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上海最小的博物館大有看頭

上海最小的博物館大有看頭

日期:2016/12/14 20:37:36      編輯:古建築紀錄

展廳面積不大蘊含深厚

曹素功親自制作的彩色墨條
博物館展示的海派大師用筆
    長大約20米、寬大約10米左右,就一個展廳,坐落於福州路的上海筆墨博物館無疑是上海最小的博物館。但俗話說: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上海筆墨博物館雖然面積不大,但是蘊含的文化確實很深厚。囊括了文房四寶中的筆和墨,自然使得其大有看頭。
    筆海墨香大隱於市
  古人有言: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處在繁華的福州路,上海筆墨博物館的一個門面,很容易讓人忽略它。走上二樓,一個不大的展廳中展示了中國制筆、制墨的工藝史、風格史,包括乾隆御筆、近代名人用筆等在內的不少文房四寶類文物也在這裡首度公開,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感受“筆海墨香”的文化氛圍。
    據上海筆墨博物館營運部經理汪凡介紹,上海筆墨博物館成立於2008年年底,自建成以來就免費開放。同時,采用了現代化的展示手段,多媒體、視頻和音頻設備的利用與藏品陳列相結合,拓展了展示空間。在常設的筆墨陳列為前提下,博物館還經常穿插與之相關的個展,使展覽豐富多彩,更具看點。目前正在舉行的就是《丁輔之世系藏扇展》,其中有成扇、扇面、扇骨、扇骨拓片等近百件,展期持續到8月31日。
    古墨生香歷久彌新
  曹素功在康熙南巡時,因進墨得到皇帝賞識,御筆親題“紫玉光”,一時間世上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的盛譽。其後人來上海,開墨店,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洋務派首領李鴻章、愛國將領馮玉祥等,都曾向曹家定版制墨;國民黨元老於右任更是把在曹家定制的墨名為“鴛鴦七志齋”。
    在各個時代的墨模和墨品的展區內,有許多墨品的字畫都是由著名書畫家、文人雅士繪制、設計和創作的,如康熙的《耕織圖》、錢慧安的《提梁墨》、任伯年的《名花十二客》、王一亭的《良金美玉》、吳昌碩的《寒香》、郭沫若的《光彩陸離》等。墨本身也是千姿百態,最為吸引眼球的是一組“御園圓墨”,畫面取材頤和園景色,材料則是高級礦物顏料,純天然的朱砂、石綠、石青、雄精等,每一塊墨的色彩都特別純正,完全不摻雜一點化學原料,所以特別珍貴,   名人用筆首次公開
  周虎臣是這家博物館的另一位鎮館大家。博物館展示了海派書畫大師們的用筆,吳昌碩、趙之謙、沈尹默、張大千、吳湖帆、潘天壽等。有意思的是,這裡展示的大都有堂名齋號,如“師牛堂”、“落木草堂”。
    此外,還有兩支格外若眼的毛筆,它的毫毛長達10厘米,可謂筆王。這是李可染用70年的時間,從千萬根優質狼尾毛中精挑細選做成的。眾多名家用筆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魯迅的“金不換”,據介紹這是魯迅用筆中唯一一支買去尚未來得及用的毛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