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下梅古村:庭院深深 美人靠上曬太陽

下梅古村:庭院深深 美人靠上曬太陽

日期:2016/12/14 17:23:53      編輯:古建築紀錄

    下梅是武夷山下的一個小村。縣志裡記載,康熙年間,武夷茶市集下梅,旺季時來來往往的竹筏有三百多艘,因藏在不遠的山裡,留存著前朝的風韻。

    下梅當年因茶市興,水道是下梅的命脈。公路是1958年修進下梅的,在這之前,在村旁流過的梅溪一直是下梅通向武夷鎮乃至海外的交通要道。長九百余米的當溪是一條人工運河,是康熙年間,為了茶市而規劃修建,沿河設了九個埠位。而當溪兩岸有南北二街,臨溪的街邊設了靠欄,可坐可倚,溪上小石橋比比皆是,交通來往便利。

    如果說當溪是下梅的血液,當溪兩岸各色建築民居便是下梅的骨骼。好些建築在歷經風雨後蕩然無存,現存下來的祠堂民居還比較完整,如鄒氏家祠、方氏參軍第、隱士居等。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鄒氏大夫第,建築宏大,雕刻精美,至今仍有鄒氏後人在這深宅大院裡居住著。

    到了春天采茶季節,當溪兩邊總是坐滿揀茶的婆婆、阿姨。太陽出來的日子,美人靠上散坐著曬太陽的老人,或聚在一起唠嗑,或聚在一起打打小牌。小狗悠閒十足,走到哪,臥到哪,全然不怕被路過的人踩到。到了周末,放學的孩子多了起來,此時,寧靜的古鎮便多了幾分活力。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