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別峰古寺
日期:2016/12/14 17:30:35   編輯:古建築紀錄別峰古風光
別峰古佛殿
別峰古
別峰古寺院風光
別峰古建築
別峰古
寺院一角
古寺簡介
別峰古寺位於廣東潮州市意溪鎮橡埔鄉別峰山東面,坐東面西。原名天湖寺。距離市區東北5公裡,由崔道亮創於明代(1368—1644),1684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吳良骥重建,1862年(同治元年)由余慶社重修,並題額“別峰古寺”。自1983年至2001年,先後由住持釋弘廉、釋信願募資重修、擴建,並開辟水泥路面寬大的公路直通寺前。
古寺規模
別峰古寺所處的山群峰相擁,共18峰,特別嵬峨,故稱“別峰”。該寺總建築面積約2000平方米,分為山門、大門、圓通寶殿(即菩薩正殿)、兩廂(東為壽光寶殿,西為祖師殿)、藏經閣(二層樓,每層200平方米),亭3座,放生池一個。寺前西側有觀音亭,南側有別峰亭,東側有天湖亭。全寺分前、中、後三進,面寬五間。前座為門樓亭,中座為圓通寶殿,“圓通寶殿”匾額是明朝潮州名流吳電楓所書。供觀音大士,後座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寺前有一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放生池,池水常年不涸。每值荷花盛開季節,芳香四溢,沁人心脾,令香客游人暑氣盡消。寺依山傍水,高低錯落,古樸端莊。近年來,這裡修亭築閣,建成了登山公路,使景色倍添。
推薦閱讀:
河北邯鄲響堂寺石窟
浙江國清寺
錦州遼代寺廟奉國寺
甲蘭板古廟
亭台
別峰古文化
別峰古文化
牌樓
寺院一角
古塔
古塔
古寺沿革
寺內曾有鉎磬一口鑄“天湖寺”已佚,是觀音菩薩道場。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古城吳良骥重建,置業祀香燈。乾隆時稱“別峰庵”。1862年(同治元年)余慶社重修並題額“別峰古寺”。由於歷史原因,佛教重興。1982年善信在寺前南側建普同塔1座。1983年起重修並擴建。1991年仲秋菩薩正殿重建告竣,比原來擴大面積,兩旁塑三十二應身菩薩像座,更顯佛殿莊嚴,立有碑記。1997年最後一次修整,現存建築有圓通殿、大雄寶殿、藏經殿等。
古寺文化
別峰古寺位於意溪鎮橡埔村別峰山,面臨韓江,南攬鳳城秀色,群山環抱。別峰山原稱鳳棲山,明代有潮州八景之一的“鳳棲木棉”。清末林大川在《韓江記》載“鳳棲山即別峰山也,距城東北十裡,山峰秀色而為附郭名勝,文人學士多覽游焉”,山有“鳳棲樓”,寺內有仇昌祚書“過橋便覺市塵少,到寺方知增日長”的詩聯;宋代潮州進士知梅州事陳希及題壁詩:“千載傳聞孰是非,高梧修竹晚風微。欲知古寺獸棲鳳,殿樓今無燕雙飛。”可見古寺由來已久。清末民初愛國詩人丘逢甲登臨別峰古寺所詠:“好靜尋山去,山中笑佛忙”。別峰古寺,誠不愧為一方名勝古剎。
古寺游覽
奉游別峰古寺,必經九峰十八轉的禅寺道,沿途建築有“濟度牌坊”、“觀雲亭”、“觀音亭”、“慈悲亭”、“天湖亭”、“別峰亭”、“蟬露亭”可供游人香客納涼小憩。古寺四周綠蔭叢中曲徑連亭台、放生池、花圃組成大園林。別峰古寺在潮州眾多古寺中可算比較有名的古寺,目前潮州大多數市民每年都會至少上山進香兩次,連附近汕頭、揭陽等市都有人專程前來上香,可見古寺的知名度。
推薦閱讀:
河北邯鄲響堂寺石窟
浙江國清寺
錦州遼代寺廟奉國寺
甲蘭板古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