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昆明八大不可錯過的拜佛聖地

昆明八大不可錯過的拜佛聖地

日期:2016/12/14 17:29:26      編輯:古建築紀錄

 

塔

   去處1:東寺塔和西寺塔

    “城南雙塔高嵯峨,城北千山如湧波。”這是明初史謹描寫昆明景色的兩句詩。這“城高雙塔”,即指昆明的東寺塔和西寺塔。西寺塔今在東寺街南段西側的部隊營房中,塔旁原有慧光寺,俗稱西寺,早毀。

    東寺塔今在書林街,雲南人民出版社旁。其開關與大理三塔中的主塔相似。比西寺塔略高。兩塔一西一東,遙遙相對,在現代化建築的襯托下,更顯得古樸蒼勁。兩塔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

    塔建成後,曾經歷代修葺。特別是東寺塔,原址在現東寺街旁,清道光年間,因地震倒坍,光緒九年重建,因慮舊基“土薄弗堅,乃移於迤東數百步內”,這就是東寺塔不在東寺街,而在今書林街的原因。形雖如舊,已非南诏原物。

    東寺塔高40.57米,13層,建於公元840年。西寺塔高36米,13層。

    相傳,東寺塔寶頂的四只“金雞”,早年在冬春風多季節,還會“喔喔”啼叫,聲聞遠近。據考查,這四只金雞,均為銅皮做成,每只高約2米,口角噙有一枚兩頭有孔的銅管,管內有金屬簧片,雞頭、脖子、腹部全是空心的。當勁風吹來,“雞”嘴內的銅管,經“雞”腹腔內的空氣回旋振蕩,便發出悅耳的鳴叫。愈增“金雞”的神秘氣氛,亦可想見能工巧匠們的精湛技藝。

 

    兩塔位於市區,可步行前往。

    門票:無門票

    交通:乘3、4、62、90路公交車到金碧路下車,往金碧廣場旁的書林街進取都可以。

筇竹寺


    筇竹寺

    去處2:筇竹寺

    昆明城西北有玉案山,盤旋逶迤十余裡,翠峰屏列,林壑幽深,山泉叮中咚,白雲環繞。“玉案晴岚”,古代為“滇陽六景”之一。

    筇竹寺位於昆明西郊約7公裡的玉案山上。這裡林木繁茂、翠竹蔥郁,將一個名聲頗著的古剎雅寺深蔽於綠蔭之間。據說,筇竹寺始建於元代,昆明佛教徒開始信奉佛教禅宗,宣講大乘佛教就源於此。筇竹寺基金會建,現在所建的重建於清光緒年間(1883-1890年)。這座古寺依山勢而建,分為四層三院,精巧嚴謹,很有特點。

    應該說,筇竹寺最具魅力的,當數由清代四川民間泥塑大師黎廣修師徒5人歷經7年塑起的500羅漢。這些羅漢被塑造的生動樸實,神情各異,令人拍案叫絕。這一組羅漢塑像被稱為“東方雕塑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這些作品分別陳列在大殿兩壁(68尊)、天台萊閣(216尊)、梵音閣(216尊)中,分上中下三層,上下兩層多為從像,中間一層多為立像,排列講究對稱,如左為降龍,右為伏虎;左為騰雲,右為駕霧等等。據說,因塑像工作時太大,靠黎廣修一人無法完成,上下兩層多為他指導助手們創作的;中間一層,舉目即見,至關重要,是他親手制作,精品亦多。

    除了單個的羅漢之外,雕塑家還設計了一組組互有關聯的人物。如一位頭頂風巾,身披袈裟,手執大節龍頭竹杖的羅漢,正張著寬闊厚實的嘴,板著手指,湊近同伴,似在低聲細語,訴說人世滄桑;而他的同伴,手捧法器,側耳傾聽,驚訝、同情、深思,各種復雜的感情集於一臉,似乎窺見他心靈的震顫。

