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國寺《一代宗師》中的那座古剎
日期:2016/12/14 17:29:58   編輯:古建築紀錄 電影《一代宗師》的最後一個鏡頭,落在宮二決意復仇時停留的佛寺大殿。鏡頭緩緩掃過佛台上一盞盞燃亮的佛燈,呼應電影裡武林前輩囑托後輩的一句詞:“點一盞燈,留一口氣。”
影片中的寺院就是遼寧義縣的奉國寺,一座有著千年歷史的著名古剎。奉國寺是我國現存遼代三大寺院之一,其標志性古建築——大雄殿是古代遺存最大的佛殿,堪稱世界之最。殿內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泥塑彩色佛像群。
歷經劫難
奉國寺始建於遼開泰九年(1020年),是遼聖宗耶律隆緒在其母親蕭綽(即蕭太後)故裡所建的皇家寺院。寺院初建時,稱鹹熙寺。因供奉七尊大佛,又被稱為大佛寺或七佛寺。到了金代,改稱奉國寺。元以後,塞北繁榮景象日漸消沉,加之戰亂影響,奉國寺日趨衰落。到明清兩代,寺內遼金時期的宏偉建築群僅保存了大雄殿,其他建築均已無存。現今殿前兩邊的六鐘亭、四角碑亭和中軸線上的無量殿、牌坊、小山門以及西院兩棟硬山式的禅堂,都是清代續建的。
站在雄偉壯觀的奉國寺前,人們都禁不住感慨萬千,因為這座千年古剎雖然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但仍然保存完好,實在難得。千百年來,中國古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原始建築無一不遭破壞毀滅,唯獨供奉列尊佛祖的奉國寺不可思議地避過了5次歷史上的劫難,而雄姿依然。
遼代末年,政治腐敗,統治者與各民族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女真人不甘心忍受契丹人的殘酷壓迫和統治,最終奮起抗遼,推翻了契丹人執掌的遼政權。
據史料記載,金滅遼時的戰爭打得十分慘烈。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遣兵攻入顯州奉先縣城,入城後燒殺搶掠,焚毀了普慈寺。後來他還曾派兵遍掘遼陵,以便切斷遼國的龍脈。按說,像奉國寺這樣在遼國臣民中有特殊象征意義的皇家寺院是必須被金國的統治者所毀滅的,可在這場戰爭中,奉國寺卻意外地成為在遼國疆域內僅存的兩座寺廟之一。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為什麼會放過奉國寺?至今都是謎。
此後,在元滅金的殘酷戰爭中,中原人口死傷達百萬戶之多,戰火波及下全國疆域內成百上千座寺院遭到災難性的破壞,奉國寺是在金國境內僅存的少數寺廟之一。自古以來,義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在這裡興建的奉國寺能避開戰禍而獨存,又躲過一劫。
如果說在戰火中得以保存是包含了人為因素的話,奉國寺在強烈地震中還能保持巍然屹立,就難免被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
據史料記載,元至正二十七年(1290年)8月23日夜,武平路(今寧城縣大明鎮)發生了8級強震。這場地震波及義縣,並造成了極大的災害,而這座遼代皇家寺院卻在災難中展現出不可思議的抗震能力,基本無恙。
遼沈戰役中,義縣遭到國民黨飛機轟炸,城內的鐘鼓樓、魁星樓、關帝廟、藥王廟以及古城門和城牆等都被炸毀。當時,奉國寺內也落了兩枚炸彈,所幸都沒有爆炸:其中一枚落在了大雄殿外側;另一枚把大雄殿屋頂砸了個大窟窿,落在佛祖釋迦牟尼佛雙手之中,僅損傷了佛像右手。
“文革”期間,奉國寺也先後被全國各地數十起學生“光顧”。1966年秋天,沈陽某學院紅衛兵闖入奉國寺,欲鏟除佛像。沈陽市文化局文物科的劉謙告訴學生們,這裡是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他向紅衛兵解釋柱腳的做法,講斗拱的力學原理,勸學生要保護祖國文物。一番勸說之下,終於讓這批紅衛兵撤離了奉國寺。沒隔幾天,清華大學紅衛兵進入大雄殿,寫了一條“造反派要報護文物古跡”的標語後,便撤離了奉國寺。以後,凡是來奉國寺的學生,看到標語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標牌,轉了一陣便撤走,只是,有一伙紅衛兵把水泥大門上的大佛寺3個字鑿掉了,而古建築和佛像均完好無恙。
推薦閱讀:
中國塔與印度塔有何不同?
尼泊爾最具人氣的生殖崇拜廟
江西鎮水之寶永新南塔
五台山 龍泉寺
走進大雄殿,仿佛置身於藝術殿堂。抬眼望去,大雄殿梁架上的彩繪,色彩艷麗,精美絕倫,栩栩如生,雖歷經近千年,依然清晰可見。
目前,大雄殿內保存建築彩繪約2000平方米,主要繪於大雄殿梁架及斗拱內側及內槽斗拱上,全部為遼代原作。這批彩繪不僅年代早,而且數量多,保存完整,藝術價值極高。彩繪內容包括飛天42幅,蓮(荷)花、牡丹、海石榴等若干幅;其中,飛天在我國古代建築彩繪中極為罕見,在建築藝術史和美術史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這些飛天或手持花束,或手捧果盤,作供奉七佛狀,或正視前方,或反矚身後,皆面相豐頤,服飾缤紛。飛天都有頭光,或戴寶冠,或結雙髻,面部祥和飽滿,曲眉紅唇,佩纓絡、钏镯,披天衣。從面相看,這些飛天多為男像和童子像,男像有蝌蚪狀胡須,童子像則多結雙髻。從身材上看,則介於男像和女像之間,應該是傳統佛教裡的形象。現存飛天中只有第30軀為女像。飛天風格頗具唐風,飛舞在七佛正上方,與端坐的七尊大佛上下呼應,動靜相襯,構成一幅肅穆的禮佛圖景。
仔細觀察,飛天的裝束和遼代壁畫中飛天相仿。他們腰部結絲絛,著鑲邊短裙,一些短裙上有花紋裝飾,短裙下著長裙,飛天飛動的樣式呈長條狀S形,與大雄殿中構成紋飾的骨式相同,這種S形的骨式大量用於敦煌的卷草紋中,在飛天的動勢中未曾出現過,大部分學者認為奉國寺飛天的姿式是為了適合橫梁表面細長的形狀,然而從現有的資料看,更多的是為了完成這種S型構成方式,與大殿中的其他彩畫相呼應,與背景雲紋和諧統一,契合佛說法時的歡愉氣氛。
殿內三面牆上都繪有壁畫,東西兩面牆上各畫有五佛像,北面牆上畫有八菩薩像,均為元代作品。正面牆上原畫有十八羅漢,已於1984年修繕時揭取下來,保存在大殿後面,為明代作品。
由於奉國寺集古建築、繪畫、考古、佛教等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於—體,梁思成曾在報告中贊譽:“千年國寶、無尚國寶、罕有的寶物,奉國寺蓋遼代佛殿最大者也。”
推薦閱讀:
中國塔與印度塔有何不同?
尼泊爾最具人氣的生殖崇拜廟
江西鎮水之寶永新南塔
五台山 龍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