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青龍山慈雲寺風景區

青龍山慈雲寺風景區

日期:2016/12/14 17:28:50      編輯:古建築紀錄

 慈雲古寺深山藏

 青龍山景區風景宜人 

    青龍山慈雲寺,位於鞏義市大峪溝鎮民權村,距鞏義市區20余公裡。這裡四山旁圍、一水中流、峰戀聯亘、林木掩映、環境十分幽靜,是休閒渡假的理想境地。

    在網上查“慈雲寺”,全國各地的慈雲寺總有七、八個之多。但唯青龍山慈雲寺有“少林共祖,白馬同鄉”之語,唐代,玄奘大師在此講經說法,而今,更有鞏義66歲老人宋殿興以《西游記》源於河南慈雲寺的觀點,得到了研究專家們的肯定,被北大研究生院錄取,成為中國當代年齡最大的在職研究生,傳為佳話。

    慈雲寺始建於漢代,是鞏義第一叢林。據寺內碑載:“東漢明帝水平七年(公元64年),有僧摩騰,竺法蘭始建白馬寺於洛陽城西,既而雲游其山,因其山月之秀,遂開慈雲禅寺”。所稱“慈雲”,是說佛之慈心廣大如雲,蔭庇整個世界。


    慈雲寺歷經滄桑,或興或廢,一直延續至今,它經受了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成了令人遐思的古寺。 
    唐貞觀元年至三年(公元627—629年),唐僧唐三藏玄奘奉敕重修此寺。宋代香火仍然很盛。到了元代,由於戰亂和災荒,曾—度荒廢。從明正統九年(公元1444年)開始,直到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歷代都有修葺。極盛時期殿堂栉比,金碧輝煌,僧五六百人,香客如雲,紛至沓來。本其形勝之雄,兼之制度之美,即元公之廬山,達摩之少林,無喻此地。

    清末以後,慈雲寺逐漸走下坡路。對於慈雲寺來說,近代影響最大的有兩件事。

    一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前後,民國政府提倡的破除迷信活動也波及到這個山村,慈雲寺內許多佛像被搗毀,慈雲寺廟產交歸當地中學,當時鞏縣縣政府下令拆寺建學,寺院殿堂的磚瓦木料被拆用於建校,同時,寺中一棵大有十圍的古銀杏樹也被伐。

    另一個對這裡影響最大的,是建國後的50年代到70年代,50年代建校時,慈雲寺西谷塔林開始被拆,一直到七十年代,數十座古塔全部被拆毀,只留下部分塔基及40多塊塔銘和少數塔剎。

    上世紀九十年代,慈雲寺開始恢復重建,民權村村民們請來了文物專家,請來了作家,請來了高僧,共商慈雲寺復興義舉。通過一些專業人士在民權村長期駐村調查、對慈雲寺周圍古建、碑刻、古塔塔銘、慈雲寺相關記載等文化遺存進行了挖掘整理,編寫出了《青龍山慈雲寺》一書。

    為了開發鞏義的旅游資源,振興經濟,大峪溝鎮民權村先後投資3000多元修成了通往慈雲寺的盤山公路,重修了慈雲寺大雄寶殿、鐘樓、鼓樓、過廳和僧房。

    在進入景區的山頂上,修建了一座造型別致的山門,而涼水泉水庫的建成,給慈雲寺增添了一些靈氣。

    同時,道路、電路、通訊、水源等基礎設施進展迅速,寺院建築的修復和整個景區的開發也進展神速,沒用幾年工夫,一座規模恢弘的寺院即在原址興建了起來。

    如今,慈雲寺青龍山風景區,已經成為鞏義市的一個重要的風景區,景區主要景點有:青龍關、富壽祿三星山、回音谷、天然彌勒大佛、鎮妖石、萬佛山、忠義寨、象鼻山、捧月湖、青龍潭、千年連理樹、玉兔飲水、象王回互、獅子頻吟、鎮海峰、缽盂峰、一線天、玉兔懸河、二老談經、風竹苑、藏經洞、修身洞、臣宰峰、慈雲寺五十三峰等近百處景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