    筇竹寺地址:玉案山

    筇竹寺門票價格:10元

    筇竹寺開放時間:8:00--17:00

    交通:昆明市區至此12公裡,到筇竹寺游覽,您可到東風西路的雲南飯店和南窯車站附近有專線旅游車直達。也可在北京路上乘坐2路、26路公交車到黃土坡,然後換乘到筇竹寺的中巴車。

    筇竹寺特別提醒:游覽筇竹寺,大多都要數羅漢,從跨進門的第一步起,男左女右,以自己的年齡數到哪一位羅漢時,這個羅漢的神情,或憂或喜,或悲或怒,便代表自己的人生品相。


    去處3:巖泉寺

    宜良縣城金星村,有一山狀若臥獅,人稱伏獅山。五峰壁立,巖峭千仞。巖下清泉晝夜淙淙,水質佳、流量大。水秀山俊,修竹茂林,清幽雅靜。因山水故,又名巖泉山。“自古名山僧占多”。元至正初(約1341年)名僧盤龍祖師至,結茅為庵,弘揚佛釋。緣滿而去,徒眾建祖師殿供奉,代代如是。後有道士發現此處是“風水寶地”,跻身其間。巖泉古剎遂成釋道偕居、寺觀並處之所。

    明景泰年間(1450年-1456年),即沐府人朱福海始修,萬歷間僧人興寬重修。得稱“巖泉漱玉”,為宜良八景之一。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邑令高士朗、教谕王佐才偕邀文人邑士投資經營,建閣起亭、築半月池。巖泉自此成為自然、人文景觀皆俱名勝佳境。鹹同兵燹,殿閣損毀。1915年,知縣錢良駿重修亭台,題“半山亭”。1929年,邑紳馬雲翔募資修斗母閣、玉皇閣,新建涼風亭,廣植花木,並大規模作摩崖石刻。寺觀煥然一新,成其最繁榮時期。1940年,日機轟炸昆明,傷兵醫院遷入,景物難免損壞。

    1987年7月,摩崖石刻公布為宜良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2月,縣政府批准,巖泉寺所有權劃歸金星辦事處。近年來,辦事處進行大規模全面重建。新建大雄寶殿、天王殿、玉皇閣、財神殿、山門、游泳池等,又廣植花木、草坪,並修道路,增設石桌石凳,使得巖泉煥然改觀今勝昔。1999年4月,昆明世博園指揮部及雲南省旅游局授牌為世博會旅游接待定點單位。

    2000年,巖泉寺管委會刻紀念性碑刻三通:“錢穆教授著書處”碑、“袁嘉谷品茗處”碑、“藏真閣遺址”碑。記載了巖泉寺近代三件史實,很有創意,大大提高了巖泉寺的文化品位。

    1994年6月23日,錢偉長偕夫人舊地重游,題辭:“巖堅泉清,宜結良緣”。

    門票:10元(提示:抽簽、燒香時注意消費陷阱)

    巖泉寺地址:宜良縣城金星村巖泉寺。

    車程:宜良距昆明市區52公裡,宜良至巖泉寺1公裡。

    巖泉寺交通:從昆明東站、北站乘坐各類交通車到宜良。

盤龍寺


                                 盤龍寺

    去處4:盤龍寺

    盤龍寺位於晉寧縣晉城東5公裡的盤龍山上,寺始建於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為蓮峰和尚所建。相傳,蓮峰大師為選址來到盤龍山,見山勢雄偉,地勢寬闊,所選中的寺址,為山間的龍湫,蓮蜂和尚念咒迫使蛟龍搬家,水干涸後動工修建寺宇。寺建後信徒日眾,香火興旺,不久蓮蜂和尚坐化,被尊為“盤龍祖師”。明初祖源和尚相繼擴建寺字,蓋藏經樓、觀音殿,使寺宇初具規模。據《徐霞客游記》記載:“盤龍山蓮峰祖師,名崇照,元至正間以八月十八日涅磐……至今日以此為盤龍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