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正永:習仲勳1959年制止了對西安古城牆的拆除
日期:2016/12/13 22:42:09   編輯:古建築紀錄在陝西省紀念習仲勳同志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2013年10月11日)
趙正永
今天,我們滿懷敬仰和思念之情舉行座談會,紀念習仲勳同志誕辰100周年,深切緬懷他為黨和人民事業建立的卓越功勳,追思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范,激勵3700多萬三秦兒女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為加快建設“三個陝西”、實現中國夢而不懈奮斗。首先,我謹代表中共陝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向前來參加這次座談會的習仲勳同志親屬表示親切問候,向各位老同志表示崇高敬意,向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
習仲勳同志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1913年10月15日,習仲勳同志出生在陝西省富平縣一個農民家庭。那時的中國國運衰微、社會動蕩,那時的陝西哀鴻遍野、民不聊生。習仲勳同志在少年時代就接受革命思想,樹立起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1926年,13歲的習仲勳同志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兩年後在國民黨監獄中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從此,他義無反顧地走上革命道路,把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作為終生不渝的奮斗目標。
1930年,習仲勳同志受黨組織委派赴國民黨西北軍開展兵運工作,1932年,組織發動“兩當兵變”,之後致力於武裝斗爭、農民運動和青年工作。1933年3月後,與劉志丹、謝子長等共產黨人創造性地實踐毛澤東同志“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歷經艱難困苦、沖破重重險阻,先後創建了以照金、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並擔任陝甘邊區特委委員、軍委書記,革命委員會副主席、主席和蘇維埃政府主席等職務,為壯大紅軍隊伍、鞏固紅色政權、發展根據地經濟文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35年春,陝甘邊、陝北兩塊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合並成立了陝甘革命根據地(又稱“西北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全國“碩果僅存”的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提供了堅實的落腳點和八路軍奔赴抗日前線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作出了特殊的貢獻。後來,毛澤東同志曾肯定說:“陝甘寧邊區的作用非常大,我說它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樞紐,中國革命的起承轉合點。”
黨中央到達陝北後,習仲勳同志歷任關中特區蘇維埃政府副主席、黨團書記,曲環工委書記、環縣縣委書記,關中分委書記、分區專員,綏德地委書記等職務。他全面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組織領導軍民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堅決的軍事、政治和經濟斗爭,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毛澤東同志親筆為他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他深入農村調研,領導大生產運動,為延安精神的形成和“三三制”政權的鞏固作出了很大成績。
他勇於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在整風審干和“搶救運動”中,抵制和糾正“左”的偏向,保護了一批干部和群眾。1945年6月,他在黨的七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同年8月,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其間,他領導爺台山自衛反擊戰,取得反頑斗爭重大勝利。抗日戰爭勝利後,習仲勳同志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委、陝甘寧野戰集團軍政委、西北野戰軍副政委等職務。他和林伯渠同志一起,為陝甘寧邊區建設嘔心瀝血,付出了巨大努力;協同彭德懷同志指揮了保衛黨中央、毛主席和陝甘寧邊區的戰役,相繼取得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三戰三捷”和隴東、三邊戰斗的勝利,同時開展新式整軍、大力組織後方支前,為解放大西北、解放全中國作出了卓越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習仲勳同志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西北局第二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代主席,西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第一野戰軍暨西北軍區政委,長期主持西北黨政軍全面工作。他堅持黨的正確路線,堅持“當好西北人民的忠誠勤務員”,積極穩妥地推動城市接管、組織剿匪反霸、開展土地改革、領導鎮反和“三反”、“五反”及抗美援朝等重要工作,大膽妥當地解決了復雜的民族宗教問題,為西北地區鞏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奠定了良好基礎。特別是他認真貫徹執行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作出的把工作重心轉向城市的戰略決策,努力恢復工商業,精心抓農業生產,建設交通大動脈,實施綠化西北工程,使戰爭創傷迅速得到醫治、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毛澤東同志稱贊他“爐火純青”。
1952年起,習仲勳同志先後任中央宣傳部部長兼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書記,政務院秘書長,國務院秘書長,中央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秘書長、負責國務院常務工作。他協助周恩來總理工作長達十年,參與國家重大方針、政策、法規的研究和制定,以及重要的國務活動和外交活動,受到周總理的高度稱贊。1962年,習仲勳同志因所謂“《劉志丹》小說問題”遭康生誣陷,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殘酷迫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得到徹底平反。
1978年,習仲勳同志擔任廣東省委第二書記、第一書記,廣東省省長,廣州軍區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他率先向中央提出允許廣東在改革開放中先走一步的請求,得到鄧小平同志贊同,為廣東改革開放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使廣東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綜合改革的試驗區和排頭兵,為國家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提供了寶貴經驗。1980年後,習仲勳同志先後擔任第五屆、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主持多部法律、條例審議,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在擔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負責中央書記處日常工作期間,他大力推進撥亂反正,推動組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為實現干部新老交替、機構精簡、領導班子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他長期致力於統一戰線和民族宗教工作的探索與實踐,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擴大愛國統一戰線,加強工青婦等群眾組織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1993年3月,習仲勳同志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但他依然高度關注黨和人民的事業,始終支持黨中央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習仲勳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戰斗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在76年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中,習仲勳同志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頑強奮斗、鞠躬盡瘁,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作為習仲勳同志的家鄉人,我們為之感到無上光榮、無比自豪。
