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石刻被“藏”水中數百年 “砥柱即滿”或為朱熹所書

石刻被“藏”水中數百年 “砥柱即滿”或為朱熹所書

日期:2016/12/15 15:09:51      編輯:古代建築

 

    安溪城廂鎮仙苑村清溪河畔發現一塊神奇的水文石刻,上有“砥柱即滿”四個字,當地村民稱它是宋理學家朱熹所書,能准確地預報天是否會下雨。日前,記者與安溪縣文管辦黃炯然,考古專家劉志成等到現場一探究竟。

    石刻被“藏”水中數百年

    記者看到,河邊一塊大石頭上刻著四個字“砥柱即滿”,總長度為67厘米,每個字的寬度為13厘米。相傳這四個字為宋代理學大師朱熹到安溪時所書。

    “以前河床比較高,河水經常漫過這塊石頭,只要河水往下退,露出‘砥’字,天就一定會下大雨,我們的先祖都是用這塊石頭來判斷天氣的。”當地村民梁奕山說。

    該水文石刻如今躺在清溪河畔,暴曬在太陽底下。“以前不是這樣的,水文石刻一直被淹沒在水中,我還記得小時候有好幾次潛到水裡去摸這四個字。”梁水萬說。仙苑村有關負責人梁先生也介紹說,在上世紀60年代末,河水比現在的石刻高出2米。

    當地老人告訴記者,自從有人知道這塊水文石刻至今,有數百年之久。從上世紀70年代起,清溪的水平面不斷下降,而現在水文石刻已經完全裸露在河水之外,只能等天降特大暴雨,河水上漲,才有機會看到石刻被淹的情景。

    據稱朱熹到安溪游玩所書

    當地代代相傳,宋朝大理學家朱熹到福建同安任主簿時喜歡游山玩水,有一次來到安溪游玩,聽聞安溪城廂鎮清溪河畔有這麼一塊神奇的石頭。親眼目睹之後,朱熹被這塊能預報天氣的寶石所吸引,等河水往下退時,他便在當地老鄉的陪同下,在河水退下的位置刻上了“砥柱即滿”四個字。幾百年來,當地村民都用河水與這四個字的關系來判斷天氣的走向。

    “仙苑”亦是朱熹所賜

    梁水萬告訴記者,仙苑村原來並不叫“仙苑”,而叫“薛坂”,據說“仙苑”這個名字也是朱熹起的。這裡面流傳著一個故事。

    宋朝時,此地原叫“薛坂曉霞”,簡稱“薛坂”,每每天氣晴朗的早晨或者傍晚,這個地方的彩霞都美不勝收。朱熹到這邊,不僅看到了變化多端的彩霞,更是被河水兩邊的“十裡桃花”所吸引。如此雲霞,如此桃花,有如仙境一般,於是,朱熹找來一塊石碑,題上“仙苑”二字。當地居民見狀,受寵若驚,從此便將村名改為“仙苑”。

    該村負責人梁先生還領著記者一行來到一塊刻有“仙苑”二字的石碑前。該碑高145厘米,寬75厘米,字體長60厘米,寬54厘米。“仙苑”的左下角刻上“晦翁書”三個字,而朱熹號“晦翁”。石碑一度沉入河中,直到清道光年間,一次偶然的機會才被當地村民用漁網打撈上岸。石碑失而復得,村民如獲至寶。去年9月份,該村花6000多元錢把“仙苑”二字重新描上金粉。現在石碑看上去金光閃閃,熠熠生輝。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