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春,我是老電業村人,居住在這裡五十多年了,回憶起半個世紀前的陳年往事,就會勾起我內心千山萬水的浮想。特別是榆樹錢兒和關於它的故事,常萦繞於心,挨餓那年是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那是一九六二年的春天。
那時電業村的周圍都被榆樹環抱著。春天暖了,榆樹杈上的老枝變得綿軟起來。枝條上帶有粉紅色的嫩芽日漸飽滿,悄無聲息地攢著勁兒猛長。不知不覺間,猛的一抬頭,那芽孢裡的開裂處,已生長出簇簇新綠。在人們饑餓焦渴的目光裡,越長越飽滿。我們幾乎每天都在樹底下轉,終於在一個雨後的清晨,那一嘟噜兒一串串兒的榆樹錢兒綻滿枝頭。
我們這個高興啊,如同過年一樣,兒時的我,是家裡兄弟三人的老大,挨餓的滋味太難受,我硬著心,敏捷地背著筐,爬上樹,用另伙伴們羨慕的爬樹技巧,和伙伴們頃刻間上至一顆老榆樹的樹冠。往下一看有四五米高,樹下的人們都提心吊膽的叮囑著要小心。而我和伙伴們卻都安然地爬到一個個樹杈上坐定。找一枝結得最稠密的榆樹錢兒撸取後,便直接塞到自己的嘴裡,不等品味便狼吞虎咽下肚。那榆樹錢兒的甘美清香自然地在唇齒間湧動,滑膩的讓人舌底生津。直到現今回憶起,都還像昨天剛剛發生的事情。
撸滿筐後用繩子遞到樹下,讓圍聚在樹下的弟弟和伙伴們共同分享,一飽口福。那天我們上了好幾棵樹,摘了好多榆樹錢兒,大家都滿載而歸。
當我背著滿滿的一大筐的榆樹錢兒回到家裡的時候,母親那個高興啊,簡直是樂開了花。巧手的母親和上玉米面,攪拌均勻,包上榆樹錢兒做的餡,上鍋蒸熟,即是可口的玉米面菜團子飯。這玉米面的菜團子,在那個年代是我們的心目中曾經是朝思暮想的美食之一。
那一年的春天,我不知爬了多少棵樹,摘了多少榆樹錢兒。在那個困難的年代,真就解決了一些生活問題。事後多年大家說起,都一致認為榆樹錢兒成全了困難時期電業村清貧的人們。太陽照耀著貧瘠的大地,榆樹錢兒嫩綠的顏色在它日漸激情的照耀裡泛黃變白,最終,干癟了飽滿的銅錢狀的身形,和著“風搖榆莢落,雨打榆葉垂”的詠歎,片片零落,隨風飄舞。
春去了,清貧人家單調的飯菜又缺失了一樣算是好吃的飯品。窮則思變,熬過了艱苦歲月的人們終於不再沉寂……
近半個世紀後的今天,電業村已不見了榆樹錢兒的蹤影。在近三十年,開發建設樓盤的過程中,榆樹就接連慘遭被砍伐的厄運。
究其後者,樹種在其繁衍生息的過程中,也是遵循“優勝劣汰”的規律,對於前者,那些為電業村“鞠躬盡瘁”的榆樹,已讓它們有限的生命無言地信服,人類是自然界的主宰者。
春風拂面,眼前通化路和樹勳街,一行行排列整齊,修剪有致的街邊桃樹總是讓已臨近暮年的我再次想起蔥茏茂盛的棵棵榆樹,以及孩提時有關榆樹的故事,那是對童真的眷戀,還是對淳樸民風的追憶,敬仰或是對物競天擇的感悟?我說不清••••••
如今又是五月,草長莺飛,草木競發。我居住的電業村已不見了榆樹,只有動植物園中的榆樹,綴滿了充盈好似谷穗般的榆樹錢兒。我站在它們的面前,拜三拜,已表示對它們的敬仰。這時風兒吹過,就有股淡淡的清香飄來飄去,似乎滿天滿地都彌漫著榆樹錢兒的味道。那味道特別的親切,特別的清純……
是啊,艱難困苦何所懼,即使在最陰冷的日子也會保持自己固有的溫暖,熱切,赤誠,且具有生命力的品質。而善良,寬容,與愛才是最為寶貴的,並且是值得永遠堅守的財富。
拋盡那榆樹錢兒,依然難買春光駐。當每年到了這個季節,我都會想起榆樹錢兒,並帶著淡淡的愁緒入睡。榆樹錢兒那誘人的清香便常萦繞在夢裡,回味無窮…….
啊,兒時的榆樹錢兒!
(作者 明振光)
國際新聞聯盟中國城市頻道 中國規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