜
日期:2016/12/13 22:23: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說到水鄉,很多蕪湖人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印象烏鎮的小橋,是西塘的流水。但其實,風景就在身邊,被作為蕪湖縣“後花園”打造的水鄉古鎮紅楊,距離市區僅僅一個小時的車程,卻是另一番靈秀風景。
這裡山水環繞,生態景觀優美,人文積澱深厚,旅游資源豐富。不久前,記者隨“感受新蕪湖、魅力鄉街行”采訪組前往,不管是歷經滄桑卻風貌依存的西河老街,還是“萬鹭齊飛,雪壓青松”的怡龍生態園,都令人難以忘懷。
不見工業煙塵 但望鹭鳥翩飛
源自黃山的青弋江自南向北穿境而過,孕育出紅楊鎮的山川靈秀,土地肥沃,古跡遍布,人文荟萃。如今的水鄉依然保持著那份秀美,擁有“全省最佳旅游鄉鎮”之稱的紅楊,圍繞發展定位,努力促進農業和第三產業的繁榮發展。
干淨,是記者來到紅楊鎮的第一感覺。規整的綠化,潔淨的空氣,讓久居城市的人有一種釋放的舒坦。不同於其他地方殺雞取卵似的功利思想,紅楊為保證鄉鎮的生態環境,甚至遷走了鎮內所有的工廠。不僅如此,紅楊還大力引進綠色果蔬、苗木花卉,意將生態之路“進行到底”。鎮長汪曉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一個多年在外的侄子近期回來,直接從河塘喝了幾口水。”這種看似電視劇或廣告的橋段,在紅楊卻並非傳說。
有了這樣絕佳的生態環境,還要學會利用。紅楊鎮之前建成了怡龍生態園,打造集農事體驗、田園度假、康體養生、戶外運動、商務會議為一體的生態休閒旅游區。粗粗參觀一遍,記者都可以想象四月草長莺飛時,攜友泛舟湖上,遙觀遠處花海;或岸邊垂釣,仰望鹭鳥隊形變換;或享田園采摘之樂,體驗原汁原味的農家風情。園裡還流傳著一首紅楊人自編的詩詞,正所謂“雲生雲散本無心,鹭去鹭來總有情;自戀青山行自在,飛翔萬裡愛和平”。
“穿越”回民國古街
如果你以為紅楊只是靜若處子那就錯了,她還有動若脫兔的一面。乘車至戶外越野基地“e族部落”,這裡溝壑縱橫、坡道林立,裸露的紅色土壤與四周的綠樹形成鮮明的對比,濃重的色彩讓人們不自覺地興奮起來。隨著工作人員的介紹,一幅快節奏的圖卷在記者眼前展開。五月越野比賽開始,叫聲喊聲連成一片,車輛呼嘯而過,飛越山丘,四周黑壓壓的一片,樹杈上也人影搖動,“縱橫江淮,踐紅楊之盟;車舞山川,履激情之約”。
接著,記者一行輾轉至西河渡口,對岸的西河老街依圩而建,蜿蜒曲折,粉牆黛瓦。乘船渡河後,踏著青石板,仿佛穿越到民國時期的小鎮,兩旁店鋪依次,鐵匠鋪、彈棉花、理發店……陌生又熟悉的景物讓記者一時恍惚。在這裡時間仿佛是靜止的,古鎮獨有的氣息凝刻在斑駁的木質門上。春日午後,老人們靜坐靠在青磚牆邊,任陽光灑滿一身,空氣裡有溫暖幸福的味道。
紅楊就是這麼一個“神奇”的地方,古鎮與現代氣息渾然一體,這也是鎮政府“三產興鎮”思路的重要體現。汪鎮長說,“我們即使建一個廁所也要找專業人員規劃,要讓這裡成為動靜皆宜、適應多階層的休閒旅游鄉鎮。”
投資1個億 水泥路“升級”柏油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紅楊人也以他們的方式回報著古鎮,彰顯著古鎮。“我們鎮的商會很團結,也很有凝聚力。”汪鎮長笑著說,“鎮上有錢人不少,雖然不在這常住,但是他們對鎮裡做了不少貢獻。”
去年10月份,紅楊鎮商會為身患白血病的周文珺小朋友舉辦愛心捐助活動,募集了19萬人民幣。平時,商會成員也會經常幫助鎮裡的孤寡老人。“快到清明了,鎮裡的企業家會回鄉掃墓。期間,還會和政府互換‘情報’,為鄉村建設出謀劃策,共同發展。”
《士兵突擊》中的師長曾經說過,“在想要和得到之間,還要有做到”。目前,紅楊鎮正在申報“全國最佳旅游鄉鎮”。想獲得這個稱號,還需要做很多工作。“紅楊鎮已經在路上”,今年要投資1。12個億建設全鎮柏油馬路,其他的公共服務設施也將陸續改善。汪鎮長表示,紅楊還會通過商會了解更多信息,並與更多的企業合作打響生態牌、旅游牌。
離開時,一群孩子正乘船渡河上學,清脆的笑聲回蕩在西河上,給幽靜的古鎮增添了一絲青春的氣息……
實習生 張婉 記者 程茜 文 蘇慧 攝 合肥4月1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