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存的搶救時不我待 只爭朝夕!
日期:2016/12/13 22:25:58   編輯:古建築紀錄南京3月3日電 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常州建設文化名城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更是回應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熱切期盼的重要舉措。昨天下午,市長姚曉東主持召開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工作座談會,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和專家學者,為加快推進常州的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和文化名城建設工作建言獻策。
今年開始,我市將對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古建築和名人故居、文物保護地等,進行系統的修繕和保護,在完善城市功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求方面發揮效應。座談會上,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社會熱心人士等,圍繞挖掘常州的歷史文化淵源、加強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形成常州城市特色等方面暢所欲言。
在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後,姚曉東深受感動和啟發。他說,大家不但總結了常州過去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經驗教訓,也對今後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市委、市政府將認真梳理、消化、吸收,在繼續廣泛聽取意見、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加快推進常州的歷史文化保護工作和文化名城建設工作。
針對下一步工作,姚曉東強調:
一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有助於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推動經濟發展。因此要加快文化建設,搶救歷史遺存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二要明確申報歷史文化名城的立足點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要在保護的基礎上挖掘、開發和利用。
三要從城市歷史文化保護和文化建設的全局出發,對常州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研究,分清輕重緩急,分步驟有序推進。
四要提煉城市的文化主題,即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和江南文化名城建設的主題。要對常州城市的文脈、傳統、城市精神、歷史地位等,進行梳理、研究,提煉提升好城市之魂。
五要急事先辦。加快對歷史文化遺存的搶救性保護,加快建設能盡快確立常州文化形象的標志性建築。同時,對城市布局、城市功能,以及文化建設將產生重大影響的事項,要科學規劃,謀定而動。
六要依靠專家、發動群眾。廣泛聽取專家、群眾等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加強溝通,積極爭取廣泛的理解和支持,推動文化名城建設。
七要加強軟件建設。要將歷史上的名人故事、常州的歷史文化內容,與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相結合,讓游客和市民在這裡觸摸得到歷史,感受得到文化,體會得到故事,讓沒有生命的古建築活起來,讓人感受到常州人的生活環境、人文氣氛。同時,對歷史文化的保護要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城市功能完善和老百姓的生活中,在文化展示、文化旅游上發揮功能,提升群眾的生活環境和水平。
副市長居麗琴、朱曉敏出席會議。
(韓晖 何嫄)
重點可挖掘———
三段光彩時期
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洪文鑫認為,常州歷史文化富有光彩的主要有三個時期:一是人文始祖季札分封延陵,中吳之地成為吳文化的發源地之一,由此可追溯到春秋時的圩墩文化、嘉澤的馬家浜、良渚、崧澤文化和春秋前的淹城、阖闾城等;二是齊梁時期;三是人文荟萃、儒風蔚然的清代。建議在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過程中,要深度挖掘整理常州的歷史文化,進行合理規劃,並選好認真負責的實施隊伍。
齊梁文化研究會會長薛鋒覺得,歷史上用來形容常州的代表性三句話是“古邑名都、興業重地、人文常州”,但人文始祖季子至今都沒有一個祭奠的地方,建議重建季子廟,成立季子研究會,深入研究其精神以及對現代的影響;修復齊梁故裡、中山堂紀念館、籐花舊館等;編撰《常州通史》,出版《常州先哲遺書》續集等;重視文筆塔這一常州的“筆魂”。
建議以名人為靈魂
地方文史專家組組長邵志強認為,常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核心應該是“保護”。
他呼吁加強保護近期網上熱議的孫家庵區域;重視大陸飯店、劉氏宗祠、意園等的恢復保護。“前提是共識,基礎是平台,決心在領導,成果在社會”,應建立政府與文保專家、民間學者、百姓的溝通平台,全社會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歷史文化的保護工作。
他還認為,在加大硬件方面投入的同時,要重點關注長期被忽略的系統軟件工程。常州歷史文化保護要以名人為靈魂,保護重點應在名人故居。他舉例說,常州名人很容易就能列出耳熟能詳的100位來,但常州人卻大多並不知曉他們的思想、觀念、著作、理念。相關部門、社會團體可與研究會合作,研究出版眾多文化名人在內的《常州人文庫》。我市還應建立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化品牌。