陝西是習仲勳同志的故鄉,他對這片曾經工作、戰斗、生活了40年的地方充滿深深的眷戀。1952年調離西北後,他始終魂牽三秦大地的山山水水,掛念家鄉父老的冷暖安危。1958年,習仲勳同志回陝調研“大躍進”情況,對忽視甚至違背經濟規律、違背科學的一些做法憂心忡忡。1959年,他果斷制止對西安古城牆的拆除。1962年,當得知渭北一帶鬧春荒,他親自致信有關領導,要求放開糧食市場、讓農民到陝北換糧自救。1978年,他了解到陝北一些地方群眾還吃不上小米,難過得流下眼淚。1982年,他專門聽取延安地區負責人匯報,提出許多至今仍有指導意義的意見建議。1984年,他在百忙之中出席振興延安經濟匯報會,激勵大家攻堅克難、奮勇前進。1985年,他聽說長安等地發生地質滑坡災害後,迅即打電話了解災情、詢問群眾安置情況。2000年,他委托夫人齊心同志回陝看望干部群眾,並讓女兒送來新采摘的荔枝。其深情厚意、我們深深感動,其殷切期望、我們永遠銘記。
同志們!習仲勳同志已經離開我們11年了,可以告慰他的是,11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陝西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把實現科學發展作為主題,始終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轉變發展方式這條主線,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保護,加快內陸型經濟開發開放戰略高地建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經濟實力大幅增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群眾收入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綠色、現代、開放、和諧、奮進的陝西形象已經呈現在世人面前。2012年,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445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6110美元,財政總收入2800億元,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0734元和5763元。當前,陝西的發展已經進入上升通道,站在蓄勢騰飛的新起點,全省上下正在積極投身實現中國夢的陝西實踐,加快建設富裕陝西、和諧陝西、美麗陝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我們緬懷習仲勳同志的豐功偉績,感恩他對家鄉的關心關懷關愛,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繼承和發揚習仲勳同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堅持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干,努力把陝西的事情辦好,努力讓陝西人民生活得更加自尊自信、更加幸福安康。
第一,我們要學習習仲勳同志堅定信念、忠於信仰的執著精神。習仲勳同志歷經革命斗爭和各種復雜環境考驗,雖幾經坎坷、身處逆境,但百折不撓、奮斗不息,始終保持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在外遇強敵進攻、內遭“左”傾錯誤的干擾下,他堅持與蘇區軍民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在錯誤肅反中,面對可能遭遇的活埋,當有人暗示他可以幫助逃跑時,他的回答卻是“為黨盡忠”。在長達16年的錯誤審查、關押、監護中,他以“革命到底,為祖國社會主義事業貢獻微末力量”來自勉,不僅沒有消極埋怨,反而教育家人堅定信念、干好工作。我們要以習仲勳同志為榜樣,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始終保持政治清醒,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永遠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忠實實踐者。
第二,我們要學習習仲勳同志心系人民、服務人民的高尚情懷。“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這一邊”,是習仲勳同志一生的忠實堅守。他把人民利益看得比泰山還重,貼近群眾、關心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曾在延安工作的美國人李敦白回憶說:“從綏德到清澗到延安,凡是我們見到的大人、小孩、農民、工匠,無不親切地跟習書記打招呼,而都由習書記稱姓道名地問候,而且往往還問他們家的具體情況,爸爸的腰疼病好些嗎?婆姨已經滿月子了吧?孩子課本的問題解決了嗎?等等。我當時覺得很驚訝,怎麼可能同那麼多人那樣熟悉呢?”正是同群眾的魚水情深,他深受群眾尊敬和愛戴,被毛澤東同志贊譽為“從群眾中走出來的群眾領袖”。我們要以習仲勳同志為榜樣,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隨時傾聽人民呼聲,及時回應群眾期待,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不斷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始終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聯系。
第三,我們要學習習仲勳同志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優良作風。習仲勳同志一生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注重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1948年,習仲勳同志經過深入調研,發現陝甘寧邊區土改運動中存在偏離實際的問題,三次給黨中央寫信報告實情、提出區別老區半老區新區不同情況制定政策,得到毛澤東同志肯定,並轉發各解放區學習借鑒。1978年,主政廣東期間,他結合省情特點特別是人文地緣優勢,帶領廣大群眾沖破思想禁锢,推進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創辦經濟特區,開創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實現了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為改革開放“殺出一條血路”的工作要求。我們要以習仲勳同志為榜樣,堅持黨的思想路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不斷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實施“穩中有為、提質增效”戰略,推動陝西科學發展、全面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西部強省而不懈奮斗。
第四,我們要學習習仲勳同志嚴以律己、為政清廉的崇高風范。習仲勳同志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始終以一個普通共產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不居功、不張揚,對自己的輝煌業績視為煙雲,從不搞特殊化,從不為親屬朋友和身邊工作人員謀取任何私利。他在廣東任職3年期間,無論開會、下鄉,還是參加外事活動,坐的都是一輛小面包車,機關配備了進口小轎車他堅決不用。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期間,名字經常出現在報紙上,為避免學校對女兒特殊照顧,就讓女兒改姓母姓,家庭出身也由“革命干部”改為“職員”。我們要以習仲勳同志為榜樣,牢記為民務實清廉,自重自省自警自勵,以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堅決反對一切消極腐敗行為,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同志們!習仲勳同志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彌足珍貴、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戮力同心、奮勇拼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