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歷經數百年風雨西鹭林廟修繕一新

歷經數百年風雨西鹭林廟修繕一新

日期:2016/12/14 17:29:14      編輯:古建築紀錄

 西鹭林廟為紀念宋代名將曹彬而建

    歷經數百年的風風雨雨,始建於宋代的西鹭林廟迎來了新面貌。這個一度面臨拆遷危險的古建築,如今修繕一新,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前天,記者隨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徐炯明一行前去古廟實地探訪。

    一度面臨拆遷危險

    西鹭林廟,位於寧波江北區甬江街道路林村胡家,東鄰村道,南接水站,西近路林停車場,北靠村河河道。

    沿一條小路拐進胡家,記者眼前豁然開朗,在一片空曠地上,赫然屹立著西鹭林廟。從外觀看,這一九開間的古廟頗為壯觀,屋頂的龍頭更讓整個建築顯得氣度不凡。

    “原先這裡是當作村集體倉庫用的。”路林村村民胡耀國表示。14年前,胡耀國第一次走進西鹭林廟,“裡面黑乎乎的,很破舊”。但是,牆體上斑駁的彩繪,屋頂上精致的雕花,讓胡耀國隱約覺得這一古廟不同尋常,“這跟電視裡放的古建築有幾分相像,應該挺有價值的。”2012年,曾傳來古廟將要被拆遷的消息,這讓胡耀國有些坐不住了,“當時,這個古廟被列入了寧波工程學院建設拆遷范圍內。”

    正是胡耀國等幾位村民的奔走呼告,引起了市文保所的關注。去年,市文保所出具《關於江北甬江街道轄區原西鹭林廟建築的保護意見與建議》,該文件稱“西鹭林廟雖部分被毀,但建築格局保存基本完整,屬於區域性傳統歷史建築,對研究浙東地區建築工藝具有一定的實物參考價值”,西鹭林廟終於被保護了下來。

    古廟做工很精細

    徐炯明告訴記者:“西鹭林廟始建於宋代,當時是為了紀念宋代名將曹彬。”

    “早前,廟裡有一塊碑,上面詳細記錄了曹彬的生平事跡。”胡耀國表示。可惜的是,這塊碑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西鹭林廟的修繕工作花了半年時間,所有資金都由村民們籌集而成。在修繕過程中,這個古廟才漸漸露出了本來面貌。“原先,四合院地上鋪了一層厚厚的水泥,敲掉之後,青石板才露了出來。”胡耀國介紹說。

    當然,不僅僅是青石板鋪就的地面。村民們用毛巾擦拭牆面上的石灰時,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繪畫作品也出現了。更讓村民們驚喜的是,屋頂的一根大梁上寫有“清嘉慶年間重修”等字樣。

    “現存的應該為清代中期建築。”徐炯明指著屋頂上狀似蝴蝶的木梁,以及“垂花吊籃”木結構雕刻表示:“這樣的特征,一般在清代比較好的建築中能找到,慶安會館就有。”

    記者在現場看到,古廟內,和合二仙、鯉九龍、雙龍搶珠、麒麟等石雕和木雕技藝精湛。徐炯明告訴記者:“這座古廟雖然體量不算大,但做工還是很精細的。”而讓村民們驕傲的不僅僅是古廟的建築工藝,“這裡還曾是新四軍的一個重要活動基地。”胡耀國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