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3月份,重慶萬僖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李國林更加忙碌,因為他們的3個項目——“涪州古城”“夜郎古都”“萬僖中央廣場”都已全面啟動,“萬僖模式”即將接受市場的檢驗。
立足西南的戰略版圖
涪州古城項目位於重慶涪陵區江北長江與烏江交匯處,與白鶴梁景區隔江相望,項目占地約1100畝,總投資約26億元。涪州古城以巴枳文化為基礎,以易理文化為主線,輔之以長江文化和本土文化,將歷史與現代觀念結合,民族風情與深度體驗結合,生態素材與休閒度假結合,打造一個兼具旅游觀光、文化體驗、休閒娛樂、商務會議、度假居住等功能的創新文化旅游城和新興旅游區。
夜郎古都項目位於貴州六盤水火車站北端,總投資逾120億元。在泛貴州文化統領之下,項目以夜郎古國的歷史延續為主要脈絡,通過遠古風情、民族歡歌、和諧大同三大篇章,打造出一個兼具旅游功能、城市綜合體功能和生態宜居功能,集旅游觀光、度假休閒、會議會展、商業物流、生態居住、療養休憩、教育創新為一體的山水人文新城。
位於重慶酉陽老城中心位置的萬僖中央廣場,本著文化復興城市的原則,通過還原800年州府老街,循著歷史脈絡再造酉州十二景,將流傳於世的人文內涵融到項目之中。
李國林表示,萬僖戰略將立足西南的雲南、重慶、貴州,穩扎穩打,再北上北京,繼而輻射全國。
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
上個月剛剛發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中提出:“十二五”期間,進一步擴大文化旅游產業規模,保護文化旅游資源,規范文化旅游市場秩序,形成文化內容與旅游載體相互融合、相互支撐的總體格局,使文化旅游成為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支撐。
萬僖在其運作過程中也是緊扣“文化內容與旅游載體相互融合、相互支撐”。“我們的‘萬僖模式’即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李國林說,“古鎮體現出旅游觀光、休閒度假、生態宜居的三位一體化,實行投資、策劃、營運三位一體化,使厚重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民族文化、別具特色的本土文化實現落地,並轉化為消費者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進而批量化生產,形成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產業鏈,實現文化、旅游、商業、地產共生互補、齊進多贏的良性循環。”
在萬僖眼中,旅游不是少數人的游戲,不是游客在地域和城市間的遠距離昂貴運動,而是更平民化、大眾化。“‘萬僖模式’的核心在於旅游功能與城市功能的統一,核心旅游資源應該為核心區的市民享有和享受,成為城市娛樂休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國林表示。
因此,萬僖所開發的旅游項目有兩大明顯特征:一是旅游資源的敞開,二是在旅游區的開發中先回報原住居民。萬僖選擇在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如雲南楚雄、重慶酉陽和涪陵、貴州六盤水等地,依托當地文化古跡、寺院、博物館、老街、古鎮或模擬老街、古鎮,打造民族民俗特色旅游區。圍繞這些旅游區的開發,實行資源整合、產業整合和區際合作,推動地區間聯合行動,開辟民族民俗旅游線路,開發出集古鎮、自然風光、民族文化和歷史文化於一體的特色旅游區。
古鎮旅游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浙江烏鎮和雲南麗江、和順等古鎮的崛起,古鎮游已成為旅游市場中一個方興未艾的品種,各地開發古鎮游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有業內人士曾表示,在古鎮旅游開發中必須正確把握五種關系,即共性與特色、傳統與當代、挖掘與創新、居民與游客、觀光與休閒。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賦予旅游以文化內涵非常重要。”李國林表示,深度挖掘本土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資源,使旅游產品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讓旅游具有濃郁的本土文化風情和深厚的本土文化底蘊,才能形成獨特的旅游特色和競爭優勢。特色是民族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的生命線,而文化則是旅游特色的生命線。“只有文化,才不可能被他人復制,只有文化才是自己獨有的核心競爭力。旅游產業的競爭,最終其實是文化的競爭,因此,旅游不僅應當文化化,而且應當特色文化化。”
無錫市旅游業協會會長王潔平在談到古鎮旅游時曾表示,古鎮旅游開發要打精品牌,做到精心策劃、精心布局、精善管理、精准營銷,減少商業化、粗鄙化開發給古鎮所造成的無法彌補的傷害。此外,古鎮旅游經營要打文化牌、產業牌,要站在文化產業角度,重視當地歷史、方言、風俗、民間藝術、手工藝等個性化特色,營造“人文內涵+文化體驗+游覽互動”為一體的文化家園,把旅游產品經濟轉型為文化產業。
據預測,“十二五”期間,我國人均GDP將達到並超過5000美元。按照世界旅游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人均GDP接近5000美元時,旅游業將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對旅游市場最大的目標群體——久居都市的城市人口來說,古鎮游還是頗具吸引力的,可以預見,未來的旅游市場中,古鎮旅游存在著很大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