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張戬炜認為,名城建設要向前看,著重從建設常州標志性歷史文化符號入手,弘揚常州悠久的歷史文化,樹立常州歷史名城的形象。要改變常州始終沒有文化口號、缺少叫得響的歷史文化街區、拿得出的文化產品的現狀,樹立起常州文化形象和城市精神。
常州民俗專家季全保,曾以畫筆、視頻等多種形式,記錄已消失在城市建設進程中的很多老房子,他覺得常州的歷史文化保護要凸顯常州地域文化特色,集中力量打造亮點。
應充分用好———
“全國總量第四”名人資源
市政協委員居松珍說,市政協近年來已出版十多本常州名人傳記,今年還將推出系列名人叢書。她覺得,常州的名人博物館應加快建設,進而形成系列,並充分利用青果巷、前後北岸等歷史街區中眾多的名人資源,建設標志性的名人公園。
蘇東坡研究會會長蘇慎認為,要重建季子廟、蕭氏宗祠,蘇東坡紀念館的建設也要加快;在編撰《常州通史》的同時,還要編好《常州歷史名人辭典》等歷史文化書籍。
薛煥炳在考證中發現,歷史上明確寫常州是中華龍城的古詩詞有16首,《韓非子》中首次記載延陵為龍城;19座書院、18個狀元等,都是眾所周知的人文資源,應善加利用“全國總量第四”的名人資源。
盛宣懷研究會會長吳振祥則建議,盡快修復盛宣懷故居,可作紀念館,並對保存在上海圖書館的17萬札“盛檔”進行充分研究。
借鑒兄弟城市成功經驗
市政協委員居松珍,剛剛參加市政協專題調研組赴蘇州、無錫、揚州等城市學習取經回來。她建議:可借鑒兄弟城市的成功經驗,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的推進要以規劃為引領,體現完整性、真實性,保存文化遺產的原汁原味,不能移建新建;要全民動員,營造氛圍,號召全社會共同為修復古街古巷添磚加瓦;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專業的隊伍,合力推進;充分發揮專家的作用,組建智囊團;重視常州歷史文化研究,形成特色。
可考慮重現———
一樓二廟三街四門
市人大代表薛煥炳從文物保護的角度出發,認為常州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建設重點很多,應主抓重現“一樓二廟三街四門”的古城風貌:復建大觀樓,重修孔廟、季子廟,保護修復青果巷、前後北岸、石龍嘴—西直街街區等,尤其是前後北岸要恢復白雲古渡水脈。而“四門”則是指蘿城(五代時期常州當地最大的城池)的通門、德安門、朝京門和青山門。
市規劃局老專家沙春元說,對待歷史文化遺產,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大保護力度;繼續加大挖掘現有歷史文化遺產,擴大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范圍。繼續擴大歷史建築的保護范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性修復,要做到原汁原味,盡量原封不動。街區的修復還要結合旅游,融入城市生活。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要保護現存的,在新建的城市建築中還要注重延續地域的文化底蘊,傳承傳統的建築文化元素;對歷史上存在過的、輝煌過的巨構傑作,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加以重修和恢復。
文保專家陳偉堂認為,應加強對西直街、三堡街周邊的城西歷史文化街區和青果巷歷史文化街區文化遺產的保護,弘揚常州的祠堂文化、古鎮文化。
韓晖 何嫄
中國常州網訊 力爭用5年時間,申報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我市“十二五”期間的八大重點之一。昨天下午,市長姚曉東主持召開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工作座談會,邀請我市文史界專家及相關部門領導,共同探討如何更好更快推進常州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
姚曉東指出,常州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名人輩出、名作荟萃。建設歷史文化名城是常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回應常州百姓熱切期盼的重要舉措。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工作十分急迫、十分重要,不能再耽擱。對歷史遺存的搶救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申報的立足點是保護,要明確在保護的基礎上挖掘、開發、利用的工作方針;要從全局出發,深入研究,分清輕重緩急,有序推進;要提煉城市的文化主題,明確申報工作的主題;對搶救性的、曝過光的、有利於迅速確立文化標志形象的工程,要急事先辦;要依靠專家、發動群眾;要加強軟件建設,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要觸摸得到歷史,感受得到文化,讓沒有生命的古建築活起來。歷史文化保護不是孤立的,必須融入到當今的城市發展和百姓生活,並在文化展示、文化旅游上發揮功能。
會上,來自我市各界的文史專家紛紛建言獻策,對常州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工作提出不少中肯建議。
洪文鑫(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申報工作要切中主題,特別要把常州的光輝奪目之處展示出來,比如季札、淹城、阖闾城等等。一定要把好兩個關,一是合理規劃,二是挑選一支認真負責的實施隊伍。
薛鋒(齊梁文化研究會會長):常州是“古邑名都、興業重地”,但人文始祖季子至今都沒有一個祭奠的地方。建議修建季子廟、修復齊梁故裡,成立季子研究會,出版《常州先哲遺書》續集。
居松珍(市政協委員):總結吸取兄弟城市的成功經驗很有必要。我認為申報工作的規劃要體現完整性、真實性、可看性;可以發動市民參與,為申報工作添磚加瓦;還要有專門的領導機構、專業的隊伍;最後要聘請專家,重視研究。
薛煥炳(市人大代表):建議前後北岸恢復“白雲渡”水脈,恢復重建“一樓、二廟、三街、四門”的古城風貌。
邵志強(地方文史專家組組長):常州歷史文化保護要以名人為靈魂,保護重點應在名人故居。此外,建立政府、文保專家、市民的溝通平台很重要。
張戬炜(市文廣新局副局長):常州一直缺少一個城市文化口號、一個能代表城市形象的歷史文化街區及文化產品、一個重大文化事件、一個持續的、凝聚人心的文化工程。建議從樹立標志性文化符號入手,如塑季子像、修蔡邕墓等。 (談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